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闲谈古代的哲学思想,荟萃悟道见解。

23-12-17 13:11 213次浏览
凌渡水云间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究人天之际,通古今之变。漫漫历史长河中,谁的道才是真正的无上大道?我想可能都找不到准确答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古代有很多哲人提出了不一样的解答,如果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也许可以找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

易经,讲的是自然的生灭之道,讲天的四季轮回,人和万物的生长、壮大、衰老、死亡的自然规律。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段历程都蕴藏着死亡的危险,怎样去认知危险,怎样去躲避危险?通过观察大自然 的昼夜、寒暑、水火、风雷各种侵蚀,四季的变迁,以此为基础,生成可以观察的卦象,来演化阴阳与其相生相克的相互转化的种种变化,来预测吉凶福祸,然后趋利避害。每一次决断,都需要认真观察和判别,一但走错一步,就有可能提前死亡而走不到终点,所以每天过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也发出了“作之者,其有隐忧乎”的感慨。
老子,讲的是天道,天道也无亲,天道也无情,天道按自己的规则运行,无法改变,也不能与之抗争。再多的努力,也会因为寿元耗尽最终变成虚无,所以就无欲无求,消极避世。因此,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庄子,继承了老子认识的天道,但修的是自我道,他认知天道,天道不会因为谁而改变。所以不做有用的木材,受斧劈刀锯的伤害而无法享尽天年,认识无的妙用,变成别人眼中的废物而保全自身,只要不去做有价值和危险的事,就是不会有什么灾祸。世界之大,也可以潇洒的来去,享受世界的景色,所以就有了逍遥游。
论语,修的是人道,人道遵循天道,但人有欲望、有贪念,经常受到诱惑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做出有违道德伦理的行为。所以制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伦理,用礼仪、法度来实施和管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天子诸侯与平民百姓做出严格的区分,不能有任何的逾越举动,诸侯违反会废除卿相之位而变成平民,百姓违悖则有杀身之祸。所以孔子修人道多年,年逾七十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修的就是“无违”两个字罢了。
佛道 讲的是物我道,修的是识、意识。从本我的认知,就是见性,到物我的转化,认识物质和我本就是一体,性就是空,最后升华到物我两忘,色即是空,如此方得涅槃,即现如来。意识脱离躯体单独存在,没有躯体对事物的感知,没有了世间的烦恼纠缠,就可以超脱,超脱了世间的艰难困苦,这是心灵休息的港湾,灵魂的栖息地。对于无法改变现状的世人,没有其他排解的选择,这无疑是最好的归宿。
后面还有一个堪称大道之源的经典,因为被视为秘籍而被隐藏,流传并不广泛,言词非常简练,比较难以理解,历史上的一些注疏,一看就知道纯属意测,也不系统,没有太多辅助价值,现在正在破译中,有机缘再发出来。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