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朝暮流沙不回首,悲喜哀乐无存留。
摩天日月永轮回,刚柔强弱我自由。
0
羽掠星尘,翼扫阴阳。
风轻云淡,天际流光。
峰海纵横,山高水长。
我心坦荡,天宽地广。
0
今天画个记号。
态度决定一切(米卢)。
祝渐入佳境。
0
原来,短期(当下)追涨杀跌才是大众骨子里的行为标准,偏好和审美。越涨越好的越拼命想上去追逐都想当锦上添花者,一看越惨越糟糕越跟着落井下石集体攻击集体砸。啊我刚明白原来是这样。股市里的涨还不是只需要一个借口。票本身不还是那个票吗。
0
天雨虽宽,不渡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
我承认我早知道养家心法但一直刻意不看,就是因为曾经见到有的人抱着成天跟诵经一样,才把我吓到了。竟然看成那样了,成天跟宗教狂热信徒一样,太可怕了,我可绝对不想变成那样。所以我就很多次马上决定,赶紧躲远点,快别看了。还有些人,看其他的什么,譬如看禅师的东西,也看成什么样了,情况相似,也挺吓人的,都那样了…
现在想说的是,突然想起水浒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是鲁智深,他那样的人,从没满口诵经念佛过,倒是成天爆粗口喝酒吃肉打架…但是他却是所以水浒英雄里面最具佛性的一个,他性格中最深层,最根源的重要特质,正直勇敢,胸怀坦荡,是非分明,行侠仗义,帮扶弱小,对世间生命没有个人主义的偏见和歧视,做人做事不以个人小利出发,反而越重要的事越不知不觉以大局为重,同时不贪财不好色,不玩卑鄙的小伎俩不耍小聪明…他反倒是是所有人中,性格品行瑕疵最少,最趋于完美的那一个,其他的英雄们,比起来或多或少都各有自身明显的性格瑕疵和缺陷,他这样的人,成天到晚,基本都想不起来佛祖,都想不起来诵经念佛,但所有最重要的品质素养和行为,反而从一开始他就已经都具备了,都已经自然而然做到了。有的人,也许即使成天到晚把佛把经挂在嘴上,成天念,也未必自身真有佛性,也未必与佛有缘。
一个人要是心是正的,是正确的,那他的世界和结果也往往应该是正确的。
多做正确的事,该做的事,少算计,少虚妄,少争自身根本不匹配的东西。那样的话,最终也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该得的也应该少不了,即使未得,也不至于大损,每天心中坦荡,有些东西不得又有何妨?不该得的,机关算尽也可能镜花水月,最终未必如愿。
交易的本质,是否也该内心纯净,也该自然而然?
0
人生在世,最难得,最有意义的事有两件:要么,使自己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想办法拥有一件艺术品。好像是王尔德说过的,不记得了,不重要了。前者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难度太大了,对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根本不可能具备实现的,所必须的诸多苛刻条件。
譬如说一块翡翠的形成,必须首先经历罕见的地壳环境异变条件,必须满足类似火山爆发的地壳板块环境,上万大气压,经历这些才首先是一块翡翠,而不再是一块石头,但是这个时间最远能追溯到六千万年,而百年的,几十年的新坑料,即使形成了,即使是翡翠,也没多大价值。其次,即使同样是翡翠,价值档拉开差异也是巨大的还得同时具备种色这些条件才能拉开价值档脱颖而出的。而同时具备种色的,单项种细分上中下品又是差异巨大导致价值也拉开巨大档次的,就单独一个色的形成,大家也应该都知道,那必须是因为还是石头的时候,里面必须特定含有的哪些微量元素才能形成的,没有的,就形成不了色。所有的苛刻条件都具备的,最后才是老天爷愿意造出来的,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档次。那注定是非常稀缺的。同理,因为根本不能具备所有极端苛刻的形成条件,我们绝大多数人注定是不会成为稀有的艺术品的。注定只有非常稀缺的人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甚至是一艺术品中的罕见孤品。所以,事实注定了,满世界但是平庸的人,满世界都是各种石头。
但是,第二件事,难度降低很多,还是有一点可能的。那个艺术品究竟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人,答案都会不同。可以是一个好的导师,一个好的家人,朋友,可以是股票,可以是某件实物的艺术品…就像保罗盖蒂那样充满个性与非议的人,他早年全部身家押上的那不毛之地的油田,以及他晚年留给世人的珍贵的艺术品博物馆,都是属于他人生中的,他明确知道,并且他把握到,他拥有的,真正艺术品…对别人是什么,那根本不重要,对自己是什么,才最重要。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能有机会发现,把握好,哪怕一件,能属于自己的艺术品,都有机会实现第二件事。
0
人生,并不是永远多劳多得,正确的构图框架和明智的观察,判断,选择好取舍更重要。适合自己的,该做的事,做多对多,不适合自己的,不该做的事,做多错多。永远不是1+1=2这样单线的规律,永远不是多劳多得。陷入错误的,认为“多劳多得”的怪圈,只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悲剧的无限循环小数。你认为什么人,什么事应该发展,演变成什么样,根本不是最重要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认为”是带着个人的,偏颇的感情色彩和期望的,很多情况下根本是错的。它自身究竟想要,会发展,演变成什么样,那才是最重要的。不急急太监是没有的,由于期望殷切,反而揠苗助长是悲剧的。更重要的是当好一个客观公正的观察者,观察它发展,演变成什么的最重要因素。应以儒家法家观点并举制衡,做到赏罚分明。观察到它自己发展,演变得好,该赏就赏,观察到它发展演变到不好的方面,该罚就罚——这就是买卖原则。甚至重赏重罚(加仓减仓,甚至重仓或者沉没成本已经巨大,但理应斩仓,等等情况,就属于赏罚范畴。)你可以因为某些你觉得重要的因素,自身提前判断和期待某事物的发展演变,做一定程度的努力和付出(试错),但,你要真的明白,你根本无能力,也控制不了,改变不了其真正要发展,演变的方向和结果,所以你自己永远不能做那个不该做的僭越之人。人生在世,做人做事,赏罚必分明,最重要的标准规则制度必须清晰明确,一视同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什么都可以根据情况局势千变万化,唯有最重要的原则,必须经久不变。
人生时间精力太有限,每当惊回首,时间总是如白驹过隙。所以,收窄关注点,跟自己和解,懂得正确的取舍。什么是自己该争取的,该努力的,什么是表象之下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去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那里吧,那才是自己该做的。自己不该做的,表象之下根本不是真正有意义的,则应该,Let it be…Let it go.
也许,神会安排人选,会有比更聪明更有能力的人处理好。
0
另外想说的是,没想到里面还有些淡雅中难掩流露出温婉优美的文字和句子,因为大家都知道作者本身是个什么年龄段的男性。“文”这东西,见字如见人了,看到有的细节,反推作者当时的想法,心境以及某些性格特质,这些不同的人,各自感受吧。什么类型的玩家应该搞好游击战,什么类型的玩家应该搞好自己的骑兵短兵突袭,什么类型的玩家应该搞好自己的什么样的歼灭战,都是对的,最重要的的真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短,用
老百姓的大白话说就是清楚自己是哪根葱,真正清楚自己有多大能力,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该干嘛不该干嘛,谨记不要做僭越的事情,不要去动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尊重理解别的玩家,清楚别人的奶酪是别人的,自己不该动的东西不要去僭越。清楚僭越可能引发的后果。这是最贵重的素质之一。这属于一个“礼”字的核心,另外,还有一个“让”字也应懂得。可能每个人都觉得本来是来竞争的是来拼抢的,甚至想方设法把别人置于死地才是对的,提什么“礼”,“让”字不可笑吗不是疯了傻了吗?是吗,想想那为什么“超级高手卖出龙头”——他傻了吗?他自己难道不是明明知道?他什么不知道呢?我个人理解那就是“让”字的一种体现。
自知,礼让。这四个字是我个人看的过程中,马上感觉到的一点东西。
0
原来养家所写的,表层下更深层更根源的东西,强调的是个人的素质,惯,修养,做人这些根基的东西。的确,任何行业,尤其是越竞争惨烈的行业,最终能在失败者堆积如山的尸骨中脱颖而出的人,必然整体素质惯,修养,做人这些方面过人,否则也不可能。就像一个能涨,能走强的股票,具备的走强的因素多少,才是根源。具备走强太少的,甚至具备恶性负面的因素票,能涨,甚至能走成牛股的可能性当然越低。不同的人,本身已经基本的成功要素越多,最后能走出来能上涨的概率才会越大。万理相同。若是自身不具备成功那些千古不变的成功要素的人,暂时春风得意也往往可能镜花水月,最终回归到自身基本面的匹配价值区间。世上那些成功要素应该人所皆知,规律早已千古不变。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最重要的就是游刃有余应对“路遥”的长久持续性的“马力”和不出故障的和长途竞争的整体质量,以及稳定性,靠小聪明,靠运气,靠匹夫之勇,一个弯道超车想成冠军的,任何行业又能有几人?人的整体素质层面是最重要的根基。成天到晚的炒的什么股,根本就是在炒人。炒的是人。炒的是人的整体综合素质。没有这个,再学驾驶技术,最终也是个瘸子。至少得同时有两条腿才能走起路来。当然根本没有任何驾驶技术,再好的赛车也跑不起来,白白浪费。两者缺一不可,车的综合质量更重要些。其实,写得好像也不应该下定义为“心法”吧。“料子”(人的层面,必须首先只有一块“好料子”才可能打造雕琢成器,甚至可能成为艺术品,成为孤品,料子根本还不行的,下再大功夫结果可能也是枉然)与“合理使用”(根据料子的特性优缺点进行打造雕琢,力求扬长避短,力求过程中去除杂质与瑕疵,发扬其自身优势特性)。
0
无疑,这本书凝聚了他的很大心血与诚意,原来,这本书是这么回事。
至于看了究竟会怎么样,还是取决于不同的人。有点东西,可能有的人看到之前就明白了,甚至就已经做到了早就成惯了,有的东西,有人强行逼自己去改变,去做到,恐怕也很不容易逼出来。曾经在
喜马拉雅都看见有人拿着书像诵读圣经一样,的确一看见这样的情况马上把我吓坏了,这让我误解了可能“被洗脑”的假设。但道理总是相通,最重要的真的不是书的问题,都是不同的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