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限制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已经是美西方集团必须要正视和亟待处理的头等大事。
[淘股吧]高科技领域的限制,并没有把华为打趴下,人家华为还站起来了。
对于精通经济学的美国而言,只能是釜底抽薪了。
你供给侧牛逼,那就把你的需求侧打爆。只要打爆中国的需求侧,看你的产能去哪儿找订单?
考虑到中国的制造业早已深度陷入全球贸易体系,那么,把全球贸易搞萎缩了,再用金融脱钩打击你的汇率、抽干美元流动性,这就是一整套组合拳。
美元40年未有的速度极限加息,相当于央行全面抽干市场流动性。请问,去哪里找强大的新增外贸需求?
所以,这波中国的出口已经很牛逼了。看看隔壁的日韩印越,还有遥远的欧洲,哪个出口不是鼻青脸肿的?
但是,美国也牛逼,知道这个做法会误伤友军。所以,2023年初,通过设立的隔夜拆借工具,持续给友军输入大量的美元,稳定了这些国家的美元流动性。
也就是说,你们虽然外贸是被我美国的极限加息搞崩了,可不会让你们整个经济体崩的,给你输入美元,要多少给多少。
因此,我们就看到很神奇的一幕,也是国内财经界现在不太关注的:
出口都不行,甚至还有大量贸易逆差,可这些
美国的盟友和准盟友的金融市场极度繁荣,恍若回到次贷危机前的欣欣向荣。
如果我们能够理性的去思考一下,大家不觉得有点妖吗?历史上,哪一轮美元加息是如此光景的?
与此同时,对我们的离岸市场,则拼命加速美元流动性的榨干战略,不断的外资出逃。
既导致我们的汇率一度达到7.35,又死死的压制我们的央妈为了捍卫汇率不敢内部调整利率政策。可以说,一石多鸟,破坏力巨大。
美国还各种舆论战,充分利用这项组合拳的威力,唱空中国市场。也就是说,一边成功做空你,一边说你是因为你自己不行才落得这个“空”的下场。
不得不说,这使得中国的内需也很难短期快速提起来。
到了这里,大家应该看出,
美国的组合拳就是希望同时在中国的外需和内需两个维度干死中国的需求侧,进而引发中国严重的产能过剩,最好是产能过剩导致中国制造业产能大规模出清,那就实现了终极目的了。所以,大家看到了,为何2023年只有地产政策和财政政策发力,货币政策迟迟不动,其实大国博弈早已深刻影响每个人了。
我们看的是房股、就业、收入等等,可大佬们看的是谁先倒下。
现在,大家再回忆一下,为何日本突然说要加息了?
美联储极限加息,其实代价也很大。
美联储已经巨亏1000多亿美元,
美国金融市场还是各种暗流涌动,通胀也没有看到降下来到2%,马上又要大选了,还要给大选保驾护航。
然而,收割中国制造业的目的完成了吗?没有!
不仅没有,中国制造业还牛逼起来了,产能还进一步扩容。中国的生产要素全面国有化,说直白点,亏得起。
日本是美国之外向全世界输入便宜资金最多的经济体,大约10万亿美元。我们的离岸市场中很多外资就是来自于日本的,中资
美元债背后很多出资人也是日本的钱。
所以,美联储不得不面临降息的当口,让日本接力接续打压中国需求侧,进而干爆中国制造业,就是必须要走的关键一步棋了。
我们可以说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狗,可人家狗当的专业啊,还特别忠心。能打,能赚钱,还非常听话,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做得到。
然而,这个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就非常尴尬。
日本加息,对于我们人民币汇率升值是有好处的。因为,日本的公开理由是加息稳日元汇率。
可我们的离岸市场这么多日本资金,真的大量撤走了,我们的汇率还是有压力,我们的需求侧还是风险巨大,我们的房股继续承压,我们的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扩容。
说起来是金融战,其实都是为了产业;说起来打产业链战争,又都是为了获得金融垄断租金收益。简而言之,我们目前国内需求孱弱,而央妈发力不足,其实也是无奈的:
美元加息周期拉爆全球制造业,我们是人家剑锋所指。进一步而言,抗通胀加息是幌子,阻击中国制造才是目的。问题是,我们中国人再忍耐力强,如果时间拖久了,也确实扛不住啊。谁家不要吃饭?谁家没有生存压力?
看到篇文章烟叔觉得不错随手也转过来一起看看吧。今天盘中又是在郭嘉队的大力出奇迹的买买买ETF给买起来了走出了日内深V。大金融、上海国资和中字头的表态还是不错的,也放出了一些量能,牛市旗手光大证券都涨停了,但全天量能还是不到8000亿。盘后还出了降准的消息,给这个深V的成色还是打了些折。明天早盘继续放量反包前日的大阴线,那么回踩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加些仓位来打野。建议也是快进快出。危险并未解除。方向嘛,就还是下午跟指数共振的板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