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自己的目标没能实现。但还是要继续下去,生命不息、行动不止。
岁末年头,很多人做自己的总结和未来一年规划。按照自己的想法还是想做一下总结的,可能都是老生常谈,那就想到哪说到哪写到哪吧,算是对自己的形式主义或者叫仪式感 。
还是记录上个交易日的单子,为新的一年立个里程碑。
先从一年的交易说起。
2023年,自己几乎每天都在交易,做所谓的强势活跃股多,真的从记忆里搜寻到底哪几只股有印象,还是亏损的印象更深些,但是从图形记忆看,还是
剑桥科技 、
鸿博股份 、
捷荣技术 这一类的时间更长些。因为交易总是要找到趋势更安全的做,这是自己在上一个年度里最大的收获。今年的收获更倾向于找节奏,很多参与者说是情绪周期与题材轮动和资金潮汐,这些都是对的,看懂了、看对了去做当期最强的个股一般都是最优选择。自己在2022年
中通客车 那波的尾声突然痛下决心要认真对待交易,把真正的专注拿出来,不能再边玩游戏边做交易。本以为自己的资质能够经过一个年头的磨砺得到脱胎换骨式的蜕变,但事与愿违,没能达到这个效果,自己在2023年7月底做了认真对比,发现的确比2022年7月份时自己对市场、交易等有了更多更深更清晰的认识,但对于交易本身仍然做不好,做不到断舍离。这个本身也是心态问题。
损失最大的几笔,自己不去对账单,内心的直觉反应是分别作了几只龙头平台横盘后的博弈向上突破,结果买入的有几只20厘米的直接跌停;还有就是博弈了几次新股次日大波动,结果也是超级面;核心趋势股的连红后博弈向上突破,结果大阴线或者跌停加大低开大面,割肉后又反向拉升30%以上,鳞次种种。每当这个时候自己就无比沮丧,思维陷入了无能死循环,怀疑、悲观,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但好在自己的心理恢复能力尚可,也有些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痞态,让自己能够再次投入到交易中。这,就是心态方面的淬炼。
2023年,从超短看,是个大年,虽然自己没赚到钱,但是自己真实感到了超短市场的热度,这个热度是每个时段都有踪迹可寻的赚钱效应和赚钱模式,难度在于这个模式是随着题材容量、市场成交量、监管尺度不停的变化和延续、错位轮回。而踏错了节奏、跟错了模式代价是惨痛的、巨大的。我自己也是在不断的跟随,市场里绝大部分参与者都是在模仿、跟随,即使是大资金也是在一定时段看到一种模式有人气、有赚钱效应、能够带动流动性进而不停的做重复性尝试和变化性模仿,但模仿终究是是模仿,其持续性和周期内拓展性存疑,在存疑的前提下就出现了日内天地加隔日一字跌停等巨型亏损现象。绝对高手总是在做不同阶段的模式时用仓位来规避风险和不可预测性,而我等小散需要满仓来实现绝对快速复利,但是市场无序带来的涨跌轮回,而往往在指数大趋势向下的底色下,涨跌轮回摩擦成本是超级高的,也就是成本与指数方向成反比,所以大多数参与者都在亏钱。不会做仓位控制,那么就需要做情绪和节奏的把握,这个很难,但是作为交易爱好者就必须过这一关。自己在2023年在这个方向上终于有了些心得。
市场总是在变化,但是恒定不变的还是很多的,量能、题材、市场流动性,但现在的交易场所更多了,分流了流动性,对于老字号是有着巨大冲击的,虽然当前的分流还不大,但事情总是变化于微末。所以超短在节奏上要看指数和量能的协同性,是否走连板龙头还是断板趋势龙头,都是在题材强度想象力、资金轮动速率和市场流动性倾向中找到自洽位置,超短总是强调标的的不可绕开性,也就是核心人气与逻辑关键节点股,核心人气和逻辑头部都没有持续,题材自然就没了。关于切换和轮动,买在分歧真的是至理名言,需要交易实战和每天观察,而在一定的积累后,随眼即可发现套利性交易机会,这个自己将在下个年度增加交易频次。关于涨停板龙头接力,自己仍然胆量不够,很多时候看好、看懂、介入时机也看对了,但是心里关过不去啊,不敢动,这个也是2024年的重要课题。在日常交易层面,10厘米只做题材龙头,20厘米当前相对稳定的是首板和带量的首板半路,这个也需要随市场走势才能判定,要说没规律是不对的,有规律还不真切,容量票往往大跌时才是一次博弈机会,平低开需要结合同题材10厘米连板的强度做操作辅助判断。30厘米方向自己没有权限。
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对于实盘到底有没作用?有,因为意识决定行为还是对的,但是不是盈利了?那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同一支股票虽然自己看好后都是买入的操作,竞价买入、打板买入、均线回踩不破买入对于次日的持股和买卖决策心态影响是天壤之别的,这个就是心态问题。
对于交易的干扰项很多,比如交易市场本身、自己的资金筹集来源、当前安身立命的工作、家庭。这些都值得记录。这里,如果有时间有心情方便说就记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