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个板块的临界点在哪里?
往往会出现在已经上涨了一段时间,该吸引到的资金都吸引得差不多时,一次大面积大幅度的上涨,耗尽了几乎所有具有购买意愿的资金。使得过了这个临界点之后,具有购买意愿的资金总量最终小于了具有卖出意愿的资金总量。
造成了“资金量相“相对”充足的局部”这一事实不复存在。
这个条件一旦不满足,各类技术指标、模式等的准确率就将急剧下降。
0
0
每一轮牛市的开启,都是证券银行保险等大金融护盘,有色、煤炭、钢铁、石油等资源类冲锋。
一旦闯关成功,马上跟进的是大消费(食品、医药、白酒、汽车……在此之后都会轮番/同时上演一波)。
这是做大局者的一套玩法。
已初露端倪。
看看这一次是否会继续上演。
0
我认为做交易应当是简单的:
一、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找到一个“资金相对充足的局部”,“只”在这个局部里做。
也许擅长是在抓时机上,也许擅长是在抓热点上,只要能确定性的找到,都可以。用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的也都可以。
最好是强势、弱势各一个。实在没有,哪个有确定性,就只在那里做。
有的人只擅长低吸,有的人只擅长追高,都不妨碍他积累到可观的财富。
而养家是具备了两套(强势和弱势),所以积累要比别人快些,92科比是3套,所以会更快些。
好多人把这部分理解为模式层面或技术层面,其实这应当是战略层面。
不是说“出现了某个指标就要切换模式了”这么僵化,而是对市场局部资金如何聚集形成局部压强的把握和感知。
二、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一套已经验证过的期望值为正的系统。坚持做下去,单次的输赢交给概率
三、赢时多(指仓位上)做,亏时少(指仓位上)做。
我认为做到了这三点,顺其自然,自会水到渠成。
0
为什么单纯依靠模式的小资金很难做大?
因为模式叠加了资金量相对充足这个局部时,就会很灵,没有时,就会失灵。
如此反复,总帐户赚赚亏弓,原地徘徊。
而兰资金量足够大时,就可以用轻仓试错的方式度过那一段时胡,从而实现总账户的平稳增长。
0
最好是降低仓位真实操作。
很多时候模拟操作能赚钱,但真实操作时那个点可能看不到或买不到,只存在于理论上的可能。
0
关于仓控:任何一种模式,如果单独做,都会有灵的阶段和不灵的阶段。
在灵的阶段大胆做,当首次出现2份双止损后,降低仓位继续做(如果总仓位太小,就先模拟做)。当这种模式又开始赚钱后,恢复仓位继续做。
如此循环,生生不息。
0
所谓资金“相对”充足的局部,指的是在这个局部,具有购买意愿的资金总量大于具有卖出意愿的资金总量。
比如在牛市的顶部,能投入的资金都投入之后,过了某个临界点,购买意愿的资金总量已经小于了卖出意愿的资金总量,所以就会下跌。
而在熊市的底部,大部分人都卖出了,过了某个临界点,少量的具有购买的资金就会大于了具有卖出意愿的资金。
所以资金的充足是相对的,但找到这个相对的临界点,就会在一个局部形成资金量的相对充足,也就是说形成了买入意愿的资金总量,大于了卖出意愿的资金总量。
板块、个股也是同样。
这上涨的概率才会大于下跌的概率,所有的技术指标、模式等才会更准确。
0
“龙头”应是由做中局者联合做出来的。
而做大局者也乐见其成,除非涨到“影响大局”时,才会出手干预。
为什么呢?
因为在做大局者严重,股市是一个系统,是有其功能和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吸引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引导它们,为战略布局的行业提供资金。
如果这些资金从结构上就有可能减少,做大局者就会出手干预。
一种是:市场结构性造成的社会资金将失去信心,急剧减少时,会出手调结构(所谓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种是:某些局部可能会引发跟风从而影响整体结构时(如妖股横行缺乏监管)也会造成社会资金的最终减少。
这两种情况,做大局者都会出手干预。
最近有色板块的崛起就是做大局者释放的一个信号:让大家认为,牛市可能会开启。
机构们会这样判断,从而大盘股开始走出趋势,慢慢的,总体赚钱效应就会显现,从而引导更多场外资金进场。形成良性循环。
以迎接美元的降息周期的开启。
希望他们的愿望能够实现吧。
0
2022年10月。数字总爱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