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你所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已经有人遇到过,并且已经存在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多请教,能少走弯路。
今天和券商的Y总交流,大家对市场的看法其实差不多,四季度筑底,局部行情可以期待。
然而Y总作为纵横市场多年的业内人士,更加头疼的是存量的博弈之难与增量的稀缺。
疫情三年来,A股IPO数量达到1367家,平均每个交易日有2家公司上市。
三年共退市82家,连上市数量的零头都没有。
三年来募资再融资金额合计4.53万亿。注意还有2700亿的税收,以及几百亿的交易费用,总吸血量接近5万亿!
去年现金分红达到1.62万亿,算是回了点血,但以后只会越来越难。
而进入2023年,已有1564家私募机构被注销。
其中,仅1月2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一天就披露注销了1449家私募公司。
相比之下,2022年全年注销了2217家私募,显然2023年监管力度明显加大,风险机构和不良机构将持续出清,一大批小私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市场没有活水谁都难受,于是我们看到了汇金斥资近5亿元买入中、农、工、建四大行,作为引子,希望活跃市场,然而从众多投资者的评论可以看出,大家的思维模式依然被牢牢困在原地。
没有办法,坏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以至于人们不愿意去相信看到的。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贫穷是认知的缺陷
不要忘了,炒股票就是为了发财,发不了财,来这里干甚。多少人每天担惊受怕,吃不好睡不好。
记住,这市场最终玩的都是人性,很多人在那里分析基本面,分析经济周期等, 有用没有,有,不过要配合人性结合来分析才行。
缺乏人性的分析,都不是完整的。
人性永远不会改变,这玩意最好分析,恰恰多数人不注意。
凡事必须自己想通了,路才会通。
根据股市里交易者高、中、低三种不同维度的认知,市场先生已经层层筛选过了,谁最有机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大概率只有10%的!
高认知投资者能成为长期的胜者和剩者为王的剩者。
因此,保持深度思考,重视终身学,一方面要认真学总结经济规律、财富规律和投资之道;另一方面尽量要做到知彼知己,形成一套完整的交易体系,并在实践中反复打磨再回到理论不断修正。
股市之难不是在于赚不到钱,而是在于它的确能赚到钱,而且机会无处不在,正因为赚钱的诱惑时刻在影响着你,所以,最后往往大多数人赚不到钱。
因为股市赚钱需要具备能力,这个能力包括赚钱方式方法的能力,资金管理的能力,自我进步与纠正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体现。
而大多数人赚钱只是具备了其中一种或两种,而并不完备,所以,很多时候要靠运气加以辅助,而运气并不可能随时陪伴着你,终有离开你的一天,所以缺陷暴露,拉长时间,结局并不好。
A股正在悄悄地去散户化。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去散户化,已完成了第一步!
据有关数据显示, A股有2.3亿的股票账户,活跃账户数为5600万,占比24.7%。其中,散户活跃账户数占15.5%,其余为游资和机构账户。
究竟是谁和谁之间的较量,或者这种价格的波动对谁的收益产生影响?
散户这几年的对手除了各路游资机构外,可以说就是大股东!
大股东减持完,启动转融通业务,涉嫌做空自己的股票,很多股价走势说明了一切,这些毫无节操可言的大股东,比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大股东可谓更无耻!
散户这么难,还能怎么办?
答案是:赚钱是需要学会和市场相处,市场给什么我们接什么。如果我们纠结烦恼,最后剩下的只能是更多的烦恼。
想要在股市赚钱,那么一定要搞懂自己是怎么亏钱的。最后能赚钱无非就是建立在亏钱的基础之上总结出的原因而已。
记住以下几点:
1、任何系统或技术交易方法都不能永保胜利,但是,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不错的系统,如果使用得当,并配以优秀的交易策略和资金管理(包括不要建立过大的仓位,也不要频繁交易),可以让交易者有能力做到长期赚钱。
2、良好的技术交易系统,甚至精确的趋势预测,只是成功的一半而已,再好基本面的股票,没有趋势也不要介入。
3、做交易,一笔单子的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得失。
4、机构过度加杠杆都会死,散户加多了杠杆更危险。
在这个
大数据的时代,人跟人的差距不是会缩小,而是会加大。
所以当每个人可以自主选择信息的时候,选择能力决定了他将去往的方向,而选择能力的核心来自于认知的觉醒。
最后,技术综合来看,本轮下跌进入了中后期,不论这里是不是底部,后面仍然会分化,并不是闭着眼睛就能盈利,未来的股市仍然会比较艰难,因为上市了很多——在现价——原始股东就想清仓减持的公司——不对,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