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思考赚钱效应和情绪周期,因为这两个也是大多数炒股大V的口头禅,认为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那么就算是懂了一些门道了,就有可能赚钱。但,还是有一些人觉得不太好理解。我觉得,如果要理解一件比较模糊的事情,一个好方法就是将这件事和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亲身经历相结合,那么就好理解了。我们可以把赚钱效应和情绪周期和做直播来比较,几年前,那个时候直播刚开始火的时候,我当时主要就是看B站和
斗鱼,当时其实直播的人不是很多,因为大家也不知道这个赚不赚钱,但它是一件新鲜的事情,那么肯定是有少部分人去尝试的,没想到,这小部分人做直播火起来了,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参与,再加上当时平台的一些奖励,政策等等,大家看到做直播能够挣钱了,那肯定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蛋糕不可能随着参与的人数增加而变大,而且最开始那批小主播因为参与时机早,所以获得的蛋糕肯定也是最大的,那么就会导致后面参与的人分到的蛋糕变少。从机会大于风险到风险大于机会,也是几年的时间,一些主播也会因为平台政策、个人原因等等出现问题,可能入不敷出。这个时候危险的就是那些处于中间的主播,为什么呢?因为首先如果一定要选出被淘汰的主播,处于头部的主播不可能被淘汰,因为它代表着平台的牌面,哪怕一个头牌因为某种原因被禁播了,平台也会大力培养另一个头牌,因为如果头牌的影响力都没了,整个平台也可能会跨。其次也不会淘汰那些小主播,因为小主播也是平台赚钱的来源,平台要抽成,而且也可能会从中挑选可能车成为新的头牌主播。所以只能淘汰那些中等主播,因为他们不仅分了一部分蛋糕,而且他们和鸡肋一样,产不出有影响力的视频,所以只能将他们排除掉。当然,在风口来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看他们能赚多少钱就行。但是如果风口走了,风险大于机会时,我们虽然也能看到一些主播能够赚大钱,但这是极少数的,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些,就会被内心想赚快钱的心态所影响,去盲目的想当主播,最后可能让自己血本无归。所以,我们还要看到亏钱效应,也就是那些被淘汰的主播,他们在干什么?因为你作为主播,你掌握的技能不能匹配你下岗后想找的工作,你就只能吃老本,可能一亏再亏。但是如果能匹配,你就会觉得,这没什么,做不了主播就去做其它的。所以,一定要看清楚,盈亏比很重要,盈亏比很小的时候不如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到成为大主播的,而不是心痒痒,也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