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计划总是没能得到有效、果断的执行?从雅下,到液冷。
1.事前做过详尽的调研、个股研究。逻辑确实可行。是机会。甚至还做了详尽的计划。
2.开盘卖票不果断,每次都说竞价就卖出,但总是幻想能够多卖两个点,然后再去执行,一念之差,往往就无法继续执行。
(1)可能先手标的下杀,导致卖出更加犹豫纠结,想着反弹了再卖。
(2)目标标的已失去舒服的入场点,更加犹豫。
(3)害怕出现两面打脸的情况,害怕失败。这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其实这是取舍的问题,从后视镜看,经过我研究过的,新的计划标的都是能够赚钱的,就算当天可能赚的不多,可能介入点位高,但从长期发展性的眼光看待,次日的溢价合计,是比持有手中标的赚的更多的。而主要原因其实是,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追求一个形而上学的结果。为了追求所谓的胜率,所谓的结果。而舍弃了根本:到股市是为了盈利,为了赚钱的。而不是为了让每一笔交易尽善尽美。
(4)舒适区,其实和上面一点有些相同。面对机会,内心会有各种托辞和借口,不管是害怕卖飞也好、可能会犯错也罢。都是自己懒、不想脱离舒适区。典型就是雅下那次机会,明明我做了很多盘前工作。可最后,我清楚的记得,我是这么想的,手里的票可以稳稳的赚5.6个点,我知足了。所以我主动放弃了切换。问题在哪?追求所谓结果的正确,而忘记了入市初衷:是进来赚钱的,而不是进来比对错的。
想着呆在舒适区,至少不会犯错,但同时我失去的是站上150的机会。
3.最终的结果每次都是,没能按计划第一时间介入,而往往都是新周期、新节点、新题材的上车点,节奏就此错过。而手中的标的也没能有多少溢价,大多数情况还会亏更多钱。节奏就此错乱。
以上是原因分析,那么如何去解决?
1.盈亏比分析:如果新计划可能带来的收益比现在持仓的高,那就可以切换。不用纠结所谓胜率、数据的好看。赚钱才是最终目的。
(特别是现在机会满天飞,要考虑的是如何去实现盈利最大化,当然,这应该建立在逻辑和计划之上,同时也要考虑风险,要在高收益的同时,风险可控)
2.可能当时并不能知道盈亏比可能的数值。但只要是自己分析研究过的,认为是机会的,符合审美的,都可以直接干,当然一定不要搞明显模式外、高风险、赌博式的交易。一定是要自己研究分析过的,风险可控的。(这一点,相当于解开了很多束缚,可能会矫枉过正,导致随意交易,无效交易增多。)所以,赶紧打个补丁。买点一定要是模式内的买点。
其实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你通过复盘、分析、以及你的感觉识别到了机会。
但同时,你要等到明确的入场点信号,市场走势和你的计划一致时,你才能出击。这才能减少随意交易,无效交易。不会导致机会出现时没了筹码。
2.我记得当时出金时我说过一句话,
"我觉得现在就差一口气,我需要一次翻倍来证明自己整体水平、模式的可行性,来检验这大半年的经验和教训能否有作用。在这一次翻倍的过程中,应该以最完美的形态去实现。并且之前的错误将不再出现。"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想以最佳形态去做。不纠结,快速切换。不犯错,或者说不犯大错,少犯错。完全去践行自己所谓的一套模式,去践行自己的认知。
而这最大的阻碍就是执行力,就是切换,相当于脚上绑了铅球去跑步,严重影响节奏和脚步。
其实,刚才写着写着,重点是已经出现了。
1.对于新出现的机会,特别是自己也分析认定的机会。我们要勇敢去把握。果断的切换。
2.但同时,也要分析风险、盈亏比,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避免模式外赌博式的大亏。(这一点是我特意根据自己大亏的几笔而强调的)
3.就算是新的机会,也要坚持自己模式内的买点。机会只是个股、题材。而买点,是具体的技术细节。两者不矛盾,是逐步深入的过程。预判与跟随达到一个相符点。自己与市场的节奏共振一致,才能做的舒服。(这一点。很重要啊。)这样,才能避免过早的丢失筹码,等到信号再出击。提升成功率,减少随手单。提高资金利用率。
最后再看,其实都是老生常谈的话了,但以前都是片段性的,没有系统完整的梳理。今天通过对以前案例的分析梳理,只是为了让自己更清晰在各个节点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做心理建设。完成一个全链条、全过程的疏通。
刚才,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想说,但却没能表达出来。就是在目前,牛市行情,机会遍地都是,各种模式手法买点,都能赚到钱。我们是否应该坚持某一种手法?还是说,买入机会,大道无形?
1.一个前提,牛市行情,市场容错率高,所以各种手法都能赚钱,而手法背后的风险点被淡化。
2.模式手法的核心是什么?是盈亏比和确定性。短线三要素:胜率、盈亏比、高频。
通常而言,确定性越高,盈亏比越低。
打板吃不到日内溢价。低吸可以吃到更多涨幅。但同时,打板是高概率次日能赚钱。低吸是低概率能成功。但只要成功就是大肉。
(这里我要做个补充,我近期的交易,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主动排斥一些主板龙头确定性的机会,想在弹性标的寻找高溢价。但无奈确定性太低,都没能成功。)
说白了,就是如何平衡两者,或者说,用你的认知和能力,去尽量发现确定性高,同时盈亏比也高的交易机会。
至于高频,目前市场不缺机会,所以高频就不用分析了。
这个问题能否解决?我觉得是可以的。而且我目前是觉得比较简单的,当然效果还得靠实践。
1.如何增强确定性,聚焦主线题材,核心个股。这就是确定性的来源。不是说非得打板才有确定性,对于龙头而言,是不需要打板确认的。只是首板才需要,所以不要弄混了。(这也是我的模式要素,所以没啥问题)
2.如何增强弹性,这一点,有两个思路。
(1)低吸,把空间吸出来。如果核心个股就是弹性标的,那么自然很好。如果是主板标的,低吸也有利润。(这其实就是高中生的手法之一)
(2)如果有两个核心,其中一个是10cm,另一个是20cm30cm,那么肯定选择弹性。从9.24金融行情,到雅下行情,都是这样的。这是建立在题材的强度之上的,只要强度够,那么就是空间换时间。同样的炒作周期内,你能够赚到更多的情绪炒作溢价。
(所以,有个问题就明朗了,是跟随市场去炒作弹性,而不是自己去找弹性。预判再减少一些,跟随再多一些。)
最近我的交易标的,和市场的核心标的其实偏差很大,因为我在主动去找弹性标的,而不是等市场自己走出来。我的预判太靠前了。(与模式聚焦核心,聚焦主线,出现了偏差。这就是本质原因。)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之前
舒泰神、
金陵体育,之所以赚钱,其实完全符合我上面所分析的,核心题材,核心个股的低吸。他们都是市场走出来的龙头,不用你刻意去寻找。是否是20cm,都是题材强度和市场本身决定的。如果走出来的是长城这种10cm的,你也要去做,长度只是它的一个附件属性,走出来的是谁就做谁,不要自己再去刻意逃避远离想着另辟蹊径。(其实这一段才是我今天想表达的东西,因为我觉得最近的操作,总是不得意,总是差了点什么,逻辑思路没问题,但却赚不到钱,太主观,没有去跟随贴合市场。)
从11点写到现在,忘记了饥饿。写了很多,好在最后把想表达,想寻找的东西,找到了。这其实是对自身交易与近期市场做的一个匹配分析。
从开篇的分析为什么没能抓住机会,执行计划。疏通了关键点。
到后面如何去增强确定性和弹性。得出的方法,竟然是自己之前就已经在实践的的东西。(赚钱的方法,重复做。)
就这样吧,写的很多很杂。不过也算是以前没写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