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我的私募回忆录

23-09-18 21:57 490次浏览
77344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起源

2006年,我考取了辽宁一所知名的财经类学校,在学校期间,在一家黑石礁附近的农行开通了我的第一个证券账户,那个时候都是在银行大厅里排队开户,领取了单子,把身份证和银行卡填进去基本上就可以开通了一个证券账户了,每个人还会发一个纸质的股东卡。我记得开学那天,大盘的收盘价是1636点,9月29日开户那天大盘涨到了1752. 七天长假没有回家,就在宿舍里开始了买入股票前的自学阶段。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光,出入股市的我,赶上了最好 的阶段,不仅看到了6124点,也看到了中石油 48元的高点。
或许这种命运的安排,给我未来的私募之路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好的运气。尤其是入市及高潮的运气,现在看起来,简直爆棚。
牛市带给人的完全是超额的阿尔法机会,作为一位新手,你根本不用太努力就能达到月收益10-300%的业绩。那个时间还得上课,手机还是模拟信号,还没有手机看行情。只能下课跑到机房里查实时行情。手里拿着班里收益最高的人写的代码,跟着买他200股,中午放学就可以吃一顿肉菜。甚至有时候打字不熟练,将代码打错,下一节课再看的时候,他也会涨停。那段时间,自信心爆棚,感觉股市挣钱简直太容易了。班里的口头禅就是股市就是提款机。随用随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年之后的2007.10月16日,大盘冲到了6124,我们就剩半个学期就要写毕业论文了。当时我记得很清楚,大盘从6124跌到5000点的时候,市场没有什么恐慌,抄底之声此起彼伏,2018年四月份,大盘跌到4500点,大家其实是真正的恐慌了,挣的钱慢慢的都还给了股市,甚至中间补仓的钱也都套了进去。市场上已经有人喊出了回到3000点的声音。伴随着北京欢迎你的主题曲,大盘跌回了2600点。当时打死也不会相信,大盘最终跌回了1664 。每个人的命运就像这股市一样,重复着不同周期的轮回。1636入学,1664毕业 从此我和股市产生了割不断的藕断丝连

$同方股份(sh600100)$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行止由心

23-10-04 07:44

0
命好啊!可以近距离窥探两大经济动脉和静脉的秘密。
773443

23-09-18 22:35

1
2011年,私募基金还不用备案制。尤其还是小公司,很多募集只要有投资人投资,就可以根据商定的目标收益率,投资期限,管理费和超额收益分配确定后,就直接开干。简单粗暴。那个时候属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周期,货币超发,房地产矿业公司甚至是生产企业也都很好经营,企业主群体还是有投资能力的,那时候公司背后的股东也有一部分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总体来说小私募过的挺好,产品规模一直维持在2个亿左右,最高的时候做到了五个多亿,在产品规模最高的时候,交易员比较缺乏,我也有了充足的机会参与到了调研,策略 交易和操盘的经验。那个时候,技术派还是主流。每天早盘和收盘都会有交易分析和策略制定会议,股权私募行业人员流动比较大,那段时间各种流派的从业人员都能看到。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行业内的一些操作规则也逐渐的熟悉起来。除了组建团队,部门分工和运营之外,私募公司最大的需求就是寻找投资人,这也是公司老板邀请我过去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是在地产公司和老板认识的,他当时是找我们地产公司的一位股东谈合作的事情,说白了就是给股东的闲置资金做一个投资理财。当时地产老板看不上固定收益,他们更偏好高风险高收益模式,投资二级市场和期权期货正好符合他们的诉求。那个时候募资的难度是随着地产的调控和放开而变动的,地产最好的时候,一个地产老板拿出一两千万是很轻松的,而在地产调控最严格的时候,我也曾经带队到地产公司销售部门协助地产公司销售住宅和商业。
为了拿到2000万投资款,我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帮地产公司卖了6000万的商业,收获我自己的高血压和糖尿病。
奋斗中的人是最苦逼的,为了所谓的事业,身体还是可以暂时被透支的。
773443

23-09-18 22:10

2
毕业之后,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管理,那时候,房地产行情也十分火爆,当时的人们投资渠道只有房市黄金和股市,三者起着跷跷板的作用。由于股市成立时间比较短,投机情况很多,大多数人都是将资金投入到了房地产市场,2006年,黑石礁附近的房价在10000-12000,整理来说,绝大部分人投资房地产的收益是远远超过股市收益的。除了房地产和股市的阿尔法机会之外,更多的还是房地产黄金周期刚刚开始,房地产流动性比较差,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受到了限制,反而享受到了时间的玫瑰香味。现在我和我的很多朋友交流的时候,第一个建议就是管住自己的手,降低买卖频率。要能承受20%亏损和收益压力,这样才能超过社会的平均收益率。2011年,我正式成为一个北漂,受到一位私募老板的邀请,到了北京,开始了我的私募生涯。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