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自格隆汇《谁在融券做空A股?》
www.gelonghui.com/p/643581
新股上市当日就被大量融券做空,而且其中相当部分是来自转融通,其中就包括了战略投资者的承诺持有期内的股票。
比如最近较受到关注的
康鹏科技 ,上市首日融券量占了流通市值的4.8%,
信宇人 达到了6.65%,
金帝股份 甚至达到9.35%的高度。
大家都知道,科创板企业上市的市盈率一直很高,甚至有些是亏损上市企业,有些在它们上市之前经过资本运作把估值拔高一大截的不再少数。
这样的企业很多都是上市即高光的表现 ,给市场带来很不好的印象。
而这些上市第一天就被融券做空的,背后究竟有多少猫腻,无人能说到得明白。
起码一点,处于战略投资承诺持有期的股份可以通过转融券方式,变相锁定新股上市最高泡沫时的利润。
从利益层面考虑,谁的动机最大,很多事情都可以不言而喻。
战略投资者,在上市新股中的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上,最高可以去到50%。
如果给他们一个逐一通过转融通方式融券做空,会给企业股价带来多大的冲击?其结果又是谁来买单?大家不妨细思。
如今市场一直诟病量化交易可以通过融券方式实现T+0,进而实现锁定当日利润而大赚特赚。它之所以能成功,很关键的原因正是在于拥有比别人拿不到的充足券源。
这部分的券源实现,有多少是通过这种转融通方式拿到的?为什么股东愿意做这种方式?同样需要深入思考。
不要以为这部分的规模很小,截至目前,A股的转融券余额仍然高达1386.5亿元,每日转融券的融出额都有数十亿规模,对股价的影响不算小了。
03
总的来看,
融资融券交易,作为股市交易发现价值平衡风险的一个有效工具,在很多主要市场都有实行,所以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从一些方面来看,它是一个双刃剑,尤其是当它只是市场一部分人拥有的权利时,更应该考虑如何去约束这个工具的负面影响,以及去平衡好交易双方的平等性。
尤其是当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制度还有诸多方面可以完善的地方时,以及普遍缺乏对冲工具的背景下,严格监管那部分可以融券交易的行为,非常具有必要性。
目前看来,还任重道远。
所幸的是,监管层确实也正在不断发力改革完善。
比如,近日证监会连开三场座谈会,就当前资本市场形势,问计专家学者,并明确表示要立足我国个人投资者数量众多这个最大的国情市情,及时倾听广大投资者的心声,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不断完善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继续研究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再比如最新的消息,金融监管总局9月10日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通知》下调了投资
沪深300 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
REITs)等的风险因子,释放了更多的资金,为为增量险资入市进一步打开空间,同时还加强了投资收益的长期考核,引导资金长线价值投资。
这些正是一个个重大的利好政策,在一个个向投资者奔来。
虽然目前仍没有更多相关的细节举措出来,但态度和指示越来越明确,后续肯定还会更多更好的大招出来。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耐心等便是了。
希望我们能早日迎来一个真正的健康成熟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