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大部分都是亏损得出的经验),发现炒股并不依赖什么技术指标,需要的独立思考的脑子;聪明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没什么思考判断能力,只能跟随大流的选择,被引导被支配;这也是为什么小作文每每都能引起别人的同情,但最终结果都是反转,大部分人信誓旦旦说再也不信这些小作文了,可每当下一篇小作文来到时,又开始为作者‘宁不平’;这类人是文化水平不高吗,并不是,相反他们的学历甚至不低,但不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看到小作文;所以我开始推而广之,历史上像吕后就被记录的一无是处,但仔细从史记中发现部分端倪,吕雉是在刘邦未发迹前被吕公许配给刘邦的,吕家算是原始投资人,再逐鹿中原过程中,吕后的大哥立下赫赫战功,可惜去世的比较早,而且因为后世的诛诸吕中,真正的功绩被默默的消除了,剩下的记录杀人如麻,令人胆战心惊的吕后,吕氏被灭族后(包括部分刘邦子孙),没有做过的恶也成了她的了,因为历史大部分还是胜利者的历史,失败者是不可能辩解的。相似的历史是不是经常上演?再说几个,历史上黄巢和李自成真的是丧心病狂的人物吗?也许不是,也许是,他们证明辩解不了,因为他们失败了。所以史书是胜利者的引导,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大部分人不会思考其中的细节和真相,只要让他们相信自己看到的就行了。
0
繁衍后代是人类本能,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婚不育变得越来越多呢,除了结婚的物质基础太高的原因,但也有物质基础高于这标准,但不打算生育的一批人,如果单纯的出于私利,为了不耽误自己年轻时享受生活,才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批人只能说是目光不够长远,想先甜后苦。估计他们也不会意识到自己会以后苦,以为有钱可以去一些高级养老院,其实不然,孑然一身的富有老年人跟一个娃娃抱着金银珠宝招摇过市有什么区别,靠近身边大部分人的目的就是财。要么是想强力夺取财物,要么是想靠哄骗夺取,自己根本无法守护这些东西。当然靠近也有一部分好心人想帮忙,但此时老眼昏花怎么辨别出的来呢。更有一批人,物质基础足够,但受了一些无良自媒体的鼓吹,打算不生育的,那真是发了昏。年轻时都能被这种思想影响,那怎么指望年纪大时的各种套路,更难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了。之前和同事讨论过这样的事,他是支持不生育的,并且认为老了去敬老院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反驳生了下一代,如果子女还有可能虐待呢。我接过他的话说到,那是身为父母的责任,并没有教育好子女,养成好的品德;后面我又问了他一句,你觉得单身老人在敬老院被虐待的概率大,还是有孩子老人被自己子女虐待的概率大。他一时语顿,默默说了句,那还是敬老院;至于没有钱没有子女的老年人,那就更惨了,身边的人都是靠法律约束的,道德约束基本不存在,反正没人看的到,即使看的到,也很大可能不管。
0
内心每次想着等下个拉高就抛,可每当这个下次拉升到来时,却忘记当时的信誓旦旦,仿佛手里的筹码马上涨停一样,犹犹豫豫忐忐忑忑的多煎熬一会,结局往往是多亏一些出局。
0
至少目前阶段不适合分仓
0
认真分析了一下,自己不太适合分仓操作,原因有几点: 1、容易瞻前顾后,卖出时左右犹豫,很容易操作左右打脸,卖出的票开始拉升,持有的开始跳水,导致阵脚大乱,这时候很容易再做出非理性的操作买票。
2、无效交易变多,导致一些漂亮的操作被掩盖,因为有些操作虽然盈利了,但不是好的操作,相反有可能是错的操作;无法让自己更加专注,可能不利于自己操作上的成长。
3、分仓代表了确定性不那么高,这就说明买入时,选票不够高标准,严要求。如果只能买一只,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0
选的票没问题,为何卖点这么差,这是为什么?
0
失败的操作痛彻心扉
0
下单之后的感觉为何这么准,差的操作心中满是懊悔,焦躁不安;好的操作闲庭信步,轻松自在。差的操作,差在哪呢,需要反思。
0
什么时候会情绪烦躁不已,是在一件事不遂心意后。这时候如果没有冷静下来,再度出手时,大概率是要失误的。另外,人为什么会在事情不称心时,出现烦躁不耐烦的情绪呢,是人类进化生存导致的吗
0
买东西时,什么情况下会着急抢着买,是看到它价格蹭蹭的上涨的时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