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概念当时觉得不正宗,或者认为背后有可能是假不做是错的,因为要预判后续的发酵,发酵后国内反制,国家的立场肯定是不同意的,那么肯定会影响到一些行业和舆论。是可以拿先手的。
而鸿博和
中贝通信,要想到博弈首先是
英伟达→鸿博→中贝,虽然中贝有很好的弹性,但弹性也是它的弱点,因为传导逻辑导致后面一旦发生分歧,如果不能继续走强,那么是要补跌的。
所以预期要提前布局。要想清楚后面事件的影响关系,从而想到风险点和传导的逻辑在22日就知道24日下午2点核污水要排放,而且确定性很高,而且预料到国内会反制,舆论会很大。当时看到
江盐集团板上分歧犹豫了,他的形态是非常不错的。22日的反应主要是我记得看到消息韩国的盐的上市公司上涨30%,我当时就去看盐的票,发现了异动。但那天分歧很大,其实现在一想当时确实就是好的买入时机——大陆舆论这块是非常强的,而我又看到日本肯定会排污水,因此这个逻辑兑现就很简单,国内的资金分歧点在于日本排不排,而我是知道肯定会排的。虽然也了解到外面的一些声音,但一定要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去思考预期。
前段时间的数据局加上N条
数字经济政策的那天,21日晚。21当天早盘刚刚开市的时候我在地铁上便看出了
数字经济的异动,并打板了
英飞拓。当时因为用手机因此视野有局限。当时是怎么看出板块不错的?我记得主要是看到
鸿博股份上板,从而看到了整个板块情况。当然后面也看到了
南天信息、
久其软件其实早就上板了。但说明我当时对2999还是很关注的。这就是一种传导和带动作用。他如果不行,其他的弹性好的标的就算走的很强了也很难抢夺他的位置,因此其他的再强他不强也很难影响进一步预期,因此会补跌。
鸿博这个位置是历史新高,因此很微妙,市值也不小了。而英伟达的强又是成就鸿博比较直接的原因。英伟达业绩前天临近公告,
越是临近这个时点,感觉市场博弈英伟达的人会越多,因此目的会越强烈,所以在业绩公布前经常大红、大绿的。越是临近分歧越大。。后面业绩真落地超预期了,反而英伟达发生了高开低走的情况。这种绑定海外走势太死的情况下除非能对海外市场的票有很强把握,否则风险太大,是不值得去博弈。
另一方面随着核废料事件的发酵,
信创题材热度被彻底抽走,英伟达走势分歧很大,因此到今天就扑街了。因此有时候错过第一时间最佳时间出手后,后面不是你有情怀觉得有空间,就要勇猛去干的,有时候要分析这个题材①是不是新题材;②如果是老题材有没有特别新的预期;③新题材里面哪个引起的舆论关注度最高,或者影响力和空间最大,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但有着预期但又朦胧的;④理清楚时间逻辑,还要理清楚运行逻辑,比如最受关注度的是哪个,龙头是哪个,整体板块是盯着什么事件驱动在看,事件驱动因素又有哪些,风险点蕴藏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