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登山之境

23-08-15 22:50 386次浏览
呈申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登 山 之 境》

---水之初

今日打算借余霞之境登山,只叹申时平地惊雷一哮晴消,念未消。

心海日益激烈的受到“鹤鸣山” 鞭打传唤,或因躯体不适,或因天气不佳,作消。

懒惰占据我“心海”每一寸角落,勤劳的运动细胞儿早已经被我扼杀在“血管”中。

既然如此,谈何爬山登顶之念岂莫是无稽笑谈?

你我且先掰掰扯扯古今登山之求:

论起爬山我们经常有种“固念”-----------------强身健体,博览美景以愉悦心情。

我也曾经是以愉悦心情为主的去开启躯体的登顶之路,“鹤鸣山”登顶之径有数条可至,肉眼识别文字路标指示或经验之友领路便能成功登顶,实在太轻松了。正是这可怕的轻松使得我屡次攀登“鹤鸣山”的“心海”误入歧途,停滞不前。眉宇间携刻着懒惰的血因,逐步弥漫在路途,忘了所登何求。

论古之文人墨客登山-----------------同道结伴言谈社稷或身位观点皆在重“心海”。

可以拈酒笑看人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

横槽冷遇,凄凉孤高的诗仙“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难道那时的李白约不到同伴一起攀爬敬亭山,其实是看透凡尘,领略至高山境的诗仙不愿。

即是“心海”攀登,怎能用肉眼识别路标指示或全程仰仗经验之友带领你登顶?
躯体登顶一叶遮目,瞭望全是表象。登一次和登万次只会改变躯体的肌肉强度摆了,
站在山顶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发朋友圈打个卡以表自己词文优雅,其实是我们现代人最典型的“东施效颦”之举。

至此,恍悟“鹤鸣山”之中的“一线天”穿过令人窒息的夹缝之路才能继续向登顶之径正是“心海”或事业在某处,某时遇到阶段瓶颈,突破之后必将更上一层。

与此同时,有另外一条先上至朱文公祠后下一坡路再上,离顶部之前有段斜坡峭壁直上伴有铁链扶手,石岩深凹的脚印为路,也是登顶之径。向下一坡阶段的登上错误,坚持对的方向判断,最终依然可登顶,铁链和脚印只不过是登顶工具之一。

更有人另辟新径,及少人知此可从后山驱车至半山寻得捷径一条潇洒轻松登顶,此径想必专门为“天赋型”选手特意开启的吧!

当然躯体登顶之路不止已知这几条,也有错误之径,使得你无法躯体登顶。

然而前面的那三条只有你登上顶部才能肉眼知晓,可是“心海”登顶后马上遇到“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矛盾之中。
假设第一条“一线天”之径为“儒家之路”,第二条朱文公祠后再借铁链扶手之径为“佛家之路”,第三条半山之径为“道家之路”。

那么“儒释道”的智慧顶端不就是“登顶”之处的汇聚点。所以在“心海”之境,“道不同,不相为谋”更像是以上帝视角来自我欺骗。

倘若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并且得到不断的正反馈,完全可以屏蔽不必要的杂音,毕竟你无法确定他们的路径是否正确,

只有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晓识谁在身边,谁的路是歧途之道。

2023年8月15日 周二晚

以后笔名就用;水之初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