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金融市场的运行逻辑就从世界冲突我们出军费(前面数轮贸易战、科技战、生物、金融战中随时有可能会崩溃)变成了抗住所有进攻以后的世界上最安全的避险之地。那么,以后只要有冲突,资金就会来中避险
但这只是外资,我们的资本市场有那么多限制就是为了不让外资割我们韭菜,要是让他们成了我们金融市场的主体还了得?
所以我们147万亿的居民储蓄也必须出来
24.09.25的几条政策最后其实都指向居民储蓄,只要机构和上市公司抵押
沪深300持仓或者公司股份,银行就提供贷款但只能用于股市的买入
如果你有储蓄,你不主动提出来进金融市场,那么银行就把你的钱贷出去给别人投入金融市场
这就是这一轮Z策的核心思路
当解决了这轮行情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以后,再看看这轮行情怎么走?
首先这轮行情因降息而起,自然就会因为降息结束而进入困顿,想要构建长久性的牛市结构,就要有继续超预期的动力
降息周期多久?
大概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那么这个供我们恢复实力的窗口期大概也就一年左右,时间短、任务重20cm会比10cm更有优势。(30cm、无限制门槛高容量小)不过,因为市场的资金是足够的,节前最后一天2.6万亿已经破纪录了,资金是足够20cm、10cm并行的。
讲完宏观再来讲微观层面
节前最后一天已经是我们讲的极限逼空了,那么分歧很快就会来的。什么时候来分歧?如果下周一港股券商继续发酵,那么周二大A开门情绪会非常炸裂,
东方财富这种超大票搞不好都要开在涨停板上,那么此时主动取关券商规避风险就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事情。
至于说取关完了以后,是否关注回去,还要看场外资金到底是不是什么盘子都敢接,什么盘子都能接得住?(如果跳杀,但只杀后排的话,前排或许还是介入机会,风向标就是东方财富)
这种破纪录的成交量,谁也无法预测节后是否成交量会继续放大强行把分歧在盘中就给消化了。那么,这种情况就需要盘中视盘面强度决定是否关注回去
可能存在的意外在于美此次的非农就业数据造假(25万的数据太夸张了,上次造假的81万还没消化掉),但这其实就是想要打断我们节奏的毒手,美甚至可以基于这个非农·数据的超预期选择加息而非继续降息。那么,如果周二开盘受到影响没开在板上,慢慢换手上涨乃至涨停其实是好事反而可以继续拿
上述行情全部讲的都是券商和大金融方向。
但是,一万亿的成交量就够两条主线同时运行,现在2.6万亿甚至更多的成交量能创造更多选择。也就是说券商分歧甚至退潮的情况下,仍有其他主线可以走出来。
我们今年一直站的是泛科技的主线,10月的主要会议也都跟
无人驾驶、华为生态、
创新药有关系。那么,券商分歧时科技类的主线或许是个机会,无论是避险角度去考虑还是从长期的预期去考虑
牛市不是说没有退潮,而是说牛市的退潮更快更急也就是我们说的牛市多急跌。好在,这种杀跌一般后续都能再次新高,只是最暴力的阶段过去了,后面只是趋势上的磨蹭。
流动性足够的情况下一条路走不通还有其他路可以走,看到风险提前走
资本永不不眠,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