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公交车里,在路过一个立交桥的时候,我看到桥下的车流来往,突然觉得这不就像资金的流动吗,两个方向的车流很少时间是相同的,有段时间是大量的车在左侧,因为是上班;有段时间是大量的车在右侧,因为是下班。资金也是这样,总是有某些原因让大家同时地点击买入或者卖出。
这种流动的概念也可以对市场内的群体适用。我们知道这个市场有不同风格的参与者,有基金经理们,也有短线客,有天天复盘首板客,有趋势投机者,有专门抄底做中短的,也有专门追高突破的,再细分下去,更加是种类繁杂,所以你能在上看到两个价值投资派吵得不可开交,也可以在淘股吧上看到短线韭菜在大V评论下骂他吹票。
为什么说我觉得资金流动也存在于这些风格群体间的呢?
我想借个比方来说一下,如同种地,假如说我种
大豆,那么每逢大豆的收获季节我就特别忙,也特别兴奋,因为我知道我的努力是有确定方向的,或者是说有矢量的,因为我可以根据收获的情况来决定下一次我该怎样改进来使我的大豆更加饱满,卖的更好,但是呢,隔壁的二狗他种大豆比我厉害多了,他们家世世代代都种,不光知道什么时候浇水该怎么施肥,还有杂交配种优中选优的试验田,此外他还有丰富的金融知识,知道在歉收或者贸易受限的情况下在市场上对冲交易大豆来减少损失......或许我有几次运气好,拿到了好种或者天公作美,收成大超预期,但当寒冬来临时,他们的收益很有可能是比我的稳定的。如果在更高一层看的话,无论是怎么种大豆,天公不作美,仍然会是歉收,程度大小而已,因为对于单一风格来说,收益率是不可能恒定的,而收益率不恒定意味着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有人又会说了,我种冬天能活的东西不就行了,嘿,另外一条村就很多人这么做呢,他们都种耐寒的经济作物,虽然产量不怎么高,但是每次寒冬来时所有人都会去他们那买吃的,这不就又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
看似是没问题,但是如果再到更高一层看呢?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虫害疫情,贸易禁止,你种什么,是不是没那么重要了呢?
所以我们在做这种投资风格的自审时,我们首先要看到我们的能力,即我们能做到哪一层,然后再把自己放在这个大框架下面,并告诉自己超出这个框架外就是无法掌控的”季节“了,“寒冬”来时就早点收拾,不要再种了。避险并不是高手的专属,你可能没有二狗那么厉害啥都会,但是你最起码能知道什么时候该种豆,什么时候不该种豆,收成没二狗多不要紧,该收获的时候有收成就已经可以超过一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