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差不多的操作,其实在心念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从而带来结果的截然不同。
比如今天为何没有买
太平洋,而是买了首创?直接原因就是太平洋看起来股价高,而首创当时跌得多,潜意识里面还是倾向于选看起来更便宜的标的。
超短主要看资金流向,若从这个角度出发,应该选跌得少的,最好是已经上涨的。这代表了其他资金也看好,代表了自己的看法也得到了市场资金真金白银的认同。这样虽然看似买得贵了,但确定性却更高了(打板为何要等到涨停价才抢进去?其实就是追求极致的确定性)。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很多人不敢做热点板块儿、不敢买龙头,或者即便做了,往往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根源就在于心念上看似细微、实则悬殊的巨大差异(唯识学值得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