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标金死叉的意义不是技术指标本身,在于确定价格走势一次多空转换的完成,从而定义当下操作周期本次波动高低点是否成立,范围内成交量发大缩小是否可作为参照依据,所以俺从来随便乱抓技术指标均线用,都好用。
所有不特定对象参与的竞价交易品种,包括某一个地区的房产,单只股票,单只场内基金,单个商品期货等等所产生的一切交易波动都是以一定数量的单个主观或程序控制的买卖行为构成的,这些单个行为背后都是一个个的交易个体,他们对价格和下单时间存在认同差异,通常说这些交易主体存在自身资金(头寸)、知识、生理、时间等等个体要素的差异,如果世界是静止的,这种平衡永远不会给打破,而某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动刺激了一个或几个预期交易个体促成了他们的纠错意识,从而引导了价格向某一个方向的一个微分变化,每一个微分变化都对应一定数量的个体临界点,这些潜在的交易个体实际早已的存在于各个微分价格点上,虽然人们通常认为是看到了价格变化所以交易其实是品种价格本身的变动触发了潜在交易行为,当多空交易个体聚集在某一些价格点但资金(头寸)存在差值时,就会激发当前微分的纠错行为,也会改变下一个微观价格点上的多空平衡从而将这种状态一直发展下去直到某一个微分价格的潜在交易资金(头寸)平抑这种差别从而达到稳定。每次外在事件信号都会或大或小改变各个微分点上的潜在交易个体分配,因此波动都是由无数事件驱动(包括波动本身)的,如果你不把所有的潜在个体一切相关因素都挖掘出来,是不可能预知价格如何波动的。
量和价是什么个关系:
为毛国外和香港大多数股票的价格总是上窜下跳,价格不连续?因为每天每个品种就那么1-200个机构投资者买卖,交易个体太少,微分价格往往分配不到足够的交易个体,和咱们新三板一个样,你把周期放大到周或者月,这些分钟k,日k价格不连续的品种k线形态就连续起来了,因为时间长了,搜罗的交易个体多了,各个微分价格交易个体的正太分布就起作用了。做港股小周期没搞头就是这个原因。咱大a股为嘛那么招人喜欢,即使2800多个品种,针对2个亿的交易个体,5000万活跃交易者,每个品种的微分价格都可以充分得到分配,价格波动即使分时线,大都可以连续起来,平时单个品种的交易者都是正太分布,按照某一些(比如大盘)事件驱动正常多空平抑的,过程缓和,然而一些资金(头寸)量大的交易个体突然在挤到一个品种里面,微分价格分配的交易个体数量不平衡就会剧烈放大,因此,每个微分价格上多空剧烈平抑开始了,如果能吸引更多的交易者加入或者这些新加入的交易个体尽力的维持这种多空平抑的剧烈程度,很容易就会形成某一个方向上多空不平衡加剧的正反馈,因为各个微分价格上的剧烈多空平抑,股票自然成交量会大幅上升(下降),很容易就会形成某一个方向上多空不平衡加剧的正反馈,因为各个微分价格上的剧烈多空平抑,这也就是放量和价格加速运行的原理,各种波动首先看量也就是这个原因,有量未必好,无量肯定没搞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童鞋们交易第一要看成交量,任何大神都及其重视量价关系,比均线重要多鸟。
看不懂?就知道你这种加减乘除都糊涂的学渣看不懂讲微积分的论文,俺就能看懂,内容就两个字:大、波(里面藏了好多),比你强多了。
你一定会说:瞎掰的吧?还真的是瞎掰的,俺主要就是想说明,很多很简单的东西为毛会给人弄的相当复杂?还不是把别人搞晕显得自己牛呗贝。
量价关系这样解释你一定明白:
前些天俺去泡了泡桑拿,童鞋们老夫就是在桑拿顿悟了“俺从哪里来”的道理之后又解决了“俺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滴。
去桑拿是有学问的,各种忽悠你的节目介绍:“神马神秘三角之夜,门板震荡之春,突破未来之旅,极限拉伸
游戏。。。。”你不能全相信也不能一点都不信,各个节目名字虽然都很诱惑,但是内容和价钱就差别大了,你说:阿拉是个小清新就知道大保健是什么意思,这么花哨的节目单,头痛啊,简单,看老江湖怎么办,
老江湖都喜欢点成交量大的节目,点的人越多的节目,说明越受大众欢迎,里面多半有搞头。所有的突破、趋势、拉伸等等都要成交量配合,俗称量价关系,没有点击率的节目,多半是实力不够,弄不出来花样,忽悠你上当滴。但是童鞋们要注意,价格特别高玩的人还特别多的节目少参与的好,多半是为成功商界人士忽悠客户专门设置,咱们娱乐还是要找性价比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