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国制造2025---中证工业4.0成份股

15-04-24 08:37 16405次浏览
浪花淘尽英雄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制造2025---中证工业4.0成份股

000410 沈阳机床
000821 京山轻机
000837 秦川机床
000988 华工科技
000997 新 大 陆
002008 大族激光
002009 天奇股份
002063 远光软件
002073 软控股份
002161 远望谷
002184 海得控制
002185 华天科技
002224 三力士
002232 启明信息
002334 英威腾
002444 巨星科技
002527 新时达
002559 亚威股份
002698 博实股份
300004 南风股份
300007 汉威电子
300024 机器人
300034 钢研高纳
300048 合康变频
300076 GQY视讯
300078 中瑞思创
300114 中航电测
300124 汇川技术
300126 锐奇股份
300150 世纪瑞尔
300161 华中数控
300170 汉得信息
300173 松德股份
300220 金运激光
300222 科大智能
300223 北京君正
300275 梅安森
300278 华昌达
300293 蓝英装备
300307 慈星股份
300337 银邦股份
300378 鼎捷软件
600288 大恒科技
600588 用友网络
600765 中航重机
600835 上海机电
601313 江南嘉捷
打开淘股吧APP
7
评论(3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浪花淘尽英雄

15-04-29 08:31

0
工信部:尽快完善“中国制造2025”规划“1+X”方案

2015年4月28日,国新办举行2015年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王黎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是非常重要、具有战略里程碑的一个规划,部里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进行多次研究。近期将进一步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抓紧与相关部门做好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涉及到“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任务、工作重点、相关内容以及重要的保障支撑政策措施尽快地分工分解到相关部门,确定下来。

第二,尽快完善“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1+X”方案,所谓“1”就是规划本身,“X”就是涉及到相关的配套规划,抓紧制定完善。

第三,按照规划要求工作,抓紧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对规划的实施有一个专家指导的机制。

第四,做好规划的宣传。

王黎明强调,围绕着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4.20%]创新以及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5项重大工程,同时结合“互联网+”的信息化运用,把“中国制造2025”组织好、实施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浪花淘尽英雄

15-04-27 21:17

1
工信部部长:正加紧编制“互联网+”相关规划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4-27 20:18:56| 作者:刘育英 石岩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刘育英 石岩)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27日在京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互联网+专项行动计划,工信部正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紧编制相关规划。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会议当日在北京召开。两化融合指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苗圩在会上表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优先领域,与两化深度融合的方向、重点高度一致,重点是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苗圩还透露,近期国务院讨论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并将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是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路线图。

  苗圩介绍,《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既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信息化条件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

  据已披露的信息,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等。

  苗圩称,工信部编制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已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作为重要任务进行部署和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已经为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化转型提供了实现方法和可行路径,是指导战略转型、服务用户、组织变革的参考框架和发展蓝图。

  回顾制造业强国发展史,当美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时诞生了以泰勒制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当日本成为制造业强国时诞生了以丰田制为代表的经典管理理论。

  “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也需要形成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苗圩说。(完)
浪花淘尽英雄

15-04-27 11:28

0
中国版“工业4.0”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即将迎来正式发布。

据权威人士透露,己经在3月25日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规划》目前正在走部委会签流程,最快将于本月内以国务院发文的形式公布于众。

此前的公开消息显示,《规划》提出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三步走”的战略,涵盖九大任务、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和五项重点工程。其中,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五项重点工程则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

市场人士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制造业顶层设计出台在即

去年以来,“工业4.0”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表示,德国可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而中国版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渐行渐近。

目前,从总体上讲,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且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与德国、美国这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过去,由于中国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这些问题被部分掩盖,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对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制造业竞争力,是我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出台“工业4.0”发展战略规划迫在眉睫。

2014年,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20多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来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顶层设计。

今年“两会”期间,li*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此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明确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信部部长苗圩多次表示,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

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25日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近期将正式印发。

苏波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此外,苏波还透露,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官方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打造制造强国分“三步走”

腾讯财经获悉,“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第一个十年进入世界强国之列;第二个十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中位;第三个十年即2045年,进入世界强国的领先地位,最终要在建国一百周年成为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规划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和任务做了具体部署,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

“规划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九大主要任务。”工信部人士透露。

规划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

同时,规划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来落实。智能制造的政策红利更在于,除了总文件外,未来将建立“1+X”规划体系,比如智能制造规划,或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规划。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朱高峰认为,“中国制造2025”不是具体规划,而是面向全行业的行动纲领,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其中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是三个发展方向。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深刻内涵重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一是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重点是智能制造;三是强化制造基础;四是品牌质量;五是绿色低碳制造。

开启智能制造六大领域试点

目前,各界均将“中国制造2025”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而智能制造则被认为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以及和“互联网+”思路的结合点,作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

“智能制造”概念,最早于1990年代在日本工业界被提出,后来泛指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生产的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3D打印、能源网络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制造的概念不断丰富。我国提出的智能制造目标,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变。

据工信部介绍,目前推动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已经明确,即通过试点示范,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将率先在智能工厂流程制造、离散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模式、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大领域展开试点。为此,工信部还详细划定了包括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云制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在内的23个试点子领域。

博时基金研报认为,中国不少产业仍处在工业3.0,甚至工业2.0阶段,如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核心技术还有待提高,技术路线和标准也有待统一制定,工业4.0将是中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而智能制造则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以及“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

三类企业投资机会看好

上投摩根卓越制造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吴文哲表示,纵观2015年,制造业将成为贯穿A股一条不可忽视的投资主线。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互联网+概念风已起,将是未来牛股的摇篮。

《投资快报》刊文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未来年轻劳动力的短缺将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因此,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将是大势所趋且十分迫切,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代表“工业4.0”时代已悄然来临。国内机器自动化率水平提升空间广阔,正驶入成长快车道,相关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良机。

“估计工业4.0投资机会将贯穿全年。”广发证券指出,但是需要注意相关标的的风险,特别是并购标的的质量。工业4.0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机器人只是其中一个通用的基础平台,还包括工业软件、智能机床、传感器、机器视觉、激光和工业通讯等。

在标的上,博时基金研究部副总、博时主题基金经理蔡滨认为,投资机会主要是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进程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他看好三类企业:一、积极参与升级变革的制造业龙头;二、各行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即“卖铲子的人”;三、更多产业仍处于2.0向3.0的进程中,自动化设备及方案供应商具有阶段性机会。

银河证券认为可从以下三主线布局。一、掌握核心技术并能跨领域发展的系统集成企业,如机器人、博实股份( 002698 )、天奇股份( 002009 )等。二、已掌握相关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如汇川技术( 300124 )、新时达( 002527 )。三、计划进入机器人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上海机电( 600835 )、锐奇股份( 300126 )、慈星股份(300307)。
浪花淘尽英雄

15-04-27 09:10

0
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出 智能制造迎机遇 
2015-04-27 08:23  来源:Wind资讯知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由四部委联合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规划》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发展领域和5项重点工程。其中,10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5项重点工程则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从工信部获悉,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将率先在智能工厂流程制造、离散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模式、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大领域展开试点。为此,工信部还详细划定了包括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云制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在内的23个试点子领域。

香港万得通讯社分析认为,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网络控制在工业制造上也逐渐显现出强大的威力。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必然方向,也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因此我国对智能制造支持的力度大,《规划》出台后将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可关注: 金自天正、 新时达、 合康变频、 英威腾、 天奇股份等。
浪花淘尽英雄

15-04-27 09:07

0
工业4.0是德国强国战略。德国是老牌制造业强国,但在信息化浪潮中却相比美国落了下风,目前全球市值最大20个互联网+企业中没有欧洲企业,欧洲的互联网市场基本被美国企业垄断。为了振兴德国制造业,并在美国互联网和制造业巨头联合重新定义制造业的背景下,德国利用自身在工业软件、工业电子和制造技术方面的优势,推出了工业4.0计划。德国于2013年发表了《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组建了由协会和企业参与的工业4.0平台,并将其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中,工业4.0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工业4.0解析:打造制造业+物联网融合新模式。工业4.0可以想象为物联网从消费服务领域向工业生产领域的扩展。最终形成了终端需求(定制需求)、智能产品、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的完整链条。完成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

  ①建设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网络(CPS)。CPS可以将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这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

  ②研究两大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和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的侧重点在于将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

  ③实现三项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整个价值链的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

  中国的工业4.0之路:两条腿走路。li*总理今年10月访问德国时签订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希望在工业4.0方面和德国加强合作。而我国的工业4.0道路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高端装备制造的国产化和自动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我国目前对外技术依存度仍较高、工业自动化率较低,因而在为生产制造设备装上大脑之前,需要提高这些设备的国产化率和自动化率;另一方面,我国在物联网上已经提前布局,2012年2月14日,中国的第一个物联网五年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信部颁布。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明年伴随十三五规划大年的到来,预计无论是可能推出的《装备制造2025计划》,或是物联网细分领域的十三五规划都将成为明确的自上而下的推手。

  五个核心环节梳理受益行业。根据工业4.0的计划,涉及5个核心环节:①互联。即CPS智能网络。②集成控制。③智能生产。④数据处理。⑤产品创新。针对这五个核心环节,受益的行业依次包括射频识别、物联网、传感器、机器视觉、智能机床、云计算、3D打印、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相关公司如汉威电子中航电测中瑞思创、世纪瑞尔、松德股份、机器人海得控制、东土科技、宝信软件、劲拓股份、宝利来、中航重机、银邦股份、天奇股份美亚光电、*ST合泰、环旭电子长城汽车等。
浪花淘尽英雄

15-04-27 09:04

0
中国证券网讯 由四部委联合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规划》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发展领域和5项重点工程。其中,10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5项重点工程则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

  据经济参考报4月27日报道,另外,还从工信部获悉,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将率先在智能工厂流程制造、离散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模式、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大领域展开试点。

  为此,工信部还详细划定了包括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云制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在内的23个试点子领域。

  多家券商和研究机构研报认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稳步推进,智能制造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浪花淘尽英雄

15-04-27 09:03

0
智能制造“催化效应”将全面释放
  知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由四部委联合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规划》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发展领域和5项重点工程。其中,10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0.00,0.000,0.00%)、生物医药(2859.98,41.180,1.46%)等;5项重点工程则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从工信部获悉,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将率先在智能工厂流程制造、离散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模式、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大领域展开试点。为此,工信部还详细划定了包括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云制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在内的23个试点子领域。
  “智能制造”概念,最早于1990年代在日本工业界被提出,后来泛指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生产的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3838.26,-9.430,-0.25%)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3D打印、能源网络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制造的概念不断丰富。我国提出的智能制造目标,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变。
  目前,各界均将“中国制造2025”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而智能制造则被认为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以及和“互联网+”思路的结合点。博时基金研报认为,中国不少产业仍处在工业3.0,甚至工业2.0阶段,如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核心技术还有待提高,技术路线和标准也有待统一制定,工业4.0将是中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而智能制造则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以及“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明确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信部部长苗圩多次表示,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
  据工信部介绍,目前推动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已经明确,即通过试点示范,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多家券商和研究机构研报认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稳步推进,智能制造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工信部近期调研显示,目前企业对智能制造抱有极大的热情,部分率先尝试智能制造的企业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制造业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装备、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数据价值挖掘不足等,需要通过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来解决。
pxtaaa8

15-04-26 23:45

0
300173 大肉
指月

15-04-25 21:53

0
强烈关注其中的个股机会
富贵逼人

15-04-25 21:31

0
神床市值太低了,给点耐心,必有厚报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