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集团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盐业公司和盐务局政企合一的体制,健全从上至下的监管体系,食盐市场才有可能真正市场化。“不管是归到哪个行政部门,这些部门都不从事卖盐的业务,与利益不挂钩,可以促进市场公平、公正。”食盐专营体制最终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将食盐专营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分为运营和监管两大环节,运营交给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政府做好制定好规则和执行好规则即加强市场监管的职责。
在食盐流通环节,经过中盐及各级盐业公司经手,食盐价格翻了近10倍,几元的食盐看着便宜,其实暴利,民生问题,改革势在必行,也是必然趋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只有烟草和食盐实行专营。2001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推进,中国开始推行食盐体制改革。截至2008年,从最初的国家经贸委盐管办到发改委工业司提出的食盐流通体制改革方案,不同部委提出过5次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但最终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形成最后的草案。就在上月底,国家发改委官员指出,盐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发改委4月21日发布公告,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现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9月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王强带领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编办、食药监管总局相关人员组成的盐业体制改革联合调研组来到安徽金寨县、岳西县、肥西县等地调研。
王强指出,对盐业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要统筹考虑改革的各项配套条件,积极稳妥推进,确保行业稳定,逐步实现盐业专营化向市场化的平稳过渡。
在国内食用盐专营制度改革前夜,其中扮演主角的中国盐业总公司所带来的变革消息不绝于耳。先是中盐新任领导班组的成立,其后,10月15日,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与美国盐业巨头莫顿盐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发展双方在华的合资企业。
“销售环节巨大利润面前,中盐把机会首先让给了外资企业来参与,而不是留给国内民营企业。”长期研究食用盐专营改革制度的业内人士认为,表面上看来,中国长久以来的食用盐专营制度至此又增添了新的一道催化剂,但在没有完全做到市场化的前提下,中盐联手外企建立合资公司的举动对国内盐类民营公司来讲则是一次权益的不平等。
据了解,现行的食盐专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正开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等多项工作,但实施效果不理想,这促使政府开始考虑食盐专营。1994年2月,国务院决定对食盐实行专营,1996年5月,国务院颁布《食盐专营办法》,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制度,各地食盐统一由当地盐业公司负责供应。
今年被废止的《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是在2006年4月颁布的,其目的是为加强食盐专营许可证的管理,由国家发改委负责食盐专营许可证的审批、发放、监督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目前食盐和烟草是我国仅剩的两个保持专营体制、按计划统购统销的行业。而在食盐体系内,盐业公司是唯一的经销商;同时,食盐生产也是有政府特许的生产企业按照计划进行生产。
1997年日本政府决定取消盐业专卖,给5年过渡期,到2002年正式宣布取消盐业专卖。在盐改上我们可以仿效日本。
一般而言,食盐的生产计划基本流程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由国家发改委向省市区下达编制下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其中包括食盐计划。
然后,各省市区盐务管理部门和盐业公司负责提出本地方的需求量,产区省份提出食盐的可供量,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盐总公司对各省市区上报的计划草案进行平衡和协调,提出全国年度食盐调拨计划建议草案。
上述草案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下达,由国家发改委向各省市区盐务管理部门、盐业公司和中国盐业总公司下达年度食盐分配调拨指标计划和食盐干线运输计划,各食盐定点企业按照计划生产,各级盐业公司按计划收购、调运和销售。
在2013年12月份,国务院曾经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原本由工信部审批的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被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而制盐项目核准权力则从之前的工信部取消。
在该权利从工信部下放前,工信部已经将2013至2015年度的食盐生产许可下发。前述官员解释称,现在下发的文件并非废除专营,而是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食盐准运证以及食盐批发许可证下放到省级。其中准运证审批权早已下放到省级,其他两项也于去年底陆续下放,此次只是把之前的条例正式废止。“省里的具体文件很快就要出台,现在已经在走流程了。”
兰太实业(
600328 )遵循“盐为基础、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科学发展”的思路,坚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着力建设盐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其雄厚的资源优势和领先的技术优势,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
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真空精制盐、大粒盐、洗涤再生盐、除钙洗涤盐、粉洗碘盐等盐产品。其中,精制盐和再生盐荣获国家“部优产品”和内蒙古自治区“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并被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拥有制盐行业先进的采掘、洗涤、真空制盐等原盐深加工技术,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年生产各类成品盐150万吨,产品行销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几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蒙古、日本国,在国内、国际领域为公司树立了健康的品牌形象。
拥有世界产能最大的金属钠、高纯钠生产企业,全国单套产能最大的氯酸钠、氯化异氰尿酸制造企业,已经通过了ISO 9001-2008版质量认证,其中高纯钠是国家863计划配套项目,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有金属钠、液氯、氯酸钠、氯化聚乙稀(CPE)、氯化异氰尿酸。企业设备先进,管理严格、效益显著、产品品质优良,出口世界多国家和地区,与多家外贸公司保持长期稳定的贸易往来,并与美国
杜邦公司、法国麻萨公司、加拿大斯特林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公司矿产资源储备丰富分布集中。拥有储量超过2亿吨的湖盐、1亿吨的煤炭、2亿吨的石灰石,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司生产装置先进,产品产能位居同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国内技术领先并已建成投入试生产的100万吨/年纯碱生产线,国内湖盐行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150万吨/年成品盐生产线、世界产能最大的4.5万吨/年金属钠生产线、全国产能最大的16万吨/年氯酸钠生产线、国内最大的生物盐藻养殖基地等。
公司产品以质量过硬、信誉良好著称。“银湖”牌精制盐是国内同类产品首个通过绿色认证的“绿色食品”。“国邦”牌金属钠、“银湖”牌精制盐为自治区著名品牌,主要产品行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二五”期间,公司将紧紧围绕中盐总公司新一轮“两步走”发展战略,依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将做强做优作为贯穿“十二五”发展的主线,力争在“十二五”末,将公司建设成为“生产环境清洁优美、资源利用节能减排,收入利润持续增长,股东员工共同受益”的中国西部一流的循环经济盐化工基地。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兰太实业”)是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公司股票于2000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328,总部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控股股东为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4700余人,资产总额53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4亿元。
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由一家位居沙漠深处的中型盐场发展成为集制盐、盐化工、生物制药、矿产资源开发于一体,横跨内蒙古、青海、江西、山东等四省(区)六地的大型上市企业。公司以其优异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自治区自主创新企业50强”、“自治区用户满意企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企业”等,被冠以“沙漠明珠”之美誉。
1950年吉兰泰盐湖收归国有,1953年组建了国营吉兰泰盐场。
1965年至 1975年建成了全国第一座机械化湖盐场。生产能力达70万吨。
1986年建成年产5万吨的真空精制盐分厂。
1990年完成船采、船运、短水输工艺改造,使企业成品盐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
1991年成立兰太生物工程分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生产盐藻及天然胡萝卜素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1996年引进美国先进制钠技术,建成了泰达制钠一厂。
1998年,以吉兰泰盐化集团公司、达康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盐业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盐业公司、山西省盐业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单位,组建了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图片。
1999年根据自治区国有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兼并了呼市浩特制药厂成立了兰太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介入制药领域。
2000年12月22日,兰太实业6000万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企业筹集资金4.5亿元。
2000年,引进以色列NBT公司的生产技术和德国先进设备,建成20吨/年盐藻粉生产项目。
2000年对精制盐分厂进行改扩建,使真空精制盐的生产规模达到20万吨。
2000年建成万吨制钠厂。
2001年在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建成符合国家GMP标准的制药生产基地。
2002年10月26日,组建中国海洋大学兰太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02年建成氯化聚乙烯厂。
2004年建成高纯钠厂,企业金属钠的生产能力达到4.55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制钠企业。
2004年建成全国单套产能最大的氯化异氰尿酸厂。
2004年氯丁橡胶余热回收项目完工,开始发电。
2004年,组建制盐分公司、制钠分公司、药业分公司。
2005年建成全国单套产能最大的氯酸钠厂。
2005年6月6日,吉盐化集团国有产权无偿划归中国盐业总公司,中国盐业总公司成为兰太公司实际控股人。
2006年6月,建成阿拉善兰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兰太公司占有82%的股份。
2006年10月建成了日处理水量8000吨的污水处理厂。
2008年5月,组建了中盐江西兰太化工有限公司,并投资新建了年产10万吨氯酸钠和年产30万吨双氧水项目。
2008年6月12日,组建成立了年产纯碱100万吨的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
2009年螺旋藻养殖基地新建30000m2养殖温棚,实现封闭生产和本土化养殖。
2009年7月28日,公司成功召开信息化管理项目总体验收会,标志着公司基础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迈进了一大步。
2009年8月15日,公司青海昆仑碱业股份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纯碱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09年10月29日,公司制钠分公司制钠二厂首次完成第一批钙含量在200PPM以下的液态钠生产任务,并已发往国外客户。成为国内首家有能力生产此产品的厂家,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
2009年11月19日,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规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公司兰太药业"苁蓉益肾颗粒"被正式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