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钢 股份: 最便宜的 特高压 标的,业绩才是硬道理
特高压核心原材料——取向硅钢的绝对龙头。取向硅钢是变压器最主要原材料(占 40%成本) ,而武钢股份是国内最大的取向硅钢供应商(市占率 50%) 。我们测算每条特高压带来取向硅钢总需求 6-8 万吨,即推动其年需求增速提升近 2 个百分点(14 年总需求 115 万吨、特高压按 3 年施工周期) 。14 年开始国内取向硅钢供需基本平衡,未来随着需求端特高压等加速而供给端无增长,将出现缺口并逐步扩大,因此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业绩严重依赖于取向硅钢。取向硅钢过去 11 个月持续涨价,累计涨幅 5000-7000 元/吨,仅该因素便推动武钢股份 15 年净利润至少增加 20 亿元(占武钢 15 年总利润的 70%、增量利润的 90%) 。而根据我们预测,16、17 年取向硅钢仍会贡献 11、8.5 亿元的净利润增量,即利润增长绝大部分依赖于取向硅钢,弹性巨大。而钢铁主业部分,随着普钢行业产能收缩、成本红利等中长期改善逻辑的不断强化,我们判断普钢盈利自 2014 年开始持续向上,此外武钢还有汽车板、铁路用钢、帘线钢等传统的高利润产品,因此普钢不会对总业绩构成负面影响,甚至会贡献增量。
特高压产业链上估值最低标的。与上下游产业链上标的相比,武钢股份估值严重偏低。如目前
特变电工 15年 PE 20 倍、
平高电气 25 倍、
许继电气 22 倍,而武钢目前仅为 13 倍。按分部估值,按钢铁主业 1.1 倍左右 PB(目前主流钢铁股如华菱、新钢、宝钢、鞍钢等均在 0.9-1.4 倍 PB) ,则对应取向硅钢业务潜在估值仅为 7.7 倍,存在严重低估。而从行业竞争情况看,取向硅钢行业双寡头垄断、技术瓶颈更高(工艺最复杂的钢铁产品) ,而下游变压器行业则极度分散,我们认为取向硅钢合理估值应该比变压器企业更高。
二、股东数一直下降,大股东绝对控股
三、互联网+钢铁
四、存在 改革 预期
我们分析钢铁国企改革可能的方向包括: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平台、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资产置换/注入等。对于武钢,首先从武钢董事长近期公开表态看,公司正积极尝试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推进股权多元化、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
五、宝武合并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南北车合并让我们看到南车北车曾经的僵尸股焕发青春,底部上来近五倍。针对市场普遍预期的宝钢、武钢、鞍钢合并,结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时点、南北车合并获批以及钢铁行业历史发展规律,我们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上述潜在改革措施将带来催化剂。
六、靓丽的2014年报和2015一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