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国外主要银行的数据,看银行股的正确估值
目前美国和香港绝大多数银行的PE都在10-15之间。汇丰12,
花旗17,合众12,恒生14,渣打13,富国10,
摩根大通10
美国银行的30倍PE是个特例。因为美国银行2012年的利润比2009年还下降了30%,2010年亏损,2011年略有盈利。但是目前正处于复苏当中,盈利水平逐步恢复正常。所以股价是按将来的正常盈利水平来估值的。这个有点类似于中国的ST股,PE高得吓人,有炒重组的预期。
在美国和香港主要银行中,
富国银行的PE是最低的,10倍,而富国的增长率是各大银行里最稳定的,最近几年都保持在15%左右。我认为这个跟国外投资者不大认同小微贷款有关系,富国的小微贷款比例是主要银行里最高的。所以在中资银行里,只有民生H股价格低于A股,其余都是H股高于A股。
现在的国内分析师在最近的银行股研究报告里都倾向于用PB来估值,说银行股PB只能给1.5,咋听有些道理,因为国外的银行PB大多在2以下,富国银行1.5,花旗美银甚至低于1,高些的东亚恒丰也不到2。但是仔细分析就发现这样估值是不对的。因为国外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和国内银行根本无法相比。好一点的比如东亚,富国,净资产回报率在12%左右,只相当于国内银行的一半。美国银行甚至才1%,花旗3.98%
净资产收益率不同,决定了PB的不同。所以用PB来估值是不正确的,只能做个参考数据。股票的价值还是在企业盈利,所以估值归根揭底还是要回到PE来。当然不能只用静态的PE,还必须加上未来的增长率,以及资产质量,这个对银行的估值非常关键。
有的朋友说到国外银行资产里包含了商誉,这个我看了下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即使不算商誉,PB也不到2.所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外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低的缘故。
净资产收益率低,我估计是因为资本充足率更高的原因,也就是杠杆更低。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国外高吗?我没有国外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数据,我只是猜测。
所以我认为,考虑到国内银行业监管远较国外严格,利润来源主要以存贷利差为主,限制混业经营和交易性资产比例,国内银行的资产安全性比国外银行更高,正确估值中值为15倍PE,略高于国外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