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以来,预期中的猪周期拐点一再被延迟,但3月中旬以来猪价持续两周的恢复性上涨还是令市场看到了希望,二级市场养殖板块也闻风而动,走出一波小高峰。业界认为,当下终端需求略为清淡,但由于生猪供应整体趋紧,上涨仍是今年生猪市场的主基调,猪周期向上的大趋势不变。
高点或超预期
过去一周,全国生猪市场暂时止涨趋稳,总体结束了持续近两周的恢复性上涨。搜猪网4月7日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均价12.03元/公斤,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12.53元/公斤。
此前,猪价自3月13日起已连续上涨两周,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3月31日涨至12.51元/公斤,较低点上涨8.5%,环比2月上涨3.5%,同比上涨7.1%。而仔猪价格自今年年初即开始企稳回升,至上周末全国仔猪价格均价大涨至23.08元/公斤,一周内上涨7.68%,较去年同期的19.42元/公斤上涨18.82%。
再将镜头拉长,在猪价已长期调整、各方均预期“猪价拐点”将在2014年四季度到来的背景下,生猪价格却自去年9月份开始继续下跌,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份,整体下跌幅度达20%,生猪价格持续弱势致使国内养殖业规模大幅缩减,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
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指出,供应量的下降以及金锣收购“黑蹄猪”事件共同推动了此轮猪价的恢复性上涨。清明节过后,终端需求将比节前更为清淡,猪价后期或许会有一段时间的下滑,但受到生猪供应的牵制,猪价下跌的幅度或不会太大。
供给的收缩反映在持续下跌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上。2015年3月12日,农业部公布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2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下降3.9%,同比下降10.1%;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15.5%。自2013年3月-2015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滑已维持24个月。
业界据此推算,2015年2月,生猪存栏已下降至38973万头,能繁母猪下降至4110万头,均刷新近7年来低点。国泰君安报告指出,母猪产能下降向生猪和仔猪传导的时滞分别为9个月和4个月左右,这在年初仔猪价格的上涨中已得到反应,今年生猪紧俏局面具有一定持续性。
兴业证券(16.89 +1.08%,咨询)蒋小东表示,本年度的猪价最低点已经过去,在11.6元/公斤左右,未来猪价大趋势将持续上涨至年底。
中信证券(34.63 +1.2%,咨询)认为,2月能繁母猪存栏降至4100万头(较历史高点下降20%,历史底部下降10%),预计产能底部可能出现在2015年6、7月,2015年周期性向上的趋势基本确立。此轮猪价向上高点有望超过20元/公斤。此轮周期中,产业资本通过各种路径涌入养殖行业,且规模化企业通过银行、合作社等途径加杠杆,本轮周期料将迎来更大幅度的猪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