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赚钱,熊赚钱,猪不赚钱。。。
0
创业板是这次牛市最美的投资机会 作者陈锋 近期股市持续上涨,创业板指数再创历史
创业板是这次牛市最美的投资机会
作者陈锋
近期股市持续上涨,创业板指数再创历史新高。我们在去年7月初给投资者发布了《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的报告,认为我们可能正处于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我们很有可能将会迎来一波以互联网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新经济浪潮所推动的新一轮牛市;这一轮牛市可能将会是自96-97年和06-07年以来的第三轮大牛市,并且其代表指数将会是创业板指数。
然而在过去一年多,市场对创业板牛市的质疑不断;尤其年初,在注册制预期下市场一致看空创业板;但是事实是,创业板指数无比顽强地在这些质疑和看空声中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相应地市场对于创业板的质疑和争论也日趋激烈,比较广泛流行的质疑的是创业板整体90倍市盈率太高?创业板指与当年美国的纳斯达克一样出现了严重泡沫?
我们的观点是,创业板目前并不存在大的泡沫,整体估值也不如简单平均的那样贵,而是合理的。当前创业板与纳斯达克泡沫破灭期的特征也完全不同。从选美理论的视角出发,我们认为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创业板仍将是这轮新经济浪潮的大时代中最美的投资机会;甚至认为未来五年创业板指将会先于上证指数超越万点大关。下面我们将对市场流行的观点和我们的观点作一些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提供一个看待创业板的不同视角和思路,引发投资者独立思考和判断,进而能有所启发。
一、创业板中权重最大的行业无疑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和最重要的方向
我们始终认为这轮牛市的核心根基是中国传统经济转型以及新经济的快速崛起。智能化、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生物技术、能源革命等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各个层面,并且创造出无比巨大的机会和财富。创业板中战略新兴产业的群体占据了绝对主体,众多公司也都是各细分行业领域的龙头公司;例如传媒龙头华谊、光线、华策、蓝标等,互联网龙头乐视、东财等,计算机龙头万达信息、卫宁软件、易华录等,环保龙头碧水源、三聚环保、万邦达等,医药龙头和佳股份、沃森生物、翰宇药业等,先进制造龙头机器人汇川等,智慧城市银江股份等。这些行业和龙头公司无疑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和最重要的方向。我们相信这一点无论是支持者还是质疑者都能达成共识,分歧在于估值的高低和是否存在较大的泡沫。而我们认为这些公司虽然过去两年已经累计巨大的涨幅,但是未来这些行业将引领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将会持续地发展壮大。我们认为未来整个创业板中可能会出现几十家上市公司成长为千亿市值的新蓝筹群体。
我们看具体一些,创业板指数目前成分股有100只。按照证监会的行业分类,分布于24个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可代表性;其中软件信息类公司占比20.46%,计算机、通信和电子制造类公司占比8.07%,互联网和传媒类公司占比21.41%,生物医疗类公司占比16.00%,环保新能源公司占比10.88%,先进制造公司占比6.80%,各类战略新兴产业的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而即使是处于传统分类中的一些制造业的公司,也是与新兴产业高度相关或者积极转型新兴产业的公司,因此创业板指数的成分股群体代表了中国新兴产业的群体。创业板中聚集了众多优秀的公司。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这些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带来的各种资源和机遇,外延并购和内涵发展并举,快速成长壮大,不仅在国内领先,部分公司甚至放眼国际也越来越具备竞争力,在全球产业链分布上占据一席之地,这也充分显示了创业板的优势和活力。
二、创业板的估值并不如大家简单理解的那样贵,而是合理的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投资者对于创业板代表着新经济的未来和方向能形成共识,但巨大的分歧在于,创业板整体静态估值达到90倍,太高了。我们的理解是,仅仅对创业板所有公司做最简单的算术平均,得出整体PE估值90倍,然后得出高估的结论;这种方式并不完整和全面。因为简单的PE估值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公司,尤其是当产业处在巨大变革的时候,因此简单以算术平均PE来对创业板整体进行估值是不合理的。实际上很多公司例如乐视、东财、万达信息、卫宁软件等并不适用于简单的PE估值,如果扣除这类异常高估值公司后大家就会发现,创业板的估值并不如大家简单理解的那样贵,而是与其成长性相匹配的。
把所有创业板的公司都统一用PE估值后得出高估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做了一个计算,在上述创业板指数的100个成分股中,扣除传媒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移动医疗等不适用PE估值的34家公司后,剩下66家公司。上述66家公司按照WIND一致预期计算,目前股价对应的2015年平均市盈率48倍,对应2016年平均市盈率35倍。这一估值水平对应创业板的潜在增速是合理的。
我们再来看看估值的概念。90年代第一轮牛市的时候,A股市场根本没有估值、市盈率这种概念,投资者都惯看有没有所谓的庄家。到了第二轮牛市的时候,A股投资者开始学会了PE、PB等估值方法。现在进入到第三次系统性牛市,新产业、新模式快速涌现,A股投资者要学会用多种方式估值,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估值方式不一样。
最典型的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已经从原来的流量时代,进入到与其他行业各个环节深入结合和改造的时代,相应面临的市场机遇也极为巨大,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家装等,每一个市场的空间可能都是数万亿。对于这类公司应该从其面临的巨大市场空间、流量、用户价值、未来的占有率等综合考量,折算成对应的市值目标来估值。举个例子,京东由于亏损没法在A股上市,只能在美国上市;去年一年亏损了30个亿,但美国市场给了京东3000亿人民币的估值。这用简单的PE估值法是无法解释的。
从增速来看,创业板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近年来一直高于主板,在2014年净利润增速达到25.72%,大幅超越主板,相比主板有估值溢价是正常的。我们认为,创业板代表了中国未来新兴产业的转型方向,盈利增速正步入快速上升通道,在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叠加之下未来几年整体盈利增速有望提升到30%甚至40%以上,对应目前这个估值水平是合理的,因此并不存在泡沫。
三、当前创业板与纳斯达克泡沫破灭期的特征完全不同
简单拿创业板与美国纳斯达克作对比,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并不科学。不过既然市场上非常流行拿创业板对比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巅峰,那我们也有必要做一些分析比对。对比后,我们认为当前创业板与纳斯达克泡沫期的特征完全不同,创业板远未到严重泡沫化的程度,目前仍然是健康良性的上涨阶段。
1、上涨时间和上涨幅度差别巨大
首先我们来看纳斯达克和创业板的走势对比图。纳斯达克在1971年以100点开板,在1974年跌至最低点54点;随后从1974年的54点起步,上涨到2000年的5132点,持续时间25年,涨幅100倍!注意是100倍而不是10倍,最后才形成巨大泡沫进而破裂。我们再看创业板在2010年以1000点开板,在2012年12月跌至最低585点,随后一直上涨到目前地2400点,持续2年半,涨幅4倍多;所以如果一定要与纳斯达克2000年的泡沫相比,无论从上涨时间看,还是上涨幅度看,都没有任何可比性。
2、创业板目前市值占总市值比远远低于2000年纳斯达克时的情况,PE估值也远不如纳斯达克当时昂贵
纳斯达克2000年泡沫顶峰时期占据美国股票总市值的比重接近40%,而目前创业板占总市值比重仅仅7%。我们更严谨一些,将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同类公司例如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数十家公司全部市值计入创业板内后,占比也仅仅14%,与纳斯达克泡沫期的占比也仍然有巨大差距。
单论PE估值,纳斯达克巅峰时期的估值高达150-200倍,也远高于现在创业板的估值水平。
3、宏观和货币环境完全不同
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时期,当时美国经济已经呈现过热的特征,从稳增长低通胀阶段进入了高增长高通胀阶段,美联储连续加息来紧缩货币政策以求给经济降温,股市运行环境遭到巨大的压力;而中国当前依然处于货币政策放松周期,管理层明确提出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无风险利率处于下行通道,有利于创业板进一步拓展上升空间。
4、领导产业的景气所处的周期完全不同
从行业和公司景气角度看,1999年以后纳斯达克代表性的科网公司的景气开始下滑,美国互联网用户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而纳斯达克仍在加速上涨;反观目前创业板指数,2014年的业绩增速刚开始出现加速,预计未来两年净利润增速还将继续上行,与当年的纳斯达克的领导产业形成鲜明的反差。
四、创业板市值成长空间巨大
伴随着中国未来可持续更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将快速提升。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主导产业,目前占比明显偏低,未来市值占比也会大幅提高,创业板的市值增长空间巨大。
我们可以做个测算。假设中国经济保持年7%的增速,7年后中国的GDP总量将达到16.4万亿美元。届时中国的证券化率也将大幅提升,比照当前美国的证券化率即使再打6折也有18万亿美元的规模,接近当前市值规模的3倍。
以创业板为代表计算A股新兴产业的市值和占比情况,截至2015年3月底,沪深两市总市值47.7万亿元,创业板总市值3.67万亿元,创业板占总市值的比重仅为7.7%。即使考虑到港股上市和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中相关公司的市值,假设这些公司都以此市值在A股上市,合计大约在3.8万亿元。与A股创业板公司加总后,创业板公司总市值为7.47万亿元,A股总市值升至51.5万亿,新兴产业占比也仅为14.5%。对比目前A股中银行与非银合计超过20%的权重,新兴产业的权重显然偏低,我们预计2020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应提升到30%以上。
因此,我们坚定看好创业板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也认为创业板的投资机会是大时代最大的趋势和最美的机会。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创业板具有大波动的特征,今年以来巨大的涨幅也会导致后续波动和阶段性风险加大,长期向上的大趋势也会是曲折的,不会一蹴而就,我们需要更专业和更冷静地去把握时代趋势。
0
好贴
0
0
0
上海证券报:创业板大涨反映了社会根本发展趋势
王鹏辉:创业板大涨反映了社会根本发展趋势
2015-05-09 上海证券报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刚才我看了一下,今天创业板涨5.6个点,很多人不理解,不理解也是一种偏见。在之前我想讲一点,中国的股市很有效率,过去有两个指数10年涨了10倍,一个是上证综指从1996到2007年涨了10倍,这10年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的10年,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第二个10年是中小板综指,2005年5月份开出来到现在涨到12000多点,反映了中国民营经济大发展的10年。
所以现在创业板涨这么多,我的结论就是它反映中国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不是简单的说资金的蜂拥而来,疯狂的炒作,创业板为什么这么强呢?整个创业板我的形容就是“强”,有几个特点,第一涨的要高,从600点涨到现在2900点,基本上快5倍了。第二个持续时间长,到现在快接近3年了。第三点,波动小,从它开始上涨调整不超过三个月,大多数单月调整,这和沪深300和上证指数的波动率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是因为它代表了现在主流的社会发展趋势,它背后有强大的社会背景,不是简单的一个经济背景。
比较几个数据,今年1季度A股主板金融收入下降,利润下降17.6%。创业板收入增长30%多,净利润增长20%多,并且相较过去在加速增长,主板的资产负债率60%,创业板的资产负债率只有33%。一个是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下面体现出强劲的利润增长,一个是非常糟糕的资产负债表下面一个利润的下滑。创业板的权重第一大是传媒,第二个是计算机,第三个是医药生物。主板就是银行、公共事业、药物、资产要素等。这两个指数,我打个比喻,创业板是现在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像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并且多才多艺,传媒、计算机、医药这些都互不关联,它们背后的成长动力都是千差万别的,依赖于每个董事长自己建立的商业模式,而不过度依赖政府的政策。但是主板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银行什么的。中国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动力只能靠创新,这也是一种市场的偏见,创业板我是非常早参与了,600点就开始参与,到1000点的时候,很多人说贵了,说1500点的时候说这是傻瓜,到现在3000点了,还有人在买。但是这个时候还有很多人觉得是在乱搞,其实我觉得都是没有认真的来看,把这个指数抛开到行业,我们看个股,一层一层,从指数到行业到个股,你会发现这个行业的龙头,十大权重股,龙头已经产生了,东方财富和乐视网,两个超千亿市值,后面有同花顺等几支股票,都是行业的龙头,并且我觉得他们在行业中的地位会超过工行在银行中的地位,会超过很多传统行业在自身行业中的地位。所以这个时候评估这些龙头非常有意义,但是你评估就要走进这些上市公司,要和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进行交流,和他们的组织体系进行交流,研发他们的商业模式,能不能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个时候我们一层一层剖开看,对待这种高的偏见。
2007年最疯狂的是煤炭、地产、有色,我觉得比现在的创业板更荒谬,因为那个时候缺钱、缺煤炭、缺土地,所以这一块就涨。现在这个社会缺的是创新和创业,才会受到资金的追捧。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假如说我有一个女儿要出嫁,主板就好比一位绝对收入非常高,但收入在下降的中老年人,他曾经辉煌过,职位也较高,可能是公司的副总或者部门总监,创业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学刚毕业两三年,绝对收入不高,但是收入增长很快,精力充沛,我要是给我的女儿推荐的话,我推荐这个年轻人,这是未来,做投资就是做未来。
很多人说价值投资就说价值怎么做?二十年、三十年不变才去买,如果几十年不去,买一个指数不去管它,现在买上证还是买创业板?我的倾向还是推荐创业板。很多人疑虑创业板的龙头公司市值已经很大了,后面还有没有机会?我认为尽管这些龙头都已经非常大市值,但是他们自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比如说市值最大的东财,现在刚刚开始推出经济业务,还有一系列业务没做呢,我觉得未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东方财富有几千万的用户数。还有就是万达信息和卫宁软件,互联网医疗还早着呢,这个趋势离我们很早,因为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消失了,一系列的需求出现了。
举个非常现实的例子,我父母兄弟姊妹五六个,我奶奶生病的时候,他们可以轮流照顾,但是我和我太太兄弟姐妹加起来只有三四个人,要照顾四位老人非常吃力,所以你说老人生病怎么办?必须有新的科技技术出来。
时代在变化,我觉得大家要重视新兴的东西,大家或许最担心的是未来还有没有更新的东西出来?如果这个年轻人只有这点东西,也不值得我们去追捧,他很快会老去。但是我们恰恰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全球产业正在发生新的共振,比如大数据,东方国信、网宿科技等等,也就三四百亿的市值,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互联网医疗,最大市值就是500亿的万达信息,生物基因创业板里面还没有呢;工业4.0,机器人也都是五六百亿的市值。中国是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它的工业4.0潜力多大?我觉得中国过去制造业多快发展,它的未来就有多大。还有环保,还有无人驾驶汽车等等一系列东西。所以说这个故事刚刚开始,现在的东西非常精彩,但是以后会更加精彩。
我最后总结一句话,中国经济转型能不能成功?我坚信能成功,为什么?这是个什么信仰?我们要坚信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会通过创新和创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复兴做出每个人的贡献,每个人都会通过创业和创新参与到这次中国整体复兴的大潮流中来,这就是时代的大趋势、大潮流。这个潮流就像1996、2007年上证综指上涨一样,会在创业板得到充分的体现,谢谢大家!
0
一条假消息引来无数转帖,可以看到很多持有者被甩下快车。
0
质疑创业板上涨的文章铺天盖地,
却没有看到真正有水平的,
这是质疑者的悲哀!
真正要在这单边市场生存下来,
靠质疑是没有用的。。。
了解内在的逻辑才是关键,
可惜,不会有人来告诉你。。。
虚心一点,多去学吧。
再说句实在的话,创业板倒的时候,牛市结束的时候就到了!
0
好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