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读了很多遍,之前在**也有评论过,近期还是结合一些思考,下面再谈谈我的理解和看法,如有错处,请多多指教。
初看茅台03兄的文章,很多时候看起来是片段的串联,其实实质上是一气呵成的整体。
最近的市场确实极为火爆,大众思考的时间和力度都在减少,更多追求短线暴利操作,超短线频出,身边人人都是“股神”。但正如兄所言,放弃效率和短期安全才是真的安全和可复制。独立思考,往往是反人性,但能保证长期活下来并获利。以回放的方式来看,会猛然发觉,原来以长期的要素进行思考来投资,确实更稳,获利更高。
研究的三个着力点,我理解是其实是两面,基本面和市场。基本面包括产品研究和格局研究,是微观的企业和行业发展、行业空间,以及相应的估值方式。市场包括股价阶段分析,是研究现阶段(包括大盘牛熊)的估值范围,市场对待同等事件的偏向性(比如熊市中的O2O,市场解读为双手互搏,牛市中解读为互联网+。预期不同,引起的估值范围有极大的偏差)。这可以解决赔率分布问题,通俗的说,牛市或行业等方面乐观,可以打开估值空间。
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要虚实结合。实的地方,其实就是基本面的两个大的层面,虚的地方解决市场偏好和基本面预期。一个股票质地优良,但是往往在市场整体性不看好的情况下,即便是高速增长,行业也向好,也不一定能获得高估值,就是因为虚的地方不足。在熊市的时候,这一点可能显得尤为突出。但在牛市的大环境中,个股及行业的虚处不足,可能往往又能孕育出低估的机会,因为牛市就是市场面最大的乐观因素。而如果在虚的地方很足,往往股价能获得极高的溢价。如果过度支付,在估值坍塌的时候,杀估值都会导致毁灭性亏损。举个例子,比
如家纺股,在实处,其实基本面不差,近几年的发展都不错,在服装整体性低迷的情况下,几大家纺增速都不错。去年整体市场还不太好的时候,传统行业的低增长压制估值,而在牛市的时候,视觉一下子就切换了,变成了传统行业的互联网+,估值空间打开,乐观情绪宣泄。这就是如何在不同阶段分析市场角度和预期的例子。
在牛市,往往虚的地方很足,可以获得极高的溢价,追涨有时候反而获利颇丰,基本面实处反而会被弱化,体现不出优势。但是尽管如此,从中长期来看,基本面实的地方很强,总是会逐渐的体现出来。在实处支付价格,在虚的地方不过多的支付价格,在市场转弱的时候,优势就又会陡现。在这里,体现的就是安全边际吧。
当然,在不同阶段,顶底的范围确实不同。比如,熊市中,小盘股能跌倒PE10倍附近,这就是底部,兴许涨到30,甚至20倍,就是高点。但是,牛市中,往往20PE的小盘股都难以买到,20PE就是铁底。这应该是顶底宽泛范围的理解。而要进行标注,进行当下对比,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面的两点,也同样需要股价阶段分析,进行市场分析,才能大致得出顶底的结果。
还有一点,可能高手表现出众,但是对于普通的投资者如本人,体会实在太深。那就是心态的历练。如文章谈的,跌时研究 ,究股票,更容易冷静客观,涨的时候确实容易头脑发热不谨慎。追涨杀跌,很多时候追的所谓概念,大概也是属于文中所谈的虚的一类。追求短期效率和暴利,对比之心,等等方面导致心态失衡,往往回过头来发现,得不偿失。茅台03大哥的淡定自若,稳中求变,只是说一句折服。
最后,市场和企业都在变化,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算是对大众的警醒吧。因为,你不多留心企业的变化,可能有一天的突变,会让你的长线标的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受到重创。因为,你不多留心市场的变化,对市场始终抱有敬畏之心,下一次市场的负反馈,可能就来的悄无声息,但席卷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