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的一些杂想
· 原创: 狄飞惊 2018-08-18 09:04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75396/309 ·
放弃幻想,这是标准的熊市。每到熊市,股民就感觉给骗了炮,悲愤失身之余,觉得有点高潮也好,但是这终究是个幻想。即使从17年6月起不再公布
保证金数据了,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整个市场的资金在净流出。
1.成交金额锐减,屡创年内新低。
2.两融资金年内上海少了800亿(现为5227),深圳少了700亿(现为3423)。
3.股票配资的所谓闪崩盘不断,同时管理层还在加速清理长期停牌股。
4.信托前期的闪崩清盘以及到期后减杠杆的处理方式。
5.大小非陆续有股权质押暴仓(但因为政策限定,不能够强行平仓,所以其实积累了大量的抛压,会在后期行情转好以后释放出来)
6.新的基金募集不利。老基金加速批量清盘。
7.由于流动性不良,导致今年大量发行的可转债的定位显著下行,转债由于同时存在债性和股性(相当于一个看多期权),股性大量流失以后,会导致配置转债的价值有时还高于正股,但也是市场很脆弱的一种表达式。
何时是底?熊市不可言底,如果当前的资金结构持续下去,那么就会大概率延续市场原来的运行模式。见底成功基本只有一种模式,就是右侧堆量,能够堆量就是资金回流了。按照目前这种结构,单日放量完就是基本精尽人亡,横是横不住的,只是积累了新的套牢盘,所以龙一还有点肉,龙二三基本打平,更后面就是灰灰了,映射的就是完全没有盈利效应。
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多大?可以说很大,类似08年我们没见过的美国经济危机。外部是贸易战,内部是对于40年改开繁荣国运的迷失,对于集权以后,实际性政改的迟缓的普遍失落感;其中外部因素是短期冲击,最多在中期选举11月以后会明朗化(估计还是中国以一定的方式妥协,目前市场基本无预期,这反而是好事);内部因素是主因,如果以国家作为公司来说,减税、小政府、降低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增强企业家的活力,这些是必要的,金毛特老大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支持率高也很正常(即使有企业家对贸易战有不同意见,但是国内经济数据也的确走得很强);而我们政府的负担太重,所以实际税负也非常高,国企还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导致整个体制的运营效率很低,中间的多种计划经济式的控制还大量提升了商品流通和生产的成本。
但是也不用妄自菲薄,即使中间有反复和各种艰难,中国最后也是往这个方向走的;例如老年化最严重的辽宁,就已经开始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了,把全省的659家事业单位通过关停合并到65家,制订部门权责清单,人员上砍掉一半,实现公务员供养比由20:1到40:1的目标,并且这只是全国200个试点城市中的一部分。目前中央新提出的
国企改革、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还得看具体的配套措施和落实政策。
当然,还可以认为整个事件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然而,即使是美国,黑人从种族隔离到竞选上总统,大约也就是50年时间,要看到这个当时每个人都参与的进化过程,要积极参与(那怕是转发)而非一味地悲观失望,美国也是这么进化,慢慢地成为一个伟大国家的。
市场总是跌过头,或者涨过头,在跌过头的过程中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他们总会有修复的一天。总体还有14亿人的巨大的一体化市场,同时拥有大量的仍然在进步的技术实力,这才是最可靠的基本盘。总体上来说,能够炒股的至少不是这个国家的最底层,所以我们就象m*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容易过份乐观或悲观。就是最坏的预测角度,90年代的拉美国家都崩溃了,当时废了国债和社保金,管制外汇和黄金,然而以本币计算的股市也没跌多少,以美元计算是大跌了,后面本币和美元的比率修复大约用了十年。
具体到交易策略,其实偶的策略很简单:你必须要持有一部分的仓位,同时在每一个感觉可以做多的位置就放手做多或做空,注意作好当天的对冲就好了,如果你总是对的,那么说明对市场节奏的感知力还好,这是寻找正确的第一点的姿势。寻找第二点就是看盈利效应和右侧堆量的程度了。有时,你自己打出一个分时的多头小浪花,后面再也没援军,你就会明白:这个市场,真的很弱,把什么估值底、政策底都放一边。离开真正见底还远,晚上还是先上一个捞面反省一下吧。
关于国运基本盘的问题。恩,其实也有比较近的完全危机国家的例子啦,比如希腊,当时指数是2400掉到800,一年后涨回到1400,10年过来还在720左右,国债当时是创记录在年化100%,就是当时你觉得希腊政府明年还在并且不废债的话,就是一倍收入。市场的优点就是它不会掉到零,而是会提前包含所有的悲观预期,这样其实内部的杠杆率会越来越高,类似弹簧的原理;中国市场基本是涨跌过头的,你看行情这么弱,还有这么多人爱学爱抄底,这就是未来行情的基本盘,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些人会极大地提高了波动性,比如在一个空头波段里面会扩大波幅;另外一方面又要乐观,因为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无论是炒股人口的基数,还是居民占投入资产的比例都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市场经过充分下跌以后其实只会有更好的资金容纳能力,所有的多头其实都是原来的场内空头转换来的,以及由于足够低廉而吸纳的场外新资金,所以没必要因为下跌而过份悲观,即使是在一个真正的危机国家。因为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危机也是发展了一轮又一轮了,有它自己的既定模式,这些危机国家的股市也都没有彻底崩溃掉,而是后面慢慢又回去了,即使经济结构非常脆弱的一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