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十年前后的沈阳机床

15-03-18 20:39 1551次浏览
随风2015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十年前,沈阳机床在全球排名第36位,全集团只有13亿元的营业额;2011年,沈阳机床已实现180亿的营业额,成为经营规模世界第一的企业。巨变从何而来?

稿件撰写 王臻
近年来,沈阳机床集团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数码机床自主创新方面,已大踏步地走在了同行乃至世界的前列。作为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经常常感慨:中国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没有核心技术,中国装备制造业就要永远受制于人。
十年创新换了“人间”
“"大而不强"是我国机床行业发展无法回避、必须破解的现实问题”,关锡友回忆,“我2002年到集团任总经理时,正好参加了芝加哥展。沈阳机床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床厂进不了主馆,被安排在地下室。人家说多交钱也不行,你没资格。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当我们再一次出现在世界舞台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世界顶尖的位置。”十年后,关锡友和他的团队做到了。2012年再赴芝加哥,沈阳机床不仅占据最显眼的展位,而且当场斩获500万美元订单。
从地下走到地上,沈阳机床走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沈阳机床在全球排名第36位,全集团只有13亿元的营业额,2011年,沈阳机床已实现180亿的营业额,成为经营规模世界第一的企业。
2010年是沈阳机床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沈阳机床自主创新的“低成本、国际化”水准的“新五类”产品引起业界轰动。此举标志着沈阳机床从此不再模仿别人,中国机床企业首次以展族自主创新品牌,全方位进军世界中高端机床领域。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锡友对此深有感触。日本法那克,只生产数控系统,他一家企业获得的垄断利润抵得上整个中国机床产业。每次参加国内外机床展,都能深刻体会到同台竞技的残酷性。“必须遏止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的态势,突破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是我们的使命。”关锡友暗下决心。
从2007年开始,沈阳机床每年投入数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研发带头人关锡友形容自己那段时间是“闭着眼睛走夜路”。2011年底,经过近5年的潜心研发,沈阳机床终于打开了数控系统的“黑匣子”,彻底攻破数控系统核心技术,成功自主研发出飞阳G系列数控系统。2012年4月,搭载了该系统的世界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在沈阳机床率先诞生,取名“飞阳”。
“解决了飞阳数控系统的产业化问题,就解决了机床产业"中国制造"最核心的动力问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评价,“这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次出现智能化机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从“制造核心”转向“市场核心”
“以前,国产机床无法提供技术服务,所有核心部件要从国外买,售后服务等于为别人做嫁衣。现在我们敢说向服务商转型了”, 关锡友说,“其实智能化就是给客户提供更多的方便。”按照关锡友的解释,企业不仅要卖机床,还要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要有金融性的服务,还有二手机床回购,机床再制造,机床及其他工业品销售、工业设计、工业品营销咨询、生产管理咨询、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过去简单卖机床,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05年8月21日,沈阳机床集团成立了中国机床行业第一家机床“4S”店,围绕“客户中心”开展组织性、系统性变革。“以前我们是制造型企业,生产一线占据70%比例。未来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工业服务商,营销、服务、研发人员会占到全员的50%。”关锡友说。目前,沈阳机床集团已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北四大区域成立了18家特许销售中心、特约服务中心, 并在德国、土耳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组建了销售服务中心。到201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50至70家4S店,销售网络全面覆盖中国工业的各个细分市场。
“我们一直在追问我们的客户除了机床还需要什么?”关锡友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沈阳机床集团将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由偏重于规模扩张向创新能力凝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价值链拓展,由埋头生产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延展竞争力,实现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经营结构的战略性大调整,引领制造业转型大潮向,代表中国一流冲击世界一流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随风2015

15-04-05 12:11

0
沈阳机床:中国工业4.0的领头羊
涨停!上周五(26日),A股市场开盘不到半小时, 中国工业4.0概念的领头羊——沈阳机床,高开高走,率先封在涨停板上,报收16.98元/股,并引领智能机器板块大涨逾3%。而此时,沈阳机床集团的会议室里,董事长关锡友正在向记者阐述如何与全球工业4.0深度融合以及沈阳机床的i5战略发展路线图。

当发达国家向未来智能制造的“工业4.0”全面推进之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寻找能够满足未来制造的发展路径。连续5年、累计投入逾11亿元研发,位于上海同济大学的沈阳机床数控研发中心,攻克了CNC运动控制技术、数字伺服驱动技术等核心底层技术,依托互联网实现智能校正、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管理,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有效集成,开启了沈阳机床集团发展的新时代。

2012年,世界首套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O数控系统诞生。2014年2月,i5系列智能机床亮相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全球首款智能功能机床实现批量生产。该系统使工业机床“能说话、能思考”,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工业效率提升20%,实现了“指尖上的工厂”。

今年1月份,沈阳机床i5系列智能机床收到订单138台,月平均订单增长40%,不俗的市场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在国际机床领域中,这是新型产品很难突破的销售数字,它搭载的智能操作系统已领先主要竞争对手德国、日本,解决了将复杂、庞大的终端解决方案嵌入到工业设计日渐轻型美观的工业机床上这一难题,而集系统、产品、平台为一体的‘i5战略’更是获得前来考察的德国工业4.0领域专家高度评价。”关锡友说。

指尖轻点,通过移动电话或电脑,即可实现对千里之外的i5智能机床下达各项指令,这是沈阳机床集团为智能机床管理和发展打造的i5云制造平台,以创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转身向制造业的“阿里巴巴”发展。而i5系列智能机床产品本身的先进性和未来制造市场的新发展模式,也获得金融机构的亲睐,先后有3家金融机构与沈阳机床达成战略性合作,对“i5战略”给予近百亿元的金融授信。

“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5智能系统的五轴技术已经成熟,今年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关锡友说。

业内人士测算,目前仅凭i5智能系列机床每年的销量,就可为沈阳机床带来10亿元至15亿元的营业收入。

2月26日,工信部召开“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支撑和服务智能制造,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撑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工厂、智能设备和智能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版工业4.0发展规划呼之吁出,而新的“智造时代”将为我国制造业的“新生”带来发展机遇。

“3月,我们将参加‘德国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4月将参加‘中国国际机床展’,把智能机床和以此为基础打造的‘i平台’推向全球。”关锡友表示。

传统机床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型,面向工业4.0的“i5”战略,沈阳机床集团无疑将迎来新的“智造时代”。记者郝晓明
万点作手

15-03-20 21:49

0
到底多少人有沈阳机床啊,都在吹,茫茫多的筹码浮在空中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