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光伏台风吹来?能源局发文2015年要建17.8GW的光伏----史无前例

15-03-18 00:05 21344次浏览
牛舜耕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015年3月16日,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既国能新能【2015】73号文件。通知称2015年我国光伏建设指标为17.8GW。创历史新高。

自李首富的汉能股价神话在A股掀起一股薄膜太阳能的炒作之风后,广东榕泰,乾照光电,乐凯胶片 ,哈高科等个股都经历了一定炒作,走到今天,只有哈高科二进宫被放出后还是雄纠纠气昂昂的,其它的都怂了。

这个公告在某球已经充分被解读了,转发点光伏达人@菜园子发的资料过来供参考赚点油票。
蓝色字体是本人观点。
话说自从TGB油票制度改革以后,从以前用不完的油票一下子变成了穷光蛋,实在是有些不惯啊。

1、关于三种光伏技术路线的关系:
借用@大杨兄的比喻:与李首富的《电视论》相比,窃以为晶硅,聚光光伏,薄膜,更类似于2005年前后的电脑市场,台式机,笔记本,IPHONE(IPAD),分别对应协鑫、中环、汉能,感觉更有乐趣。

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需要三个基本因素:转化效率、平价上网和存储,目前三条技术路线都已具备,大家争论最大的在于光电转化率,因为其不仅是技术指标,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光伏利用的经济指标。但产品最重要的还是成本,转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它有一个最佳性价比,关键是度电成本。

自能源局发这个文之后,光伏的炒作恐怕要从薄膜CIGS的一权独秀向三条路线全面开花了。尽管IPHONE(IPAD)现在已经统治了世界,但是我还是要用笔记本来发这个贴,还有添置升级一台台式机的打算,这一切并不矛盾。本人持有哈高科,仍然看好。广东榕泰有人告诉我打电话问过董秘说要增资CIGS项目,会出公告,真假自己电话核实。乾坤光电的技术高精尖,也不晓得除了高大上的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还有那些客户。除了用于薄膜外,砷化镓用于聚光光伏还是很不错的。向日葵 只能观看了,其它的分布式光伏龙头爱康科技,还有中环股份,隆基股份 ,航天机电等一堆是不是会跑出新的龙头?

2、CIGS的发展是否受到原材料的制约呢?
CIGS的主要制造原材料是铜、铟、镓、硒,这四种原材料的最大产地均在中国,铟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保有储量为13014吨。全球预估铟储量约5万吨,其中可开采的占50%。由于未发现独立铟矿,工业通过提纯方法生产金属铟的回收率约为50-60%,其中,90%来自铅锌冶炼厂的副产物。至于铟的短缺,个人认为不是大问题,一方面铟的储量会随着锌矿的发现而增加,高价也可能鼓励冶炼厂增加铟的生产;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而言,铟的供应只是提取和精炼多少的问题,更何况现在回收技术也日渐提升。在国外运行的锌冶炼厂中,仅15%在精炼过程中提取铟,并且这其中仅有25%的含铟锌的精矿被运往锌冶炼厂。Malcolm Harrower五年前就宣称,市场对于铟短期供应紧缩敏感,但全球性铟短缺不会发生。

东财股吧的散户都漫天飞的叫嚣着要扼住首富的咽喉——铟,恐怕这个愿望要落空了。

3、目前CIGS生产工艺是共蒸发和溅射都有,不知道各自有啥差异?
本人也是技术小白,现有资料中引用如下:CIGS薄膜电池的制备过程中CIGS吸收层的制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文献报道的制备技术有多种,包括蒸发法、溅射后硒化法、电沉积法、丝网印刷法、微粒沉积法分子束外延法等。目前已经用于生产并且制备出高效率电池的方法是共蒸发法和溅射后硒化法。在实验室制备小面积的CIGS器件时,共蒸发法制备的薄膜质量明显好于其它方法。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高转化效率的CIGS薄膜采用的是三步共蒸发工艺制备的。但由于蒸发对设备要求严格,蒸发过程中各元素沉积速度不易控制,所以大面积生产时均匀性不是很好,而溅射后硒化法首先通过溅射工艺制备CIG预制层,再进行硒化处理。因此预制层的成分比较容易控制,但难点在硒化工艺的掌握。溅射工艺易于精确控制薄膜中各元素的化学计量比,膜的厚度和成分分布均匀,且对设备要求不高,目前已经成为产业化的首选工艺。汉能并购的Solibro和MiaSole虽然都是铜铟镓硒技术,但前者采用的是共蒸发法,偏重于刚性;后者采用的是溅射法,偏重于柔性。

4、关于光伏电站的收益率
光伏电站成为类似于房地产经营,建设期一次性投入,后续通过售电和租赁实现每年稳定的现金流回报。目前测算光伏电站的内部收益率多在10~15%之间。如京津冀III 类资源区电站,年光照1500 小时、标杆电价1 元/千瓦时,自有资金30%等条件下,IRR约为12%。如不考虑地方政府的额外补贴,地面电站的平均净利率、ROE 和IRR均高于分布式电站。分布式暂时没有直接接触,一般也在10%左右,据说融资成本控制好的电站收益也能在12%左右。如果太阳能电站完全依赖贷款,那么光伏电站盈利模式类似于银行的存贷息差,但目前,爱康所谓的无限杠杆,尚难以实操。

5、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哪个更有前途?
我国的光伏终端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其中大型地面电站主要建在西部光照条件充足地区,充分利用戈壁、荒漠等土地资源建设大型地面电站,通过接入电网向外输出电量;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建在东部、中部等用电量较大地区,依附建筑物表面建设的小型光伏电站,一般为自发自用,剩余电量也可以通过并网实现外送。与大型地面电站相比,分布式发电的优势主要在于就地消纳,减少远距离输电的损耗;电补贴需求少,有利于补贴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现阶段,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要靠增速,尽管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太阳能利用将会以分布式为主,但初始阶段,限于国内屋顶资源牵涉主体众多,商业模式等条件尚不成熟,大力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成为首选,这也是政府能够快速推进的方式,政策到位就开干,半年完工。自2014年开始政府着力推动分布式,2015年再次明确重点推广分布式光伏(对于分布式给予7GW的设下限不设上限的目标)。借用首富一句话:光伏天然适合分布式,未来属于移动能源时代。

6、对于3月10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下发《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修订稿)》的看法?
光伏扶贫是两会热词,《大纲》为持续推进、完善光伏扶贫工作进展以及各地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此次重点在于配套资金补贴政策落地。《大纲》中提到,配套资金及财税政策可参考为:由地方政府对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给予35%初始投资补贴、对大型地面电站给予20%初始投资补贴,国家按等比例进行初始投资补贴配置;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还贷期5年,享受银行全额贴息,大型地面电站还贷期10年,享受银行全额贴息。此次光伏扶贫财税补贴主体是地方政府,未来可能考虑国开行也或者社保基金参与进来。

扶贫与光伏形影相随,多次成功助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就发布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利用6年时间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一是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支持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贫困县)内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二是片区县和贫困县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扶贫,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使贫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

2002年,国家有关部委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解决西部七省区无电乡的用电问题,该项目的启动刺激了太阳能光伏市场,国内开始建设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线,抬眼能电池年产量迅速暴增。

关于风险提示:
就上半年而言,A股一众包工头的溢价已经相当可以了,对比下美股和港股相关标的,不禁让人为其着急,还是我们人多钱傻心态好。之前系列小文谈到光伏等承载能源革命重任的行业必出10倍股,阳光电源 ,隆基股份,爱康科技等均已行程过半,其后还有众多企业纷至沓来,有时间可以重温下06-07年多晶硅引领的光伏热,诸如ST天威,孚日股份安彩高科 到现在还在算旧账。在大盘已破3500,机构高呼4000点时,个股风险还是要牢记。所谓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可惜能如汉能般将自身情怀上升为新能源革命圭臬,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中国和平崛起之关键的公司少之又少。

关于可供挖掘的彩蛋:
除了个别因为要增发或者等待业绩共振而尚未爆发的个股外,A股今年尚有两个标的可供挖掘:ST集成和桐君阁,一个是多晶老大协鑫集团打造的光伏集成平台,一个是央企节能环保集团下的光伏资产注入,你懂的[大笑]。











打开淘股吧APP
27
评论(14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超短新手

15-03-18 22:05

0
不需要使用那么多的铟——

 普尼太阳能把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技术与聚光技术相结合,采用20倍低倍线聚光,加上单轴跟踪技术,并且技术上减少了金属铟的使用比例,使得生产1MW太阳能发电系统需要的金属铟用量从50公斤减少到不到1公斤,技术上解决了原料限制,使用相似技术的美国sunpower公司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sunpower公司使用的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采用7倍低倍线聚光,加上单轴跟踪技术.。
320621

15-03-18 19:35

0
辛苦
牛舜耕

15-03-18 19:30

0
沾了“汉能概念”的光铟为什么还在火?券商说它很稀缺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3-18 07:05:37 
http://field.10jqka.com.cn/20150318/c571180586.shtml
  ◎每经记者 陈鹏丽 发自广州

  近日,汉能薄膜发电( hk00566 ,HK)引发的热潮传递到了稀有金属铟身上。作为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铟占其成本约四成,CIGS技术则是汉能薄膜发电的核心技术。

  据了解,目前全球铟探明储量仅1.6万吨,而去年全球铟消费总量就已达1700吨。铟的稀缺迅速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铟甚至被当作“汉能概念”被热捧。正在置入全球铟储量最多的华联锌铟的锡业股份( 000960 )( 000751 ,SZ)亦因此获得投资者的空前关注。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铟确实是紧缺资源,但目前薄膜发电对铟需求量不大。而被热炒的锡业股份、株冶集团( 600961 )等涉铟上市公司,未成为薄膜发电的直接供应商,且表示目前暂不考虑涉足薄膜发电领域。

  铟成投资者关注热点
  自今年初,汉能薄膜发电以连日狂涨轰动资本市场后,3月10日,淘股吧一则关于“太阳能薄膜铟矿”的帖子将汉能薄膜发电的“这把火”延伸到了铟矿。尽管投资者可能对铟知之甚少,但似乎并不影响铟概念的发酵。此后,在淘股吧中,铟矿迅速成为热门讨论话题,涉铟上市公司“浮出水面”。

  有投资者发帖认为,“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对铟的需求正在追赶液晶触摸屏,成为铟需求的主要新市场,产能的增加将造成铟的供给严重紧缺。”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正在收购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锌铟)的锡业股份也由此“沾光”。在同花顺( 300033 )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不少投资者询问锡业股份置入华联锌铟的铟产品是否用于CIGS太阳能电池薄膜。

  自去年8月份起,锡业股份就谋划定增37亿元购买华联锌铟75.74%股份,对其实现控股。华联锌铟官网显示,该公司现有4个采矿权,4个探矿权,其中仅一个矿权拥有的铟储量就达5699吨,储量居世界首位。

  云南铟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徐女士告诉记者,铟储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全球铟探明储量为1.6万吨,中国约占50%,储量为8000吨左右。

  有研究报告指出,按照2013年全球铟静态年消费量推算,原生铟仅能再开采供给19年。铟的稀有使得资本市场对其无法忽视。

  资本市场期望过高
  到底铟的储量有多少?随着汉能薄膜发电业务的铺开,铟储量是否将局限GIC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卡”住薄膜电池的“喉咙”?

  按照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截至2013年,全球锌矿储量为2.5亿吨,按照当前全球每年1300万吨的消费量,锌矿储量只够全球开采20年。不过,株冶集团(600961,SH)证券事务代表李挥斥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锌矿都能提炼铟锭,部分锌矿不含铟或者铟无法提炼。

  有公开数据显示,预估全球总铟储量(包括探明与未探明)只有5万吨。

  但多位光伏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汉能薄膜发电对铟的需求并不大,短期内也不会导致铟的短缺。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表示,从长远而言,铟肯定是紧缺的,但目前需求对市场并无实质影响,“我认为,现在去讨论未来铟是否短缺意义不大,根据已知的铟储量,铟还够用多少年,目前也无法推算。”

  红炜指出,铟概念的兴起是某些证券机构趁机误导,忽悠投资者投资涉铟上市公司。

  上述云南铟业协会徐女士表示,目前而言,铟的供应量是足够的,但随着国内外液晶屏等高端技术的进步,铟的需求将增大,未来价格肯定会逐渐上涨,“因为储量就这么多。”

  据徐女士透露,目前市场上铟的价格远远未能体现其价值,铟价的上涨或将加大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

  在一度被热议的涉铟上市公司中,锡业股份董秘潘文皓告诉记者,“对于顺利重组后,公司对铟产业的布局,目前并无相关设想。”

  李挥斥也告诉记者,目前株冶集团对铟在薄膜发电领域的应用并不了解,也无介入设想。

  注:卡住首富的咽喉之说是个大忽悠
牛舜耕

15-03-18 19:22

1
汉能控股集团关于近期部分媒体相关报道的声明
发布时间:2015-03-18 来源:汉能 
http://www.hanergy.com/content/details_37_8310.html

  自2014年11月下旬以来,由汉能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我集团”)控股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00566.HK,下称“汉能薄膜发电”或“上市公司”)的股票,一直受到投资者青睐,短短四个月内,股价上涨接近3倍,市值也接近3000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太阳能企业。汉能薄膜发电市值的快速上升,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其中有部分报道与我集团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为避免广大投资者误解,影响投资者利益,我集团特作出如下声明: 

1、 关于我集团持股数量 

截至2015年2月28日,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汉能薄膜发电30,452,024,510股,约占总已发行股本的73.1%,而非部分媒体所报道的80.75%或90%。 

2、 关于我集团托市的传言 

根据市场报道,最近几个月通过“沪港通”有高达约30亿港元的内地资金买入汉能薄膜发电股票,但我集团并不清楚上述资金的详细来源。我集团作为汉能薄膜发电控股股东,并未对汉能薄膜发电进行任何所谓托市或拉高股价操作。关注“沪港通”资金进出情况的投资者,可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或其他相关网站查询联交所披露的相关数据。 

3、 关于股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本集团并不知悉汉能薄膜发电股价和成交量波动的具体原因。 

根据市场及舆论各方信息的综合,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我们估计可能是因为投资者认为汉能薄膜发电面临多项利好,前景可期。具体包括中国政府对环保、新能源空前重视,“沪港通”带入内地投资者资金,移动能源被认为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汉能薄膜发电非关联交易持续出现重大突破,国际投行发布看好汉能薄膜发电研究报告等。 

4、 关于关联交易的问题 

在汉能薄膜发电于2015年3月3日发出的“正面盈利预告”公告,上市公司于非关联交易产生的下游业务收入,在2014年度取得重大突破,占汉能薄膜发电201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总收入约35%以上,较2013年度录得大幅增长,并于2014年内出售旗下5 个光伏电站项目给第三方客户,录得显著收益。 

除此之外,根据在汉能薄膜发电于2015年2月27日发出的“600MW BIPV生产线设备销售合同及根据一般授权订立认购协议”公告,于2015年2月26日,汉能薄膜发电之间接全资子公司福建铂阳,与山东新华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订立销售合同及服务合同;据此,福建铂阳同意出售及设备购买方同意购买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业务之若干生产线设备,总产能为600MW,总价格为1.98 亿美元;并对此生产线设备提供技术服务,总服务费用为4.62 亿美元。设备购买方就销售合同及服务合同应付之总代价,加起来将为6.60 亿美元。是次与第三方设备购买方订立销售合同和服务合同,将可为汉能薄膜发电带来可观的第三方客户收入,减低关联交易占总收入的比例。 

5、 关于应收账款的问题 

在汉能薄膜发电于2015年1月30日发出的“澄清新闻报导”公告中,已对相关问题作出澄清报导,内容如下: 

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 LIMITED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于百慕达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号:566)

自愿性公布

澄清新闻报导

本公布乃由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本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本集团」)董事会(「董事会」)自愿刊发。

董事会获悉最近刊发之一篇新闻报导,内容有关本集团及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连同其联属公司,「汉能集团」)(本公司之控股股东),以及本公司于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刊发之公布(「该公布」)所披露本公司出售太阳能电站(「出售事项」)。董事会谨此探讨报导所载有关本集团资料之准确性及内容。

有关本集团主要收入来源及仅35%与汉能集团之合同已根据本公司二零一三年年报清偿之陈述。

诚如本公司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中期报告所披露,汉能集团已承诺采购产能带来之总合同收入(已扣除增值税及相关税项)为139.28 亿港元(「总合同收入」),由二零一零年一月一日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已到期及支付的金额为94.36 亿港元(包含增值税及相关税项)。根据本公司之管理账目,于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对汉能集团之逾期应收款项为6.48 亿港元,而有关金额已于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悉数清偿。由于项目仍在进行中,故根据相关协议之付款条款,总合同收入之余下部分仅将于较后阶段到期及由汉能集团支付。

根据本公司与各客户(包括汉能集团)订立之总协议,客户会根据项目之不同阶段,分期清偿合同金额;到最后一期的付款时间,会在通过生产线测试之后,发出试生产开始(SOP) 许可证起计21 个月后支付。向汉能集团销售设备之条款及条件,已于本公司先前刊发之持续关连交易公布及通函中披露,经修订付款条款亦已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第14A章之当时适用规定于本公司在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一日刊发之公布中全面披露。

诚如本公司年报及中期报告先前披露,汉能集团为本公司之主要客户。尽管过往本公司一直依赖汉能控股之销售合同,惟本集团近期已开拓下游光伏发电业务,并预期将继续开拓不同客户源,使收入更多元化。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8日
realhuang

15-03-18 17:46

0
600151 大股东不简单
TheBest

15-03-18 15:11

0
隆基股份,311翻2倍估计最起码了
牛舜耕

15-03-18 14:58

0
千亿光伏发电市场投资攻略
2014年08月13日 02:07  第一财经日报  张旭东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140813/020719991241.shtml

  “通过1个月的试验,同样瓦数的单晶硅光伏电池比多晶硅电池的发电效率高6%以上。”近日在山东省即墨用于试验的三个不同技术路线的微型电站旁,隆盛晶硅科技的潘志明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

  国家鼓励光伏发电的政策出台后,2013年国内终端市场开始启动。一年超过10吉瓦(1吉瓦=1000兆瓦)的装机,也成为产业链上企业争夺的目标。

  在国家的规划中,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并对光伏发电实行度电补贴,即根据实际发电量进行补贴。而改变以往直接对项目实行补贴的做法,这促使电站开发商更加关注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单晶硅产品优势凸显。

  千亿市场争夺 路线决定收益

  2013年起,国内不断出台鼓励光伏发电和并网的政策,并明晰电价补贴标准。国内市场短期内启动,2013年国内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装机达11.3吉瓦,中国成为年度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而截至2012年底,国内累计光伏装机不过700兆瓦,可见市场快速启动。能源局规划,201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目标为14吉瓦,其中地面电站6吉瓦,分布式光伏发电8吉瓦。按照目前每瓦8至10元的综合投资成本计算,将拉动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

  据本报记者追踪了解,1000亿元的投资仅单纯计算结果,一般而言,还是大型地面电站更受投资者青睐。分布式电站受到屋顶产权不清晰、装机规模小、预期收益不够明确影响,建设并不顺利。

  大型地面电站都是由发电企业经营,目前的补贴政策都是补给电站开发商。
  行业调整造成材料、电池和组建的成本下降,则由制造企业承担,制造企业在电站开发中相互竞争提供组件和电池。

  制造企业一直想分享政策补贴,但就目前的政策而言,只有直接做电站,否则难以分享补贴。当然,制造企业直接涉足下游建电站,也是现在的趋势。

  电站的主要投资方有两类:一是五大电力集团为首的央企。二是一些光伏制造企业主动延伸产业链到终端电站。笔者更看好央企,因为央企有更好的融资能力,更低的融资成本,更便利的上网条件。但是制造型企业可以消化自己的库存,短期来看对企业起到正面影响,长期来看由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高昂,势必难以得到理想的收益率。

  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下,光伏行业的竞争压力转嫁到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业领域。材料和制造相关度高,捆绑在一起争夺每年超过1000亿的市场。

  技术路线之争 谁能多发电

  目前全球的太阳能电站市场上,主要有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类。薄膜电池产品的光电转化效率还在提高过程中,加之规模化不足,成本下降速度慢。晶硅电池占市场近90%,薄膜电池占10%左右,最大的薄膜组件供应商为美国的Firstsolar公司。

  而在晶硅电池领域,又有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区别。2013年的光伏市场,电池片需求共34.7吉瓦,其中多晶硅供应了21.9吉瓦,是光伏电池的主流,单晶硅电池占比不高。未经核实的数据显示,国内光伏市场上,单晶硅目前仅百分之几的份额,其余主要为多晶硅电池。


  长江证券公司分析师对记者分析说,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市场份额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多晶硅产品门槛较低且在光伏产品稀缺时更容易扩产,导致当前单晶硅生产规模比不上多晶硅,国内早期电池企业和硅材料企业多是多晶硅路线,所以在国内市场上占得先机。

  不过受中国光伏市场快速启动的影响,在中国市场占比较小的单晶硅拉低了全球市场的比例。但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从全球的视野看,单晶硅电池的占比是逐渐提高的。中银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单晶硅电池的市场份额一直在30%到40%之间徘徊。业内普遍预计,未来几年单晶硅电站占比将迅速提升。

  隆盛单晶硅组件、单晶硅双玻组件、多晶硅组件三种路线的微型电站试验数据显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同样瓦数的单晶硅组件发电量比多晶硅平均高出6%,高的时候达到8%。单晶硅电池发电效率普遍高过多晶硅电池。

  某西部采用单晶硅电池的大型地面电站的运行数据也显示,单晶硅电池的发电效率高于多晶硅电池。同时单位单晶硅电池比多晶硅电池发电效率高,本报记者在现场还发现,同样面积的组件,单晶硅组件比多晶硅多15瓦的功率。

  不过当前,每瓦单晶硅组件比多晶硅成本高出10%左右。但单晶硅发电效率高,同样的装机占地小,连带也会节约支架、电缆等系统周边成本。综合投入与多晶硅产品相差不多,即电池以外的投资能抵消电池10%的成本差距,单晶硅电池将占据优势。

  潘志明对记者说,单晶硅确实效率高,未来将采用单晶硅电池建电站。适应于国家鼓励分布式电站的政策,单晶硅效率高意味着同样面积内,装机规模会比较大,发电量转化为业主的收益。

  上述分析师称,单晶硅一旦上了规模,还有成本下降空间,未来肯定会成为趋势。目前地面电站单晶成本高于多晶硅0.15元,分布式单多晶硅成本已经持平。

  降成本游戏 与时间赛跑

  开发商关心的集中在成本和质量上,一家大型新能源开发商人士对本报记者称,电站采购产品主要看成本,其次看质量,往往是最低价竞标成功。质量好能维持20多年的运营,收益稳定,质量不好成本再低也转化不成效益。国内电站投资者对质量的要求不及国外投资者。究其原因,还是国内市场启动才短短两三年,很难有国外投资者的经验。

  所以技术路线的竞争也成为降成本的赛跑。“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单晶硅产能供给偏紧,但各大厂家也在持续上马单晶硅生产线。”上述业内人士称。

  据记者梳理,国内主要有五家单晶硅片制造商,分别是隆基股份、卡姆丹克、中环股份、河北晶龙、阳光能源去年到今年不断推出标准化的单晶硅片新品。传统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早前也公开称,将会上马单晶硅厂,加强公司在单晶硅领域的能力。

  上述分析师认为,一旦规模到位,单晶硅成本降低后,将更具竞争力。对于电池厂家而言,一向是随着成本走,多晶硅单晶硅都有产品。

  而从2010年开始的一轮光伏行业调整,起因就是产业过剩,材料价格大幅下滑,虽然降低成本是光伏发展的长远要求,但制造企业无法承受就会陷入危机。成本下降客观上使得光伏发电更具经济性,也促使国内市场启动,在国内消化光伏产品。

  但降低成本的过程会持续,国家制定的大型地面电站标杆电价政策也会周期性调整,今年以来就有消息说,年底标杆电价调整,引发了开发商的“抢装潮”。

  “提供材料的上游企业,虽然因价格下降会对总体营业规模有影响,但效益一直持续向好,需求一直在上升,相信未来也是如此。”上述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目前两端挤压,处于中游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商已经出现向下游,即转身为电站开发和运营商的趋势,享受国家的补贴,同时传导到生产环节。包括天合光能、晶科等企业已经运营着光伏电站,其他企业也在陆续进入。

  注:半年前的旧文,鼓吹单晶硅,貌似有道理,请达人指正。
  2014年8月13日汉能股价才1.22港元,市值550亿,是现在的五分之一。
菩提长江

15-03-18 14:34

0
就是不知道拉是因为太阳能薄膜,还是因为北京国资混改??
菩提长江

15-03-18 14:31

0
谁那么给面子啊?说了就拉
TheBest

15-03-18 14:22

0
311这种错过了不会再有的低价了!
半年后再来看,发现原来当时没拿住!呵呵!行业向好!模式向好!政策向好!从低谷往上爬,我们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