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入市,在大牛市里我是亏得一踏糊涂,现在意识到了,必须要学,才能进步啊。请淘股吧的各位大虾们有时间时多鼓励帮助我,我在这里先表示谢谢了!!!!
手中有002441,她有三层概念,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涨啊,请大虾们给我提点宝贵的建议。典型的三高:高资产,高公积金,高未分配利润
1、工业4.0概念。携手ABB开拓
机器人 ,
新兴产业 战略彰显
(1)公司携手 ABB 正式进军机器人集成业务,既发展和增强主业同时彰显发展新兴产业战略的决心。公司与ABB 常年合作,过去均集中在中低压电气元器件分销及少量相关集成,而本次合作开拓机器人业务,是对既有合作领域的拓新和拓宽。据我们所知作为全球实力最强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ABB 对于集成开发其机器人产品的第三方平台要求极其严格,公司此次获得 ABB 授权为国内集成商,充分展现出公司不为市场多数所知的强大集成制造能力,并且这与之前的电气分销业务将有显着的不同,就是机器人完全是一项系统集成与开发业务。同时,公司开展机器人业务,我们认为也展现出公司有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军的意图,我们相信凭藉其强大的销售渠道和雄厚资本两大平台,公司完全有能力快速转变成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平台。(2)重申确定的外延式扩张预期。 嘉慧投资的强势介入和高达 58.23%的家族控股比例,以及最新公告引入前施耐德副总裁担任公司总经理(职业经理人),充分展现公司资本运作的决心和潜力。根据长期的跟踪观察,尤其是此次进军机器人业务的超预期,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在外延扩张的方向选择上,将坚定高端装备制造业路线。
2、新能源汽车概念 投资拓进新能源汽车领域,成长收获强大新活力1 亿元进军新能源汽车只是开始,后续拓展值得密切关注。 公司管理层经营极其稳健踏实,对外投资亦如此,此前收购西安德威克电力电容器公司和北京迪安帝均采取分步进取的方式,结合我们长期跟踪和了解管理层的经营理念,我们合理预判公司此次投资 1 亿元进军新能源汽车将仅仅是开始,从公司专门成立上海新能源来负责此次投资看,未来十分有望继续大力开拓进取,为公司注入强大的新业务活力。并且,我们看到公司自 2014 年以来传统分销主业渐进布局成熟,本身也处于思考和探索新成长空间之际,此时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方向来得恰如其分。 公司为此做了系列 重大资本与经营安排: 9 月引入嘉慧投资为战略股东、 11 月设立上海新能源同时更换总经理和副董事长、 1 月追加对上海新能源注资等,我们认为公司已经并且正在展开对新能源汽车的纵深布局,后续拓展十分值得期待。2 银隆新能源是国内重要的电动汽车产业参与者,将在汽车充电、零部件、运营维护等多方面与公司形成强大协同效应。 银隆新能源成立与 2004 年,拥有从锂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等完整的电动汽车工业链,钛酸锂技术国际领先,是国内重要的电动汽车厂商,其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曾作为 2014 年 11 月 APEC 会议官方指定用车,全程为贵宾提供用车服务。我们认为公司入股银隆新能源属于强强联合,银隆的电动汽车业务无论是与公司强大的工业电气产品分销与集成传统业务,还是与充电桩、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新业务均拥有较高的上下游重叠,潜在的协同效应巨大。
3、互联网商业模式研发推广“E车充电”网络平台 ,积极探索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1 公司近日成功研发推广“车充电”网络平台,积极探索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尽管电动汽车无可争议的是目前最环保的出行方式,也是汽车行业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但是时至今日其发展并没有如市场预期那样席卷全球,除了电动汽车本身技术原因之外,与之配套的充电设施建设滞后也是主要原因,并且我们认为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仍未形成又是充电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而其中商业模式建立的障碍在于高昂的土地成本、谁来建设、谁来运营、充电/换电模式选择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解决。公司基于这样的背景引入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研发“e 车充电”网络平台,意在构建“集群管理,集中收费,按照产权分配收益,对任意电动汽车用户开放,共享充电桩(站)信息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具备全国范围内充电桩信息接入、移动端(e 车充电APP)和PC 端(主页www.1charge.com)在线查找、在线支付(支持支付宝、微信、银联等多种支付方式)、充电桩在线监控(无人值守运营)等众多功能,有望打造成一个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商业平台,目前正开始进行商业推广。同时我们认为公司近期入股主营电动客车业务的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将有助于这一商业模式的推广。2 传统电气分销业务继续稳健成长,集成制造比例将持续提升。公司传统业务为中低压电气分销,国内市场容量高达2000-3000 亿元,公司是市场龙头但市占率不足3%,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行业龙头的规模效应和资金优势将推动行业整合趋势加强,公司近年分销业务均保持稳健成长,未来继续提升市场份额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集成制造业务受益于分销客户对成套设备供应的需求增强,以及公司自身战略提升集成制造比例,近3年来高速成长,复合增速47%,2013 年营收规模已经达到6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超过10%,利润贡献预计更是超过30%,我们看好公司制造业的需求端提升和公司业务战略性倾斜,预计集成制造比例有持续提升的较大空间。并且工业自动化有望成为重要一极,一方面公司已在2014 年12 月宣布正式牵手ABB 拓展机器人集成业务,另一方面工业自动化是国内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突破和中国版工业4.0 的核心组成,公司客户广泛分布工业领域,对客户需求和生产状态深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