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长线操作的逻辑
即使经历千点踏空的打击,我仍然坚持
康得新中长线上涨逻辑仍然存在的判断,还持有半仓康得新,我预测康得新15年上半年能跑赢大盘。也许是人品问题,我的另一只停牌股
长电科技复牌后并没有迎来连续拉板涨停,低于预期,但我还是接受缓涨的事实继续持股,因为它上涨的逻辑还在。
康得新和长电科技这两只14年买入的股票仍将是我15年上半年的主打股票,因为它们上涨的逻辑仍然存在,1月份的走势初步证明了这点,强于大盘。既然上涨的逻辑还在,势头不错,干嘛不继续拿着呢? 我现在持有核电股,但我不会将它作为15年上半年的主打股,只是作为热点补充,因为持有核电股的一个多月里,我感觉核电板块的股票主要是外在驱动,典型的靠炒作风吹的,自己内在的上涨逻辑少了点,我怀疑如果一个月不吹核电风,核电股还能不能撑得住,这种票可以波段,但不适宜连续持有。
回顾这几年给我带来丰厚利润的票,都是上涨逻辑很清晰的票,我就没有稀里糊涂赚过钱,似乎我也不适合赚那种钱。未来之路似乎比较清晰:
一是寻找具备中长线上涨逻辑的股票买入、持有。
二是在持股过程中尽量躲过大的调整。
上涨逻辑是中长线操作的支撑,简单点:只要上涨逻辑还在就持股,别太在意技术指标,如果想效率高一点,在持股过程中对大的调整做高抛低吸,做不到也无妨,耗时间,降低效率而已。
上涨的逻辑也就是政策、行业和公司基本面、股票运作的周期、控盘程度/筹码分布、利润空间等内容,股票运作的周期和利润空间可视为时空,上涨逻辑就变为基本面加上筹码流动在时空下的逻辑了。
上涨的逻辑有内有外,内在的逻辑是行业和公司自身向好,外在的逻辑如政策预期、市场资金喜好,风口上的猪就是此类情况。有内有外是最好的上涨逻辑,光有外风停了就摔成死猪了。
对基本面的理解和挖掘看个人的综合素养了,东西都摆在台面上,没什么好说的,比如我曾是资深的IT人士,对IT公司基本面的把握比非专业人士到位,但我不能教一个大妈去分析IT公司的基本面从中找出机会。
即使看对了基本面支持股价上涨,但是对时空的理解能决定盈利与否或多寡,对时间的把握还涉及到个人的耐心问题。我感觉有进步的是在时空的把握上离主力比更近了,但还是有差距,比如康得新调整时间我判断是一个月左右,可它搞了足足两个月才触底反弹,这一个月的时间差足以让我在千点牛市中一文不赚。
股票运行周期的把握首先要了解到是股票运行到哪个阶段了?从哪里来,我在哪个位置上车,这样时刻保持对自己和底部的距离、和当前价的距离、和主力的距离有个很清醒的认识,换句话说要有位置感; 然后对股票运行的每个阶段如筑底、拉升、洗盘、出货等阶段的要有时间,时间是很难把握的,比的就是耐心。基本上每个中长线上涨的股票走向都有清晰的脉络。
空间也是很难准确把握的,都知道主力要到哪了主力还混个屁,最起码的你得大致了解主力有利可图的最低出货价位,不至于将正常的调整视作出货而被吓出去,主力稍有调整就被大叫出货的散户很多,这样是赚不到大钱的;股价能否再往上走能靠长期跟踪对盘面的判断、对支持上涨的题材业绩成长性等因素的估计和量能的判断了。
对比趋势操作,我认为凡是中长线具备上涨逻辑的股票一定会有明显上涨的趋势,但是技术技术判断出来的趋势终止未必说明上涨逻辑的终止。这其中的矛盾是让我头疼的地方,当技术指标指示趋势可能要终止了,但自己认为上涨的逻辑还在,这是出还是不出呢?很多人拿不出股也是受技术指标的指示被甩下车的。
我认为在中长线操作过程中,除了建仓阶段,后面只需要躲过一两次大的调整做高抛低吸即可,中间小的调整可不予理会,即使做不到,持股不动直到卖出也行,只是中间过程有时会比较痛苦,这个环节我做得不太好,总结每只股票遇到大调整的情况,感觉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我的心理问题,我老是怕下车后上不了,哪怕这时候调整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