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优质资产注入 东旭光电产线规模效应显现
1月27日晚间,停牌俩月之久的东旭光电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预案显示,公司拟定增募资金额不超过80亿元,用于第5代TFT-LCD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收购旗下两家托管公司旭飞光电和旭新光电100%股权及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东旭集团、
长江证券 拟设立的长江兴利2号定向计划、长江兴利3号定向计划、昆山开发区国投以及英飞海林投资中心在内的不超过10名(含10名)特定投资者。
根据公告,本次募集资金中,超过37.1亿元将用于购买两家托管公司——旭飞光电和旭新光电100%股权。此举标志着大股东东旭集团在2012年承诺的资产注入事项正式进入履行阶段,将彻底解决了控股股东与公司在玻璃基板生产、销售方面产生的同业竞争问题。
资料显示,此次注入的标的资产旭飞光电、旭新光电主要从事第五代玻璃基板的生产和销售,共计拥有7条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年产能约600万片,属大股东东旭集团旗下优质资产。从2012年到2014年,旭飞光电与旭新光电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9.63%及110%。
据悉,本次定增是东旭光电继2013年定增近50亿元后的又一大举动。2013年4月,东旭光电定向增发募资49.61亿元,在芜湖投资建设10条第6代玻璃基板生产线,当次投资完成后,东旭光电的玻璃基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4年,芜湖6代线基地一期项目已经量产,并向下游客户批量供货,实现了国内第6代玻璃基板生产销售的突破。
谈到此次资产注入,市场人士认为,旭飞光电和旭新光电的注入将使东旭光电的五、六代产线实现协同发展,稳固其国内玻璃基板龙头地位。特别是从托管到子公司后,上市公司在技术研发、供应链、客户资源、采购及营销成本方面将统筹规划,不仅降低成本,还能发挥出公司产线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公司适时推动8.5代等更高世代玻璃基板生产线建设。
在整合产线优势的同时,东旭光电还积极拓展光电领域上游核心材料产业。1月19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收购蓝宝石屏幕企业江苏吉星的议案,分析称此举正是为东旭光电切入更高端、更精密的领域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