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车联网望掀热浪

15-01-28 21:34 3556次浏览
cpiking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1月27日下午,百度 发布了自己的车联网系统——Carlife。至此,腾讯、阿里巴巴 、百度这些BBT三巨头全部在进行车联网项目的研发。

  车联网究竟是什么?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这些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等。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平均每辆车上安装的汽车电子装置在整车成本中占比18%左右,远低于国外30%左右的成本占比,这也说明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有着广大的市场增长空间。由此吸引诸如国外的苹果谷歌 ,国内的百度、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的巨头纷纷布局。业内认为,就国内三大巨头的车联网竞争来说,已经慢慢形成各自的特色,走差异化道路。互联网企业进军汽车领域是汽车行业一大热点,未来的汽车将会是高度智能化、电动化和互联网化.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2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cpiking

15-01-28 21:52

0
上汽联手阿里巴巴 车联网时代真的来了?
  上周,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联手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双方签署的一份“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再次将早已炙手可热的车联网概念迅速加温。
  全国汽车生产的龙头企业与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他们的豪门之恋自然引得大家浮想联翩:究竟是上汽在借力互联网概念?亦或是阿里在为美国上市造势?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现在看来似乎还有点朦胧。
  无论如何,汽车业与互联网的关系正在日益密切,他们从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陌生人,逐渐变成郎情妾意的最佳伴侣,并且这份感情还在日渐胶着,朝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向大步迈进。各种各样的车载智能系统、各种各样的汽车电商平台,都是这场车·网恋的产物。不过,对于这样一段人人看好的“姻缘”,前路同样充满着未知数。
  “豪门之恋”没有太多惊喜
  阿里巴巴的“甜头”比较多
  7月23日,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同时出现在了上海。两位业界大佬的露脸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见证这场豪门恋。果不其然,一时间这个消息就上了头条,成为汽车圈和IT圈的话题热点。
  双方在当天签署了“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未来上汽和阿里将会展开在车载应用及服务领域的合作。而上汽自主品牌新产品将集成阿里巴巴的“YUN OS”操作系统,并整合大数据、阿里通信、高德导航、阿里云计算、虾米音乐等资源和上汽集团的整车与零部件开发、汽车服务贸易等资源,为用户提供智慧出行服务。
  听上去好像有点玄乎对吧?其实没那么难懂。说白了就是阿里的一些服务将会被整合到上汽的车型里,也就是说在上汽车型的屏幕上,将会出现一些阿里服务的图标,比如高德导航、虾米音乐。
  是不是有点失望?对于上汽来说,荣威车型本身已经有了口碑不错的inkaNet,其中集成的功能也与阿里将要提供的大同小异。所谓的“YUN OS”操作系统在当下众多的车载智能系统中,也没有太多的高明之处。难怪有人说上汽这次纯粹是给阿里“抬轿子”。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在这次合作中尝到的甜头似乎更多。
  在与上汽签署合作协议的同时,阿里巴巴还发布了全新的汽车电商计划:“先开后买”购车增值服务和购车授信业务。“先开后买”鼓励消费者用余额宝取代传统预付模式,把车先开走,部分购车款项在打给商家前先在余额宝里冻结3个月,在此期间的理财收益归消费者所有,也就是说你买车的钱在付给车商之前,还能进行一次为期三个月的投资,这收益简直等于是白送。而购车授信业务将根据用户的网购信用数据,尝试推出5—6万元的小额车贷,零利率、零手续费将成为这项服务的最大卖点。
  左手是车载系统,右手是汽车电商,阿里巴巴正在用一种更全面的姿态染指汽车行业。对于一家即将在纽交所上市的IT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件“贴金”指数很高的事情。
  “第四屏”效应愈演愈烈
  “车·网恋”已是大势所趋
  这么说来,或许有些人会觉得上汽在这笔买卖里吃亏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小米创始人雷军的那句“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下互联网正在以非常可怕的速度颠覆传统产业,无论是传媒、零售、旅游、出版都无一幸免。汽车行业虽然有点后知后觉,但也终究避不开这样的浪潮。未来汽车将成为互联网载体的一部分,而互联网也将成为汽车生活的重要内容,车主希望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更能为整体出行提供解决方案,这或许也是上汽选择牵手阿里巴巴的根本原因。
  在“豪门之恋”公开的第二天,北汽集团也不甘示弱,公开表示愿意与乐视合作,代工生产乐视汽车。在北汽董事长徐和谊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只是烧油还是用电的区别,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必须要用全新的模式与之相适应,而这个新的模式合作对象,目前来看首选乐视的可能性很大。
  这些汽车业与IT业的频频触电,正在塑造着一个全新的潮流:未来汽车里的那块中控屏,将成为继手机屏、电视屏、电脑屏之后,对于互联网而言最重要的“第四屏”。谁能把握住这样的趋势,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先机,对于车企而言是这样,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也是这样。
  因此我们看到苹果在去年就推出了CarPlay车载操作系统,并且获得了本田、现代、奔驰、奥迪等汽车巨头的支持。而谷歌也在今年宣布成立开放汽车联盟,上个月谷歌车载系统Android Auto正式发布,标志着谷歌正式入局汽车科技。同样的,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百度也在今年4月发布了CarNet,它可通过一款免费应用软件将手机系统映射到车载屏幕。而腾讯则推出了“路宝盒子”智能硬件,专攻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站在车企的角度,想要拥抱互联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互联网企业取经,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下的这些“车·网恋”正是大势所趋。
  盈利模式成为最大阻碍
  真正的车联网时代还没到来
  我们可以相信,车联网的概念将会给整车、互联网行业都带来全新变革。不过,在它的推进过程中,同样会面临很多难度系数很高的阻碍,比如说盈利模式不明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汽通用旗下车型都搭载了安吉星智能系统,第一年免费使用,到了第二年要续费的时候,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了“粉转路人”。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为车联网服务买单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用户规模不够,消费者不愿买单,这样的环境下,车联网很难找到一条行得通的盈利模式。
  另外,在技术层面上,车联网遇到的问题会更为棘手:那就是车企在信息开放上的保守本能。真正的车联网应该是完全开放的,也就是说IT企业、整车企业以及通信运营商的信息都应该彼此开放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对整个系统进行开发设计。但是汽车本身的属性,却决定了车企在信息开放上必然会顾虑重重。
  正如一位内业人士所说:“汽车有2万多个零部件,从出厂到报废要行使上百万公里,应对各种复杂的天气和路面情况。如果我们把信息完全开发给外界,车主在驾驶过程中被黑客入侵,修改驾驶命令,出了事故怎么办?”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在车载娱乐等与安全无关的技术方面,融合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涉及到与安全相关诸如碰撞预警等功能的融合会有很大难度。
  从目前来看,消费者在购车时依然是将汽车性能、品质和品牌作为参考三要素,而智能系统的好坏,并不在他们的主要考量范围。另一方面,对于视销量为生命的车企而言,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当务之急仍是拉动销量,相比之下车联网的打造则显得不那么紧迫。按照这样的节奏,车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或许并没有乐观者想象得那么快。
cpiking

15-01-28 21:47

0
 马化腾亲上阵腾讯杀入车联网战局 
  有一则跟马化腾有关的传言,不是关于他的人,而是关于他的车。据说他的车上装有“可穿戴设备”——一个OBD(车载诊断系统的英文缩写)硬件。
  2014年5月5日,腾讯在GMIC大会上发布了车联网领域第一款智能硬件——路宝盒子,并且以1块钱的价格进行预约。短短两个多月,路宝盒子的预约人数已超过了29万,这个数字还一直在涨。同时路宝盒子也在进行小范围测试,而测试人员据说就有腾讯掌门人马化腾。
  对商业模式一直不甚明了的车联网领域来说,腾讯的加入是一个让人紧张但又刺激的消息。不少车联网公司对腾讯路宝团队并不陌生。在推出路宝盒子之前,该团队曾拜访了若干行业公司,也曾跟这些公司寻求合作。但面对腾讯伸过来的橄榄枝,大家反应不一。
  悲观者看来,腾讯是车联网行业的外行。路宝盒子不仅会像QQ和微信之外的那些腾讯产品一样,无所成就;而且会让本就一片混乱的车联网水域更加浑浊。但在乐观者看来,包括腾讯在内的BAT,会给车联网带来更加明朗的未来。对此,腾讯路宝选择暂时的低调和沉默,路宝负责人张弦从这个项目发布至今,都在回避媒体的采访请求。
  无论如何,在车联网乃至汽车行业的舞台上,BAT已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4月中旬,腾讯副总裁马喆人就曾在一个汽车行业论坛上,用互联网思维阐述了未来汽车企业将可能发生的变化。不久之后的百度智能硬件峰会上,百度推出了20多款智能硬件产品,其中包括一款名为CarNet的车联网智能硬件。7月4日,高德也发布了名为高德地图小蜜的首款智能硬件产品,这款号称“方向盘上的神奇”的产品具有导航、路况播报等功能。而在高德背后,阿里的身影亦无法忽视。
  “现在阿里在跟一些车企对接合作,但还没公开。”6月底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高德车联网业务中心总经理童豪良说。他透露,很多汽车厂商在对移动互联网做深入思考,对阿里也很感兴趣。
  一方是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的车联网企业,另一方是以开放姿态来拥抱世界的互联网巨头。面对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市场,腾讯试图通过连接车主和车辆,来切入用车服务市场。不过,至今腾讯的尝试并未赢得人们的尖叫声。
  龙井第二工业区C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这座四层建筑的一至三层看上去已经废弃,要去位于四层的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要么走楼梯,要么乘坐一部标明为货梯的电梯,电梯间上方还有一个正方形的破洞。
  “很快就要搬家了。”朗仁科技总经理金翔宇说。
  大约半年前,朗仁科技成为路宝盒子的代工方。成立于2010年的朗仁科技是一家以生产销售汽车诊断设备为主要业务的创业公司,其90%的业绩来自于海外市场。金翔宇预计,2014年公司的营业额可以达到8000万元、净利润2000万元。
  跟所有细分行业的创业公司一样,朗仁科技也面临着双重天花板。一是汽车诊断市场规模有限,按照金翔宇的说法,全球市场的“蛋糕”一年也就几十亿元人民币。二是该领域的老大元征科技(02488.HK)的地位已经无法撼动。朗仁科技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当半年前腾讯团队找到朗仁科技的时候,金翔宇觉得这是个机会。客观来说,跟腾讯的合作算不上一笔特别好做的生意。腾讯路宝以1块钱的价格接受预订,作为代工方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有传言称,腾讯没有付过开发费,连订货量也没有承诺。但金翔宇认为这并不那么重要。“我知道互联网的玩法,我从来不问能有多少量。我认为这个东西别人能卖,它一定能卖得更好,别人不能卖,它也可能卖好。”
  他看中的是,跟腾讯合作对朗仁是一个提高知名度的好机会。对目前车联网领域来说,“腾讯的加入可能会让格局发生变化,腾讯有很多资源去教育消费者”。
  腾讯跟车联网相关的布局确实日渐缜密。2014年1月,腾讯发布了一款名为路宝的App软件,在打开App时,会出现地图四维图新(002405.SZ)。5月份,腾讯以11.73亿元收购四维图新11.28%的股份。虽然在不少人看来,除了导航功能之外,这款App尚乏善可陈;但软件加硬件的布局思路,已经成为车联网行业参与者不约而同的想法。朗仁科技的定位很明确,就是做硬件提供方。
  对腾讯来说,外形看似简单的硬件并不简单。虽然OBD接口已经是车辆上的标配,但要从标准化的接口中读取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信息,则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数据积累。
  为此,路宝团队曾热切而焦虑地跟OBD行业的技术实力派围绕合作进行过接触。这家公司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元征科技。
  其实,OBD的初始功能就是为检测人员提供一个读取车辆数据的接口。而元征科技在汽车诊断领域积累颇深,拥有中国汽车诊断设备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并在2011年赴香港上市。
  对路宝盒子而言,如果要在汽车诊断方面实现理想效果,元征科技是无法绕过去的潜在合作者。在过去20多年里,元征科技已经销售超过50万台汽车诊断设备,这些设备分散在大约20万个汽车维修点。对腾讯希望切入的汽车服务市场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线下资源。
  但腾讯提出的合作模式让元征接受不了。腾讯不希望元征的标识在路宝产品上出现,App也直接是用路宝的App。元征科技拒绝了。“我们这么辛苦(在这个行业里做了20多年),这方面的技术含量是最高的,如果产品上都看不到元征的影子,确实当时也难接受。”元征科技副总裁黄兆欢说。与朗仁科技跟着互联网大公司跑的思路不同,元征科技的自我意识更强。
  元征科技的行业积累增加了其在接触巨头腾讯时的话语权。腾讯后来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在这个方案里,腾讯表示可以在产品接头上显示golo(元征科技的一款OBD产品)的logo,也愿意宣传元征科技是路宝最核心的供应商,路宝用于汽车诊断的数据是由元征科技提供。但元征科技仍然没有接过腾讯的橄榄枝。
  在传统行业打拼多年后,元征科技体会到传统公司向互联网转型的压力。不过,公司管理层的选择是自己掌舵,而不是把指挥棒交到一家互联网大公司手里。在三年前的年会上,元征科技就曾提出要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研发自己的OBD产品。在过去三年,元征科技已经招了200人的团队,从事车联网App的开发。
  2014年3月28日,元征科技在深圳发布了其首款OBD产品元征golo,以及相应的App。据黄兆欢介绍,在发布后的三个月里,golo的App实现了4万人次的下载量,已经升级了若干版本,并将在7月22日发布4.0版。
  除了元征科技这样的行业老大,一些有不错技术背景的创业公司也在腾讯路宝团队的接触范围之内。比如联车科技。这家位于上海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12年,其创始人之一张成曾经在上海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做研发。虽然其产品计划发售的时间是在9月底,但这家创业公司已经有三轮天使投资,目前A轮融资也已经启动。
  张成介绍,跟其他OBD产品不同的是,联车科技的产品可以通过对汽车底层数据的连接,采集整车核心数据,并能实现手机对车辆的控制。技术上的优势让这家创业公司成为不少互联网公司感兴趣的合作对象。路宝和360的团队都曾经跟张成有过接触。
  但张成告诉本刊记者,公司跟腾讯合作大门并未开启。“不是每一个创业公司都想卖给BAT,至少我们不是这么想的。我要做我们自己的产品,扎扎实实把产品做好。”他说。
  从之后浮出水面的路宝盒子代工方来看,路宝盒子仍对有汽车行业诊断数据积累的公司情有独钟。朗仁科技创始人金翔宇也曾是元征科技旧部。元征科技在OBD软硬件上的研发花了三年时间,但腾讯路宝盒子在5月初发布时,距离跟朗仁科技的合作敲定只过去了几个月时间。对互联网行业来说,还有什么比最快地抢到用户更重要的呢?至于产品的完善,则需要快速迭代来完成。
  从目前来看,腾讯的车联网布局能否走向光明的未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是在连接方式上,腾讯路宝是通过蓝牙跟车主手机上的App相连接;而金翔宇的一位朋友曾跟他说,蓝牙方案是个伪方案,“你想,车主上车后要打开手机蓝牙,打开App,才能跟OBD硬件连接上。这中间的过程太复杂。”当然,蓝牙版本好处是成本低,免去了用户续费的烦恼,但未来3G或者4G模块的OBD产品会成为主流,这样无论车主是否打开了App,都不会影响车辆数据的获得。
  同时,路宝盒子整合资源的方式也透露出互联网行业的进攻性气质,在腾讯搭建的i车生活平台中,它们把中国人保财险和壳牌拉进了自己的阵营。除了计划获得4万家人保认证的4S店和维修店提供的专属优惠外,还可以让用户体验壳牌授权的全国千家汽车维修保养连锁网络的优质优惠服务。在同行看来,腾讯“有一个很大的布局”,同时也把筷子伸到了经销商集团的碗里。一直以来,丰厚的售后服务利润被经销商集团视为自己碗里的肉。但在金翔宇看来,“他们更像守门员,不希望客户流失,而互联网公司就是要颠覆这种思维”。
追随上涨

15-01-28 21:44

0
2405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