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银行上涨,3500点可以期待

15-01-13 22:36 1506次浏览
林慧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证券时报记者从国有大行及数家股份制银行获悉,对于市场传言的约2800亿元到期MLF(中期借贷便利)于1月13日得到续作的说法,多位人士证实确有其事。据不愿透露姓名人士透露,此次央行针对到期资金的继续投放操作,主要是“一对一”面向中信、浦发等股份制银行,总量约在2800亿元人民币。
这对银行利好啊,银行上涨,3500点可以期待。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1把轩辕剑

15-01-13 23:35

0
现在对此讨论得不多啊
林慧丰

15-01-13 23:14

0
明天调整结束大盘将再创新高  
  
  
  来自: 作者:费德良 
  相关标签: 创新高 
  上周五上攻3400点我认为是一次強攻前高前的一次火力侦察!表面看起来以失败告终实际上主力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大清洗,大家都知道当前最大的做空力量是大量的获利盘他们随时都会多翻空!以前多次分析过从量能筹码密集区分析攻克前高已经毫无悬念!明天将结束短线调整继续保持震荡上攻态势直捣黄龙府攻克熊市中的一次大B浪反弹的最高点3478后乘胜追击!看月K线MACD已全部站上零轴表明中长期走势已完全进入强势进攻态势所以不可能出现长时间的调整!大多数都是采用一创新高便大跳水迅速的调整到位!这波主升浪特别強势几次都看似顶结果却有不是顶!这次周K线出现长上影线的流星雨K线在以前是标准的顶部形态所以许多人认为一定会出现大调整了!我认为主力一定会反向操作继续创新高!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但毕竟是主升浪的最后一段必须提高警惕!当某天上证再次出现放量达到了六仟亿不涨反跌时及时逃顶!切记!本月30日也是重要的时间之窗重视一下吧!最后谢谢大家的关注!祝大家投资理财顺利!
林慧丰

15-01-13 23:01

0
估计昨日的3191点就是今年的最低点了!
柏苜

15-01-13 22:58

0
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股的重大利好

标签 交易 银行 创新 收益 证券 2014-03-10 10:50:54
来源:信贷资产证券化,不算是创新。当年四大国有银行所成立的华融、信达、长城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其实就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物,也正是这一举措,使得四大国有银行脱胎换骨,踏上了生存与发展的新台阶,信贷资产证券化,其实也是证券市场为此功不可没。

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的“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自然也会赋予新的内涵,客观上替银行发了一张投资银行新业务牌照!今后,银行在此块业务上的收益或许令其意外惊喜。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贷款主体的中小型上市银行。

举例,象阿里巴巴这类企业,初在其创时期,银行肯定不敢贷款,但有了信贷资产证券化,有了信贷政策的变化,中小银行就很可能发放“创投贷款”,后就有可能债转股,之后再途径上市解禁套现获利之路。

峰谷还有理由相信,精明的银行在“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中,一定会抓住良机、创新拓展。是啊,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银行绝对的利好,但对证券市场就不好判断。说白了,如果银行有良知,监管又到位,那么,银行给证券市场输送的是价廉优质的上市品种;否则,就是倒垃圾。

【文摘】

国务院确定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内容主要有三点:

其一,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其二,要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将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特别是用于“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等建设。

其三,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产品标准和监管规则,加强证券化业务各环节的审慎监管,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柏苜

15-01-13 22:57

0
银行券商直接受益 

  近年来,商业银行为了规避严格的监管,通过银信、银证合作来大力扩张影子银行规模,将资产从表内转向表外,导致风险越积越大。针对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银监会发布8号文件重拳整治清理银行业表外业务,使得银行表外融资能力受限,导致社会融资功能收缩。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能够降低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而且还能创造性地产生盈利。 

  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报已悉数公布,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同比增15%,较去年同期29%的增速几近腰斩。同时,绝大数银行不良贷款率飙升。从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来看,依据2012年至今发行的几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分析,中信证券(行情,问诊)测算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收益率水平与理财业务相当,约为1%~1.5%,计入非利息收入中。按照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近70万亿元规模,其中中长期贷款近38万亿元(见附图)。如果银行信贷结构腾挪的比例在10%~30%之间,中信证券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潜在空间是7万亿~21万亿,收入贡献度约为700亿~3000亿,对银行盈利的贡献幅度为3%~10%。 

  券商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可获得多项收入,券商不仅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承销方和专项项目管理人分别收取承销费和管理费,而且还作为项目的参与者,可以凭借对项目的深入了解,通过自有资金参与投资次级部分、提供流动性等方式赚取投资收益和利益收入等。据中信建投统计,承销费率约为0.3%~0.5%,管理费约为每年0.1%~0.5%。除此之外,信托、基金子公司等也将分得一杯羹。
柏苜

15-01-13 22:57

0
银行券商直接受益 

  近年来,商业银行为了规避严格的监管,通过银信、银证合作来大力扩张影子银行规模,将资产从表内转向表外,导致风险越积越大。针对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银监会发布8号文件重拳整治清理银行业表外业务,使得银行表外融资能力受限,导致社会融资功能收缩。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能够降低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而且还能创造性地产生盈利。 

  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报已悉数公布,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同比增15%,较去年同期29%的增速几近腰斩。同时,绝大数银行不良贷款率飙升。从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来看,依据2012年至今发行的几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分析,中信证券(行情,问诊)测算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收益率水平与理财业务相当,约为1%~1.5%,计入非利息收入中。按照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近70万亿元规模,其中中长期贷款近38万亿元(见附图)。如果银行信贷结构腾挪的比例在10%~30%之间,中信证券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潜在空间是7万亿~21万亿,收入贡献度约为700亿~3000亿,对银行盈利的贡献幅度为3%~10%。 

  券商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可获得多项收入,券商不仅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承销方和专项项目管理人分别收取承销费和管理费,而且还作为项目的参与者,可以凭借对项目的深入了解,通过自有资金参与投资次级部分、提供流动性等方式赚取投资收益和利益收入等。据中信建投统计,承销费率约为0.3%~0.5%,管理费约为每年0.1%~0.5%。除此之外,信托、基金子公司等也将分得一杯羹。
柏苜

15-01-13 22:57

0
27家银行获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 国有大行或跟进
2015-01-13 17:36:21|来源:证券时报网|
我要分享
打印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处得到证实,银监会上周下发《关于中信银行等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银监复【2015】2号),27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获得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体资格。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文件的下发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实质性启动,即获得开办资格的机构不再走原有单笔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审批流程,只需在产品发行前进行备案登记即可。
  与此同时,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此前监管部门需要逐笔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不仅包括发行主体的资质,更重要的是对入池资产和发行规模等具体内容进行审批;而改为备案制后,产品的具体情况不再过多审查,监管部门只会进行常规性检查,提高了发行效率。
  “审批制时,银监会和央行审批一单证券化产品一般耗时大半年,最快也要花两三个月;改为备案制后,最快只要两周的时间。”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总经理钮楠称。
  不过,虽然此次已有27家银行获得业务资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发行“大户”国开行在内的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均“缺席”此次资格批复。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按照规定,前期已经发行过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银行会自动获得业务资格,此次27家获得资格的银行中大部分已在去年发行过资产证券化产品,且这27家银行全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是主管上述两类银行的银监会银行二部主导批复的。至于剩下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外资行等机构的相关业务资格,将陆续会由对应的主管部门批复发布。
  证券时报记者从所获得的批复文件也了解到,此文件在银监会内部也只发送给办公厅、银行二部、创新监管部。而据了解,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改为备案制后,主要由创新监管部的衍生处负责具体备案业务。这就可以佐证此次批复文件主要有银行二部主导,余下的银行一部、三部、四部会陆续发布批复文件。
  “首批获得业务资格的27家银行中,目前只有光大银行、恒丰银行、晋商银行和锦州银行尚未公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但能在资格批复名单,估计应该已有相关产品上报银监会并通过审核。”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说。
  按照银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证券化产品前需进行备案登记,已备案产品需在三个月内完成发行,三个月内未完成发行的须重新备案。
  自2014年后,资产证券化迈入加速发展快车道,去年全年银行间市场共发行65单总规模2770亿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而2013年、2012年分别仅发行了6单共157亿、5单共192.62亿元。进入2015年,业内人士普遍预计,随着监管部门简政放权、金融机构补充资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资产证券化会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中诚信国际近日发布研报预测,2015年全年发行总规模会在4000亿至5000亿元左右,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会在发行单数上占据半壁江山,交易所市场的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将呈爆发式增长。
责任编辑:李靓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