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为了国家安全,防止社会风险,稳字最重要
3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监管层一直用来控制风险的工具“涨跌停板”制度在两融下显得失效,风险变得不可预料,这对融资融券散户可能是致命的,鉴于中小投资人更加喜欢全仓买进股票,又没有对冲工具(包括以后的股票期权估计也会设立50万的开户门槛)。
6
实际上,将两融开户控制回50万以上无形中是一种倒退,两融业务等于原地踏步,但估计监管层看到的真实情况是不得不这样做。 两融散户(50万以下)的存在客观上助长了大盘的振幅(例如12月9日的波动,对于满仓的两融散户来讲可能就意味着一天30%甚至50%的亏损,在这样的波幅下,人的心理会因为恐慌而止损,而不断涌出的止损盘又加大了跌幅,上升时同理),最可怕的是两融散户连基本的对冲工具都没有(没开股指期货的资格)。 这次重提50万开户应该是监管层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估计最近很多中小资金的融资融券账户出现了大幅的亏损,而且亏损速度很快)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起码要将融资融券开户的资格与股指期货看齐,使得这部分账户理论上能够得到对冲。
5
特别是资产较小的账户,振幅的加大导致其风险暴露可能会更加极端。 为何这样说? 举个例子一个资产2000万的融资融券客户和一个资产20万的融资融券账户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不同, 第一,资产2000万的融资融券客户由于资产比较大,一般不会满仓操作一个股票,而资产只有20万的融资融券客户由于资产少,所以往往会选择满仓操作单一股票或单一板块股票。 第二,风险控制工具不同,2000万的客户在买入股票的同时还可以参与股指期货等工具对冲风险,而20万的客户连股指期货的开户资格都没有,对冲风险的意识一般也是比不上资产高的人的。
2
应该是这样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2
现在的问题在未来融资融资机制上的更新设计:
1,证券授信资格认证是否修改周期(每月结算或3个月或者直接修改为每日结算权益授权)
2,是否对授信账户设最低权限额度限制(门槛50万,账户保底不低于20万保持授权)
17
楼主说到了点子上
停止50万以下融资融券新开户
现有的到期了不再续期
这个对蓝筹炒作是致命的
市场应该是重回小盘成长股的炒作上了
1
你的逻辑很有意思。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6
这里不是一个慢不慢牛的讨论了,首先要看看金融安全和金融环境,有如当年的外汇保证金账户一样,监管层会掌握一个大数据,这是我们看不到的,这里包括融资融券账户的总体盈亏比例,账户的盈亏率等等,估计到去年12月头的时候,融资融券账户的风险还是可控的,让管理层放心的,但显然管理层有一次低估了国民的赌性,在12月9日出现极端的振幅之后,A股每天的振幅加大,并在其后一个月内出现多次诡异的日内振幅,如我之前所说,“振幅”是真正的“杀人利器”,会让很多融资融券账户的风险变得不可控,让整个市场的融资融券账户的总体亏损率和亏损比例急速放大,足以达到一个让监管层很担心的数字。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