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泉实业:从沂蒙山区到上海滩。
昨日公告已出,下定的人出现了,但是嫁过去做什么也许下一个公告也很难说清楚;
相比较上一次借壳重组,资产置换出去,新公司、新行业闪亮登场不同,
仅是大股东转让股权,但原来的资产都在,一般还是要动二次手术,
毕竟国内还很难出现巴菲特,现在有多少人知道伯克希尔其实就是个不断投资、投机的纺织厂。
不过这种买股权先放着,然后慢慢琢磨,一直就是老郑的路子,
艾迪西、
中科英华大抵如此,
因此这些股票的故事也格外多,反复讲,天天讲,有事儿没事儿都可以讲讲。
而对于江泉实业,有故事总比没故事好。点击率有时候就可以让股价一个时期保持红盘。
如果真的要做无用功,猜猜老郑往江泉实业里装什么,排除法是个路子:
首先,
杉杉股份旗下:服装、锂电池和投资。这个其实不太合理,就像只有一口锅,想着西餐中餐的钱都要赚,是在仅有一个上市平台下发展过来的无奈之举。现在已经明确告诉大家三个主营业务中,资源配置向锂电
新能源倾斜,实际体现也是34个亿的新资金基本投向新能源。服装对于老郑就像伯克希尔纺织厂对于巴菲特,主要是感情寄托,会一直留着。金融在杉杉股份中的主要作用应该是现金流的支持,以及卖出平衡年报业绩。
艾迪西:溢价39%收购,算是给超短股民派红包了。每年十七八个亿实实在在的销售收入,未来能装不少实业资产。何况老郑碗里有的是投资基金,像:磐石基金、华山资产管理、升阳资本、宁波杉杉创投、芜湖江东创投、龙田投资等,好的实业资产应该是企业家的标配,多少不限。
中科英华:故事最多,概念最热、最多。抛开现在的主营不说,另外的两个故事,稀土是长篇,中科院改革是超短。
除了以上这些上市公司展示的主营和市场传闻。看杉杉控股的主要版图必定要考虑它的金融。但这些好像分别归拢在不同上市公司的角落:
几个银行的股权、融资租赁、保理在杉杉股份;中融人寿股权在中科英华下面的全资子公司,乃至有人认为中科英华的故事还应包括保险借壳。
其它的金融和类金融故事当然还有很多。
作为一个版图不断扩大的企业家,也许需要将金融和类金融业务集中到一个全新的、唯一主业、可以全力做大的干干净净的平台。就像
中航资本之中航工业。
在这些资产目前尚未盈利或股权结构尚未调整完成的阶段,保留目前的上市公司资产,并随时准备处置变现,为上市公司年报做好表面文章,也许是个好的选择。
摒弃旧业,打扫房间往上市公司里装金融,其实
熊猫金控的老赵就正在走这条路。先天条件差,所以比老赵走的艰苦卓绝,让人钦佩。
但老郑愿不愿这么干,我们也只能是磨磨嘴皮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