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顿发展:实际控制人金融和文化教育资产那个事儿。
罗顿发展未来支撑股价演化的两个基本点:第一,1800亩地。这个事儿此前已经做了比较详尽分析,好处在于:任何海南板块、三沙概念、农垦和土地流转都可以拿这个说事儿。说句不好听的,永远不开发,就永远有故事;第二,“切实做好资本运作,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形成公司新的盈利点。”这话是5月29日余前代表公司表的态。李维用了三年完成绝对控股,自然是要把这个上市公司平台用好,这就有了讲故事的条件,而且可以脱离开那1800亩地,敞开讲、反复讲。抛开卖壳这条路,要推测罗顿的未来,有必要关注实际控制人李维旗下的现有资产状况,这就像搞对象,既然谁也看不透未来怎么过日子,比较靠谱还是看看对方的职业、品行,以及车、房、现金资产等硬货如何。
当初选定罗顿发展作为今年下半年的绝对重仓,看重的并不是那片土地,更重要的是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之外的资产,以及其本人的行业视野和与之匹配的资源整合与资本运作能力。拿这些条件来卡,李维都是佼佼者。再考虑到罗顿发展股价历来的“妖性”,我也就基本放弃在沪深两市探寻其它标的的兴趣了。
回到正题,按实际控制人自己说法,德稻集团旗下地产、金融和文化教育三大板块。但这个所谓的德稻集团中,各种夹杂德稻名字在内的祖、父、子、孙、曾孙等公司准确切中当前资本市场热点的同时,股权结构相当错综复杂,为此农夫本人周末静下心来抽丝剥茧,终于大道至简,以大家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完成这篇罗顿发展系列的终极分析。先看一下各大板块的执行公司情况吧:
地产板块:
北京罗顿沙河。注册资本3亿元,由德稻投资开发集团控股70.83%,这个德稻投资开发的前身就是在北京沙河项目中传出不少负面新闻的北京罗顿。之所以在这片主题金融和教育的帖子中提及不看好的地产,原因有二:第一次,能够与当地政府合作推进中财、北航天、外交学院的新校区建设,公司也要有相当的背景和底蕴;第二,这种经历可以保证在罗顿发展的那片土地运作上不会走弯路。
金融:
长城国泰证券。注册资本17.5亿元,德稻投资开发集团作为二股东持股31.45%。回顾李维逐渐上位厦门证券,最终攀上长城资产这个国内资本市场的巨无霸,给我们带来的信心就是:李维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以及与巨人对话后,长城资产这个大树带给李维继续资本运作的无限想象空间。大家都认为马云创造了
阿里巴巴,我倒觉得是孙正义打开了全球视野的窗户点化了了马云。
先看一下2010年厦门证券的股东情况吧。
大浪淘沙,最终钓得金龟婿,修成正果后的股东非常精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