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国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

15-01-12 13:59 2007次浏览
大阿生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朱敏:中国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大阿生

15-01-12 14:22

0
朱敏开始重新理解中国,寻找商业上的具体定位,重建人际关系网。他将从2005年归国到2007年网讯被收购这段时间称为“基本学期”。有时合伙人提醒他:“老朱,收购ST成城这么笨的事你又做了?”他拍拍脑袋“对不起,忘记了。”

 
大阿生

15-01-12 14:20

0
 朱敏曾以数百万美元投资于宋朝弟的科利华教育软件技术公司,这家因成功运作《学的革命》而辉煌一时的企业于2005年的最后一天退市,主业营收为零。朱敏在宋朝弟几乎走投无路之前伸出手,然后也被拖下水。他并不觉得被宋朝弟欺骗了。朱认为没有扶持起科利华的原因在于双方心态都没有调整好,自己还在为硅谷的事牵肠挂肚,宋朝弟则对资金的需求太迫切了,拿了钱之后频繁调整战略。
大阿生

15-01-12 14:19

0
朱敏: “我是非常喜欢发现边界的人,在这里成功,就会伸出脚去试探最优化的投资点在那里,比如在企业需要一千万美元时投进去了,很顺利,就想能不能早点进入只投五百万美元呢?也许更早一点只投两百万美元都能成功。”他不无遗憾地说,“当时信心太足,继续往边界边上走,希望不会掉下去,结果发现那里是悬崖,比较痛苦。”

 
大阿生

15-01-12 14:17

0
回国之后朱凭直觉试探性地投资了几家企业,全部用自己的资金,感觉很顺利,其中包括为移动用户提供“空中充值”服务的连连科技以及母婴用品销售商红孩子。NEA方面过来看过后说很不错,增值空间很大,朱敏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与NEA各出资50%成立赛伯乐投资公司ST成城 600247 浮出水面,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大阿生

15-01-12 14:16

0
回国前朱敏带着一个问题:ST成城,中国企业以怎样的方式走向世界最有利?是通过制造业去海外兼并收购,还是通过输出渠道与服务?他选择后者,因为“中国正在由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慢慢转化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蓝领经济会变为白领经济,这个过程中基于高科技的现代服务业将进入春天。”

  他曾仔细盘算过自己的砝码,首先袋中有钱,再者手中有资源,最重要的是脑海里装满了宝贵的创业经验,他兴冲冲地要完成三个角色转变,从以美国为主到以中国为主,从企业家变为投资家,从IT产业进入更广泛意义的现代服务业。20年过去了,他仿佛还是那个能在一分钟内点燃别人情绪的-------朱敏。

  
大阿生

15-01-12 14:13

0
重新理解中国----朱敏

  思科与网讯的交易公布之后,朱敏知名度突然提高,他随即发现自己被置于一个并不准确的座标系中,他很想大声告诉别人:我不是VC。“不打算和沈南鹏这些小兄弟抢资源,我投资的概念是培育一代完全不同的中国企业。”

  
大阿生

15-01-12 14:10

0
朱敏,59岁,浙江宁波人,36岁之前在中国曾从事的职业包括:农民、建筑工人、乡镇企业厂长、冰箱厂工人,36岁之后在美国做过公寓管理员、园丁、电脑工程师等。1991年在硅谷创建Future Labs公司,5年后以1300万美元出售,之后创建WebEx(美国网讯),2007年被思科以32亿美元溢价收购。
大阿生

15-01-12 14:10

0
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已不似20年前那般割裂,两个世界的相互张望、交流与了解更加频繁、深入。无论是工作语言还是思想观念,无论是技术起点还是资本平台,此“世界”与彼“世界”都在日益紧密地结成一片。硅谷的资本、技术与商业模式如水银泄地般铺向以色列、台湾新竹、上海、北京,适逢二三十岁的中国企业正普遍受困于成长的瓶颈中,这两个世界的相遇与连接,会揭开比前二十年更加精彩的篇章。朱敏们的故事,不再徒具遥远的意味。
大阿生

15-01-12 14:09

0
朱敏---推向本土读者视野的时点到了。

  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来,中国大陆背景出身的创业者在硅谷创办的企业陆续结出硕果,前所未有,要么上市后企业达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市值(如陈宏创办的Gric),要么以几十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世界级公司(邓锋创办的NetScreen在2004年卖出40亿美元,朱敏创办的网讯在2007年以32亿美元卖出),如仅以数值衡量,这些收购案的量级轻易超过联想收购IBM PC部门(17.5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将企业上完市、或者卖掉企业后,这批人开始前前后后地回到中国,以不同的方式与切入点启动他们人生中的第二轮创业。和数年前以张朝阳为代表的海归留学生创业者不同,朱敏、陈宏等人归来时是已经在海外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背后的资源、对本土商业的影响,起码从起点上就比前些年的海归留学生高出许多。

  去国已久、中国巨变,此番归来,他们势必经历又一次culture shock,他们在中国的再创业,不可能人人一帆风顺、一击而中。
大阿生

15-01-12 14:06

0
朱敏的目标是“培养创业的企业家”
一年里要接触百余家公司,可能让朱敏一掷千金的只有区区1%.“我看重的是一种feeling(感觉),”除了对于创业者本人的良好评价之外,三个月至半年的市场调研、分析比较、对整个公司及其团队的全面考察也是朱敏必做的功课。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