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稳增长促团结结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国内新疆等西部有望迎来逾十万亿超大规模基建投资

15-01-06 12:28 2709次浏览
秦龙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国务院去年底已批准总投资额逾10万亿元人民币的七大类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今年投资超过7万亿元。

  知情人士:中国今年加快推进逾7万亿元人民币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据彭博新闻社报道,据一位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中国国务院去年底已批准总投资额逾10万亿元人民币的七大类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今年投资超过7万亿元。

  据了解,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这七大类投资包含400多个项目,今年开工项目预计约300个,旨在通过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当前经济增长,确保投资继续对今年经济增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具体项目已下发至各地方政府,有些项目去年底已经开工,投资资金预计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银行贷款、国有企业以及私营部门等。

  资料显示,这七类项目包括: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等。

  截至发稿,国家发改委没有回复彭博新闻寻求置评的传真。

  ------------

  以基建投资促稳增长

  年底,国家发改委又忙碌了起来,仅在12月22、23日两天就批复了8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到2346.26亿元。截至12月24日的统计数字,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额已达1.56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集中于新疆西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的不便对当地的发展形成了瓶颈效应,因此这些项目的兴建深受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欢迎。但国家发改委之所以会在年底之时加快投资项目审批,除了有这个动力之外,更迫切的期望是通过一些基建项目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

  2014年的经济运行,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是经济增速下行势头难以扭转。尽管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但就近期的实际情况来看,似乎效果不大,今年GDP增速低于年初确定的7.5%的目标,已经基本上没有悬念,而2015年的GDP增幅,普遍认为已调低至7%。但问题是,如果市场疲弱的格局不变,明年是否能保住7%的GDP增长率,仍是一个不能让人放心的问题。因此,发改委推动基建项目上马,其更为直接的动力是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上马,来保住明年7%的GDP增幅。

  通过投资稳增长,在近20年的经济运行中已经屡试不爽,一个或一批项目的上马,对深陷产能过剩泥潭中的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都会产生提振效应,还将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它带来的都是GDP数字的直接上升。因此,每当经济指标提升乏力,政府最简便的办法就是上项目。但是,这种投资扩张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在投资扩张之下产生的信贷压力,都使社会经济不堪重负,因此,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现在政府对继续通过扩大投资来提升GDP已经表现得很慎重。但是,一方面是投资出现了收缩,一方面是经济转型后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尚未建立,因此,投资扩张仍然是一个难以放弃的“拐杖”,而具体来说,就是要保住一个增长目标,前几年曾经流行过“保8”,明年的任务无疑是“保7”。

  但是,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只是为市场的运行提供了一个物质基础,如果经济缺乏持续上升的动力,这些掷下巨资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可能反而会成为拖累未来经济增长的负担。西部地区的交通设施,相对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但这并不是只要改善了交通设施就能改变的,相反,在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建成以后,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反而很可能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多年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中等城市盲目上马了不少机场,如今有不少却因为客源缺少而闲置,地方财政却不得不为其支付维持营运的资金。最近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收费公路账目出现亏损,引起舆论质疑,其实对于大量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来说,由于来往车辆稀少,收费菲薄出现亏损是可以预料到的。

  基建项目大规模上马,能够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明朗,而那些投入了巨资的基建项目完成以后能够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其答案却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但是,这显然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问题。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战略以及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立的经济发展方针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在进行新的调整,经济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因此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不仅要起到稳增长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和落实,使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竞争力有所提升,特别是要充分考虑项目完成后的市场效能,使其成为提升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不是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沉重负担。

在稳增长压力下,2015年投资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地方政府也需要在“钱途”上动些脑筋。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曾明确表示,对于一些收益较好、较稳定,而且未来收益渐涨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更多通过公私合作,即目前热门的PP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投资存在效率下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消费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投融资改革也提上日程,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等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多地也正加紧推出政企合作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2014年推出的PPP项目已达近8000亿元,政企合作的大幕正逐渐拉开。

  银河证券报告认为,PPP模式将引入海量社会资本,原则上只要项目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就能够借助社会资金对其进行投资,不再受制于地方政府财力规模的约束,规模由“有限”变为“无限”。

  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PPP模式在铁路、公路、轨交、体育馆、医院、市政环保、地下管网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地方政府对于这类项目的兴趣也很大。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近日表示,若要每年实现900万?1000万的新增就业,需要GDP实现大约6.5%的经济增速,这是中央对经济增长的底线要求。但从各方预期来看,还是7%左右比较合理。民生银行 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则认为,从未来6年、也就是2020年为时间节点来看,GDP年均增速控制在6.6%左右是经济增速调整的合理区间。

  稳增长的变与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适应新常态的“调速”,并不等于被动跟在经济形势后面不断调降目标。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详细阐述可以发现,其九个特征无一不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实际上为中长期经济持续增长指明了道路。

  从短期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而在2013年的会议中,“稳增长”并没有作为独立一项列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也反映出稳增长力度将提高,不会过度刺激,但必须能托住底部。”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也是最近两个月国家发改委密集审批项目、中国人民银行超市场预期降息的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对“稳增长”并不陌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曾出台经济刺激措施以稳定经济增速。记者采访发现,新常态下的“稳增长”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与过去一样,投资要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基建仍是重头戏。在目前的投资格局中,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分别占据约20%、25%和30%的份额。“制造业产能过剩,市场没有动力再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甚至走向个位数,所以基建还是主要拉动因素。”上述发改委人士说。

  数位市场人士预测,2015年基建投资将加码,增速达到20%左右。鉴于当下稳增长要和长期需求相结合,未来核电和高铁项目投资可能将进一步提速。

  第二,与过去多年不同,房地产不再是投资这架马车的重要选项。在房地产市场哀鸿遍野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2013年做法,没有再提房地产,说明依靠房地产拉动投资、拉动经济的调控模式将得到扭转。

  第三,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也将迎来巨大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将出现“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特点。

  第四,外向型经济也将以新的模式呈现。中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转化是新常态的特征之一,但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秦龙

15-01-07 19:18

0
据新疆网报道,2015年,新疆计划安排重点项目290项,其中在建项目230项、新开工60项,完成投资达数万亿元。这是记者从新疆发改委召开的新疆系统会议上了解到的。
  新疆将抓紧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对乌鲁木齐的建设规划被提到重要位置。包括提升乌鲁木齐国际互联网节点地位;完善乌鲁木齐陆路港信息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有力支持;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市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努力把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综合保税区,为建立"中国-中亚自贸区”创造条件。
  新疆发改委主任张春林表示,2014年,新疆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万亿元以上的目标,2015年将继续保持投资优势,完成投资达数万亿元。

2015年的重点项目,依然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领域。包括加快建设阿尔塔什等大型水库和15座中型水库,着力推进新疆叶尔羌河防洪工程;全面建成哈密至额济纳铁路、北屯至阿勒泰铁路、乌鲁木齐绕城高速(东线)公路、且末机场、和田机场、富蕴机场等;力争新开工建设将军庙至哈密(三塘湖、淖毛湖)至柳沟铁路、阿勒泰至富蕴至准东铁路、吐鲁番至小草湖高速公路、喀什至疏勒高速公路、莎车机场、若羌机场等;开工建设"疆电外送”第二条特高压直流1320万千瓦配套电源、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等项目。
秦龙

15-01-07 09:15

0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率仅为7.3%,创下22个季度以来的新低。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转变。数据公布后,市场大多机构机构认为2014年的经济增速将难以达到7.5%,并预测明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将设定为7%。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的一大任务即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2013年,“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国外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54.4%、50%、-4.4%,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充分、居民收入水平不可能短期内迅速提高、国际经济缓慢复苏的情况下,消费、外贸很难提振经济增速,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性凸显。但是投资的形势依然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固定资产的同比增速仅为15.8%,增速创下自1999年以来同期的新低,稳投资的任务异常严峻。

  发改委作为主管固定资产投资的部门在去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分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七大工程包的遴选及进展情况。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七大工程包)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工程,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追上时间

15-01-07 09:04

0
这一轮炒的就是政治
秦龙

15-01-07 08:53

0
光大证券认为,对于投资而言,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下最为受益的还是国内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企业。这源于“一带一路”与中西部开发等区域规划的叠加效应。
秦龙

15-01-06 14:35

0
发改委批复的这些项目将对稳增长起到明显作用,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股应该是具有“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概念的基建类股票。国金证券财富中心分析师黄岑栋看来, 从这一次发改委的动作来看,也确实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发改委批复项目的力度以及金额都比较大,但是从它这些项目的批复的具体项目内容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基建为主。从西部开发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可能对新疆地区,包括西藏地区,一些城投建一些公司,我们有可能值得更加的关注,比如说新疆城建西藏发展这些城建股地区发展的个股,我们觉得可能比较受益。另外是“一路一带”,“一路一带”我们还是比较关注,尤其是一些港口类,包括西部地区有可能是新疆地区符合“一路一带”的上市公司,也可以进行关注的
秦龙

15-01-06 13:30

0
两个月连批近万亿元基建投资,先后出台全面降息等若干重大政策,并派出8个督查组督查稳增长等政策落实情况……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年末掀起稳增长高潮。在10月以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35个基建项目,包括28个铁路、6个机场和1个深水港项目,总投资约9761.71亿元。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去地产化”,地产投资在持续下滑。专家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暖风”下,再叠加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未来经济回稳可期。
11月PMI创新低
国家统计局12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观察者网注: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创出8个月新低。
此外,11月汇丰制造业PMI也出现回落,50.0%的终值为六个月以来最低点。其中,出口订单增速滑落至近5个月低点。
官方和汇丰PMI数据双双回落,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内外需均出现放缓,另一方面,11月北京APEC期间多地企业停工也对生产有一定影响,两项指标都向荣枯线逼近,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最近一次批复是在11月28日,当天,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叙永至毕节铁路项目、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八达岭越岭段工程等3个铁路项目,以及甘肃省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总投资约达510.12亿元。
“项目批复如此密集,投资金额如此之大,显示出基建投资确实在加码。”申银万国研究所高级宏观研究员郭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去地产化,地产投资在持续下滑,政策推动基建投资加码,以对冲地产下行影响,同时也为稳定明年的投资打下基础。
中信证券分析报告预计,在短期经济承压的背景下,预期后续基建领域的项目还将放出,四季度基建投资也有望从目前21%的水平回升至25%左右,从而有效对冲地产投资下滑的负面影响,预计四季度投资将回升至17%左右,使得今年经济平稳运行在7.4%左右。
  最近一次批复是在11月28日,当天,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叙永至毕节铁路项目、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八达岭越岭段工程等3个铁路项目,以及甘肃省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总投资约达510.12亿元。
“项目批复如此密集,投资金额如此之大,显示出基建投资确实在加码。”申银万国研究所高级宏观研究员郭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去地产化,地产投资在持续下滑,政策推动基建投资加码,以对冲地产下行影响,同时也为稳定明年的投资打下基础。
中信证券分析报告预计,在短期经济承压的背景下,预期后续基建领域的项目还将放出,四季度基建投资也有望从目前21%的水平回升至25%左右,从而有效对冲地产投资下滑的负面影响,预计四季度投资将回升至17%左右,使得今年经济平稳运行在7.4%左右。
秦龙

15-01-06 13:25

0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