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一带一路”将带来重大金融机遇
中国银行(
601988 )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601988)行长陈四清23日在第四届中国贸易金融年会上表示,新常态下我国贸易金融环境面临新变化,"一带一路”为金融企业带来了诸多机遇。
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球经济形成分化格局,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进入新常态。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加快,中国政府将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贸易金融的发展会出现新的机遇和新的空间。
新常态下我国贸易金融环境面临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要素禀赋的改变,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一是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以消费驱动为主转变;三是发展模式由要素投入型、粗放型向创新型、集约型转变。
陈四清表示,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贸易金融环境面临以下几方面新变化。
第一,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比重高达30%。2014年前三季度,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3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高于货物贸易增速6.9个百分点。同时,对外贸易更加便利化,京津冀、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全面启动通关一体化,大幅度节省企业通关成本。
第二,"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助力外贸发展。"一带一路”将坚持经贸先行,结合沿线国家产业特色,一国一策发展特色产品贸易、生产加工和基建合作。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贸易额接近7万亿元,占同期外贸总额的近四分之一;同比增长7%左右,增速高于同期外贸总额3.6个百分点。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贸易规模还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双边和多边自贸区建设进程加快。2014年11月,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完成实质性谈判。截至目前,我国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对外自贸协定的签订,必将有助于我国外贸稳定较快发展。
第三,人民币国际地位有望继续提升。过去几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未来几年人民币国际化将继续快速推进,并且将进入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同步推进的新阶段,实现由跨境循环逐步向离岸循环的跨越。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10年,人民币或将成为与美元、欧元并列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极。
新形势下贸易金融面临新机遇
他认为,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对外贸易新格局拓宽贸易金融市场区域。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贸易结构的升级,我国与世界经济特别是与亚太、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互动融合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也不断提升,银行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区域和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在跨时区、跨国家、跨币种等维度上的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和担保等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将带动利率汇率风险规避、跨市场投资理财等贸易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这也为中资银行获得大量海外企业和个人客户资源、打入海外主流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一带一路”激发贸易金融业务新活力。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是扩大开放、加强合作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进一步推进,相关贸易规模和对外投资将进一步提高,将为贸易金融在助推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方面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引领贸易金融发展新方向。随着人民币在境外流通量的增长、被境外主体接受程度的提升和多个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形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快速增长,2014年全年,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7.6万亿元,同比增长47%。这意味着与人民币相关的贸易金融服务需求在增加,中资银行可以通过人民币服务获取大量的离岸客户,进一步带动相关贸易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国际
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将有可能引入人民币计价,这为中资银行深度参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创造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将对我国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带一路”开创贸易金融发展新空间
陈四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贸易金融将依托我国强大的贸易规模和地位,发挥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特点,以"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为契机,开创发展新空间。
第一,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贸易金融服务升级。"一带一路”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立足点。我国商业银行要扩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规模,促成沿线产业和贸易合作;积极介入标志性合作项目,关注"走出去”企业及其境外的交易对手,做好全交易流程的结算、融资、担保、风险管理等服务;与沿线国家金融同业建立全面代理行关系,加强在汇兑、结算、融资等领域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工具和方式,促进服务升级。
第二,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加快相关产品创新。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加快开发人民币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产品、外汇交易产品与人民币跨境现金管理产品;积极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推出更多的人民币直接交易品种,拓宽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同时,发掘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套期保值等业务机会,推动人民币进入国际大宗商品计价交易体系。
第三,加强各类风险防范,实现贸易金融稳健发展。商业银行要始终坚持"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的基本原则,加强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调查和审查;要顺应监管导向,合理设计交易流程,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要重视跟单信用证、保函等传统贸易结算工具的风险缓释功能,以此弥合新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信任缺口;要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从单一客户、单笔交易的风险管理转向综合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同时,还应制定完备、规范的贸易金融业务操作规程,实现风险管理的各司其职、分工制约。
第四,加强相关环境建设和监管协调,助力贸易金融科学健康发展。从多个方面尝试开展信用环境、政策环境、金融运行环境的建设。例如,设立多样化的"走出去”风险分散机制,分担商业银行的后顾之忧;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实现本币与外汇政策、银行与
非银行业务监管原则的协调;建立贸易违约信息沟通机制,为制定有关标准和优化监管政策提供有益参考等。(2015年01月23日 YUNVS.COM摘于 上证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