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qs8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昨天中国气象局揭晓了“2014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APEC蓝”入选2014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北京人民对蓝天的渴望可见一斑,似乎连续一周的的蓝天都成为了一种奢望。但APEC会议结束后,工厂复工、车辆复驶,北京的蓝天再次面临雾霾笼罩的尴尬,百姓的生活品质受到影响,心情也受到影响。
先说说雾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据有关研究报告称,大量的燃煤、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周边区域工厂排放气体共同促成了一次污染并部分通过化学变化在大气中产生了二次污染,再加上大气变暖的气候因素,以及北京市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构成了不利于雾霾消散的条件,使得北京的雾霾问题逐渐严重。
可以看到,雾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单一条件造成的,因此雾霾的消失也不是一招一式可以解决的。要长期拥有“APEC蓝”,需要个人、企业、科研机构、政府多方共同努力,从雾霾形成的多个源头进行监控和治理,要用“组合拳”出击,“一刀切”、“一招鲜”的方式不一定可取。
因此,作为公民,从个人角度,司机可以养成一些良好的驾驶惯,比如在等红灯较长时间时熄火或挂空挡,不着急的时候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从企业层面,一方面生产制造型企业要尽可能节能减排,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多创造一些绿色节能产品,既为客户节省费用,也为环保做出贡献;从科研机构层面,要尽可能的理清雾霾的形成机制,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从国家层面,建议进一步出台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及处罚机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控制力度,从源头上降低雾霾发生频率。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逐步改善的,而眼前我们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对雾霾进行精准的预报预警,起到更好的告知责任、尽可能的帮助公民有选择的安排出行。例如:“APEC蓝”的实现就参考了曙光公司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科院大气所联合研制的预报预警系统的数据,通过曙光高性能计算机与雾霾分析模型及相关软件相结合进行数据分析,供政府部门参考和进行决策。提前得知雾霾情况,找到雾霾成因,并及时实施防霾措施,在有效时间内确保雾霾不再形成,确保“APEC蓝”在会议期间的如约而至。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城市的环境成为决定城市发展水平、城市人民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因素。通过科技与政策的结合,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不仅可实现对一个城市未来环境的预测,有助于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更可以让久违的蓝天白云再多一些,让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再高一些,也许,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智慧”城市。
惜别2014,迎接2015,让我们共同携手,重见“APEC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