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然后趁机认个怂,因为我很少在论坛上发言,所以低估了需要发贴的频次,才过了两个月就用了3个帖子,5个帖子无论如何是不够用了,不过幸好也不是什么名人,大家就多包涵吧,哈哈。
按国际惯例需要总结一下2014年,其实牛市可总结的不多,简单复盘一下吧,算是有个交代:
阶段一,去年就重仓的一只中小盘,大概年初从不到8元起步,10月在11元多分批清仓;
阶段二,7~9月牛市确认,大幅度追加本金投入(大约是年初资金的2倍以上),并开通融资,重仓
中国建筑 ,少量银行股(平安+农行),当时总仓位的比例印象中大约是建筑:银行=75:20;
理由很简单,中国建筑是当时大蓝筹里最低估+行业最安全稳定+最确定性的股票,有没有之一我不太确定,但即便有,它也至少能排进前5名。满仓和融资成本大约都在3.2~3.3元左右。
阶段三,四季度蓝筹一路猛涨,尤其是中国建筑很幸运地出现了马歇尔概念(或者一路一带)+估值修复双击,为了保持一定的融资幅度,加仓了银行,收盘目前大约是建筑:银行=55:40,一直有少量不到5%的其他股票,就不提了。 最后全年绝对收益率164%,因为资金追加在三季度,如果按基金经理的算法估计应该高很多,毛估应该在250%以上,但是对于散户,绝对收益才是唯一有意义的,所以就按164%算吧。唯一的遗憾是因为对融资的不熟悉和本能的谨慎,融资杠杆不够,舱位一直保持在120%~140%之间,所以本可以挣得更多,不过投资哪有不遗憾的,14年下半年几乎拿到了54张牌里的两王四个二里面的两张牌,只能感恩。
好了,接下来说一说15年,我们无法完全拨开未来的迷雾,只能尽最大的可能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前提逻辑是我的第3贴,散户会越来越难,不但容易亏损,更难跑赢指数,因为从各个角度来说,中国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走向成熟市场是必然且不可逆的,像以前牛市那样所有股票都齐刷刷一年涨完多少多少倍,市场不允许,国家也不允许。如果明年不考虑杠杆,我还能像今年大幅度跑赢
上证指数 吗?我自己是没有这个信心的。
我想了想自己可能的几个选择,站在巨人的肩上要容易很多。
选择一:痴傻呆萌型选手,这类选手的特点是,年纪偏大,资金量已经很大(大城市上千万小城市大几百万,只是打个比方),智慧、心灵、经验都足够强大,傻乎乎的持有比如银行]股这类,不融资或者很低比例融资,虽然收益率不一定是最高的,但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人家的心理是,我没有牛市就该有的都有了,牛市我一个月看一次盘,一年操作一两回,翻3倍下来就退休养老了,跟你们这些一天看10个小时,一年忙活300天的孙子们瞎搅和啥,你翻8倍才能到我一个零头,瞎忙活半年一棍子又打回原形了。 这类我估计是不行了,资金量不够是最大差距,经验和修炼也不够,卖萌也要本钱呀。
选择二:类指数型选手,巴菲特已经说过了,散户最好的选择就是持有指数,我甚至几乎可以确定,如果我选择上证
50ETF ,再加一个安全的杠杆,比如我目前这个水平的,15年我可以跑赢绝大部分选手。未来可以再从其他指数里做一个选择或者组合。选择三:战略交易型选手,不是每天搞进搞出做短线,而是战略型换舱+战略型选股+做差价,譬如年中从创小板转向大蓝筹,譬如今年潜伏中国建筑,做差价的原因是牛市的震荡会很大,14年其实基本没什么震荡,15年估计会很吓人。这类选手收益率会很高,但是要求与难度也很大。
那么我自己的选择大概是这样的,先卖萌,因为手里拿了一副好牌,估值也没修复完,毕竟大家还在看PB,还有一大票人坚决不承认牛市,还可以卖一阵子萌,边卖萌边降低杠杆,然后看看是走二还是走三,待定吧。
啰里啰嗦了一大堆,大家伙儿将就着看吧,后面想到什么再补充,
元旦我再读一遍圣经,今天下午就开始。 最后祝福大家2015年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账户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