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江淮动力000816=农机+农村电商+农业信息化

14-12-23 21:42 6511次浏览
yany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江淮动力确立农机产业定位 实现从配套动力供应商向农机装备提供商转型

2013年3月,公司拟以4.72元/股的价格,向控股股东江苏江动集团有限公司定增不超3.3亿股,募资不超15.58亿元,用于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配套农业机械用发动机项目,超出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预计建设期为3年,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为玉米收割机、100马力拖拉机、100马力以上水田用高档拖拉机、纵轴流水稻收割机、喷药机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装配,覆盖件冲压焊接、涂装,变速箱金加工及装配,技术中心,厂房土建及公用工程等。配套农业机械用发动机项目预计建设期为3年,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为农业机械配套大马力柴油机、轻型多缸机、双缸汽油机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发动机缸体、缸盖铸造(压铸)、金加工,发动机装配、试车、油漆,厂房土建及公用工程。此次定增用于投资农机产业也是公司确定产业定位,实现从配套动力供应商向农机装备提供商的转型。
打开淘股吧APP
18
评论(4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yany

14-12-24 00:29

0
 全国淘宝村增至211个 农村电商或步入大繁荣时代
中新网杭州12月23日电(记者 赵小燕)23日,阿里研究院“第二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正式发布《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已发现淘宝村数量增至211个,同时全国涌现了19个淘宝镇,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正在深刻改变中国农村的面貌。

  这些淘宝村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河北等10个省市。其中,浙江62个、广东54个、福建28个、河北25个、江苏24个,这五个省已发现的淘宝村数量在全国占比超过90%。同时,中西部首次出现了淘宝村的身影,来自四川郫县的2个淘宝村、来自河南和湖北的各1个淘宝村进入了淘宝村大名单。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表示,无论从淘宝村数量、涉及网店总数、就业人数来看,淘宝村都正在步入“大繁荣时代”。从最初的3个淘宝村,到2013年进入统计视野的20个,再到2014年的200多个,淘宝村已然“破茧成蝶”,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本次大会,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了针对淘宝村的三大扶持措施,包括信贷、培训和推广等三方面。

  在信贷扶持方面,蚂蚁金服集团将为入围2014年中国淘宝村名单的农村,给予优质卖家授信支持,并将立足长期,探索在卖家经营和消费方面为淘宝村提供一揽子金融支持方案。“通过在资金方面加大对淘宝村的支持力度,蚂蚁金服希望扶持更多的淘宝村浮现。”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俞胜法表示。

  在培训扶持方面,淘宝大学将开展“淘宝村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并从推进知识下乡、搭建农村在线学平台、培养农村淘宝讲师三个领域入手。“通过以上三个领域的工作,淘宝大学希望大力推进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解决农村电商基础人才极度缺乏困境。”阿里巴巴集团资深总监、淘宝大学负责人步惊云表示。

  在推广扶持方面,淘宝天天特价将推出针对淘宝村卖家的专场活动,包括定期特色淘宝村推广、专门活动板块、地方政府联合推广等方式。“淘宝天天特价的核心使命就是扶持中小卖家成长,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网商群体也将是淘宝重点扶持的对象。”淘宝营销中心事业部总监家洛表示。

  未来,淘宝村和“千县万村”计划,共同构成阿里农村战略的“双核”。2014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千县万村”计划,宣布将在未来3-5年之内,投资100亿元,建设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在淘宝村大面积崛起、阿里发布淘宝村支持策略的背景下,“千县万村”和“淘宝村”将形成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战略的掎角之势,前者以拉动农村消费为先行抓手,后者以农村卖家为核心,从买和卖的角度分别推进,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互联网化
六岁看股

14-12-24 00:19

0
农业今天应该走低。为明天的起来。我准备好啦。
股之名

14-12-23 23:52

0
幸好收盘买入。。。等待明天庄家的惊喜
pestkill

14-12-23 23:42

0
现在被套7个点,要补仓作t吗
yany

14-12-23 23:37

0
目前国内的农业模式已经面临转折关口。以往的土地细碎化、农户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农业副业化、生产非粮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力成本的继续上升以及城镇化的发展,这一问题会急剧加大。
 
以目前现状,唯有发展现代化农业,改变农业经营体系,实行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组织实行集约化发展,以及不断提高农业自动化、信息化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人力成本等措施,才能解决目前国内农业面临的诸多棘手问题。
 
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机械自动化、信息化也是发达国家目前正在运行的模式,以美国例,其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该模式,到目前有80%以上的农户都已经采用包括GIS地图、农机自动化、农作物信息采样、产量分析等信息化产品,其农业人口目前以下降到不足300万人,占总人口2%不到。日本农业人口比重目前也已经下降到4%左右。而国内目前比重惊人,占到一半以上。所以要想实现国家发展,这是最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首要问题。
 
所以中央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一号文件均是以三农为主题,从基础建设、提高生产率、技术推广、机械化、信息化一直到13年的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和14年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江淮动力收购的上海农易正是专业从事农业信息化领域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的企业。目前主要有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农易物联网、农易云平台三大类业务。
1、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
食品追溯是通过传感、二维码等无线射频识别以及视频监控、农残检测等技术队农产品从源头、流通、终端进行覆盖,形成数据对接。是控制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上海农易的溯源产品体系涉及蔬菜、水产、生猪、奶牛、水稻、花卉等很多领域。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负责当时世博园的食品蔬菜的供给安全。
2、农易物联网:
物联网是上海农易重点发展的一项业务,可细分智慧大田、智能温控大棚、水产养殖、畜禽屠宰加工、农业机械五大领域和配套的自动冷链运输。
大田、水产养殖、大棚:主要通过传感等各种检测仪器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控,再通过网络和云平台对接。主要可以形成对天气、灾病疫情、土壤、农作物生长周期等各项指标的即使报备和了解。以及通过智能控制完成灌溉,喷洒、温度调节、投喂等各种作业。
 
畜禽屠宰加工方面是通过射频、二维码,车用定位系统等各种监控设施对屠宰检疫、经营者、单证追溯、配送结算、车辆运输、数据上报等流程进行管理。可控制产品安全,精准市场投放,提高中间环节效率。
农机物联网目前主要是上农信基于北斗自行研发的GPS定位系统
 
3,农易云平台:
通过上农易的终端硬件产品以及软件对用户提供的如农业电子政务、各项农业数据查询、虫病疫情预警、处理知识、天气等各项数据的查询。
 
上海农易2005年上海成立,10年开始进入江苏、四川、山东、福建、内蒙等省开始推广。目前上海地区的业务收入占比最大,2013年收入6500万,净利润900万。其中上海占90%左右,其他地区10%上下。从产品种类和销量比较,上海农易目前是全国农业信息化领域中数一数二的企业。目前在上海信息农业市场中所有的大的平台全是上海农易所建,因此其他的企业、技术进入都要按照上海农易的标准进行。目前上海农易拥有105项著作权、21项专利、7项高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认定等知识产权。
 
上海农易之前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上市,依靠融资来推广目前业务和后续发展。因之前江淮动力在盐城与上农易有过农机物联网业务方面的合作,以及江淮动力和上农易在客户类型上面有重叠,再加江淮动力也有发展农业物联网的战略布局,所以进行了股权收购,达成战略性合作。
 
目前上农信的发展方向是依靠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势以及销售网络和上农易的技术优势在全国实行推广,建立全国性平台。今年4月,江淮动力对集团公司非公发行3.3亿股。募资15.5亿。加上之前的现在共有20亿现金,其中10亿将专门投入到收购的信息化农业方面。另外10亿主要投入农业装备等终端领域。
 
10月22号,收购之后的上海农易下属公司上海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信息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签订《“农业云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书》三方主要将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进行关键技术研究、行业标准制定、应用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合作。
同时:江淮动力将准备和上海农信以及西藏德尚创投公司合资设立专门的物联网公司。目前已通过股东会决议。
 
综上所述:在农业物联网、信息化领域上海农信从资本、技术、合作、人才、品牌等各方面均已占据有利位置。
 
江淮动力目前在中小功率农装产品领域有一定的优势,产品种类齐全。在中大马力产品线方面2013年已经完成各项前期工作,今年将开始面向市场。至此产品类型已涵盖大中小功率和多个领域。在销售网络上面2013又新增了400多个网点。10亿的新资金投入后,产品线和销售网络还会持续增加。
 
现在的农机装备市场国内外品牌众多,市场供给过大,面临很大的竞争,再加上是传统制造业,所以整体毛利率都很低,如果发展高附加值的农机装备以目前的技术,最主要是以目前国内农业市场的消费水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又难以拓开出市场,且耗资巨大。
因此如果单方面的发展农机装备业务,基本上很难实现业务量的大幅度提升
 
收购上海农易后:
江淮动力的农装产品和上海农易的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均是农业用户的需求,因此两者有很高的市场重合性,可以形成协同效益。
 
国内农业物联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市场目前基本上一片空白,以及形成有效市场的基础目前已形成并逐渐加强。所以在这一领域做市场的占领和推进相对比较容易。再者收购的上
农易是该领域龙头,实施起来会比其他的竞争对手更快。
所以以信息化、物联网来占领市场,然后和农机装备业务形成协同效益,会直接数倍放大目前江淮动力的市场份额。
 
现在上农易在国内农业物联网行业已有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在上海也有了成功的经营模式和很大的市场,接下来将着重建设上海以外的市场,其规划是两年内将上农易产品、服务推广值十个省份。开始针对的用户大多数是政府,因在上海有成功的模式,且在业内有一定主导权,因此推广起来成功概率较大。接下来主要是做农户的推广,农户中主要是合作社类型的组织。这也是上农易将主要发展的用户类型。另外在推广中江淮动力分布在全国的销售网络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上海已经相对成熟,上海的用户中政府和农户各占一半。其中收入来源有针对政府、大型农业组织的农业信息系统集成收入和软件销售以及针对用户的服务费用。其中系统集成收入占比最大。
 
当全国性的平台建立起来之后,再配套江淮动力本身的农机物联网会给公司整体带来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包括系统集成、软件销售、信息服务、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农产品食品安全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广告、农机装备租赁、销售、等等一些列的衍生业务。
 
最直接的是将会大幅度提升目前农机装备的销量,当大的平台形成之后,更多的农业组织、个人用户加入进来后,对于公司物联网用户所需的农机装备完全可以采取厂家直供的精准对接,会大幅降低价格,甚至可以采取零利润售出,然后每月收取其配套的信息、软件等服务费。
以及低利润或是零利润售出农机主装备,然后销售相关的配套农机具。
总之,当大的平台形成之后,由于可以和平台上的用户形成精准的对接并有相关的云平台大数据等支持,因此可以在上面开展针对农装终端产品的各种经营模式。
 
市场容量
农机装备市场: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今年可能会达到60%的水平。且目前中国是世界农机生产数量第一的国家。增长速度快。但目前国内农机装备的配套比例不足,先进国家的的平均一台农业主机平均配套6台相关机具。而国内目前平均数量为1.6台左右。而且农机装备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低端产品,效率不足。按此估算国内的配套农机具市场容量较目前还有4倍左右的发展空间。中农机协会数据显示,13年国内的农机市场总规模为3800亿。如果中国的农地机械化水平、配套率水平发展到目前先进国家的水平或是接近目前先进国家的水平,其市场总规模至少会到达万亿规模。
 
食品安全监测及服务市场:
目前国内的国外品牌超市如家乐福以实现30%的农副、生鲜等商品实现了农超对接,大多数均已建立追朔体系。按照市场预测,到2015年国内的整个食品安全市场包括溯源、监测服务等总规模将超过80亿(不包括检测仪器)
 
农村电商市场:
2013年国内农产品总交易额为4万亿左右,其中80%是通过传统交易进行。2014年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截止目前约1800亿左右。潜在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农业合作社规模:
按照国家的预期,未来中国的实际从事农业的人数将下降到10%的比例。按照目前人口总量预计则是未来将有1..4亿人专业从事农业生产。截止13年国内的专业农业合作社约60万个,平均每个合作社的人数60-70人。以此预计则未来全国将形成200多万个专业的农业合作社。则以合作社展开的信息服务、农业合作社智能系统集成、特殊农机租赁等等各种衍生服务的市场总规模也是相当巨大。
 
总结:
从大的方面江淮动力的的此次转型正好是符合国内以及全世界的的农业发展趋势,并且时机相对成熟,国内发展现代农业的硬件基础大部分已经形成具备
公司层面来看,江淮动力传统业务是农机装备,且在市场中拥有较高的产品、销售、品牌等优势,实行现代化农业物联网转型有一定的基础。另外公司转型发展谋划已久。实际控制人资本也较为雄厚,在后续的经营发展中资金等保障比较大。
另外此次收购的上海农易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发展已久,以及在上海地区率先取得成功,在全国的推广中有很高的品牌效应,另外上农易已经参与到了行业标准制定的研发当中,对树立自身壁垒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从市场总容量看,空间巨大,可发展的经营模式众多,如果转型成功其盈利空间巨大,按照目前预计的市场总容量,转型成功后仅按照5%的市场份额来预估都在千亿级别。因此对于管理层和其他的合伙人来说转型动力非常大。
yany

14-12-23 23:24

0
江淮动力:收购“智慧农业”标的 抢占新行业先机
 新华网南京10月31日电  一个是传统机械行业的龙头,一个是有着信息化高端产业光环的公司,近日,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淮动力”)股权收购上海农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农易”)的消息,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江淮动力为何要与上海农易“联姻”?上海农易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了江淮动力的大手笔资金?

  收购上海农易六成股权

  8月5日,江淮动力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1400万元购买上海农易60%股权。此前的8月2日,江淮动力与交易方西藏德尚创投、常州金陵华软创投、杭州杭软创投及自然人占锦川正式签署相关《股权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交易完成后,江淮动力持有上海农易60%股权,西藏德尚仍持有剩余40%股权。

  关于此次收购的缘起,江淮动力董事会秘书王乃强告诉记者:“这次收购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完成,江淮动力不会干涉上海农易的运营管理。我们看中的是上海农易的技术、平台,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江淮动力是想通过此次收购,占领‘智慧农业’的行业先机。”

  江淮动力的公告发布后,西藏德尚创投方面表示,上海农易2014、2015、2016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00万元、1350万元及1600万元,且上述净利润数额不含江淮动力对目标公司2014年、2015年、2016年贡献的净利润。江淮动力的计划是:收购完成后将投入资源,帮助上海农易实现快速增长。并承诺2014、2015、2016年公司协助上海农易拓展业务实现经营性利润(税后)分别不低于200万元、300万元和400万元;达不到上述目标,公司将向目标公司补足差额金额

  公告显示,剥离相关资产后,上海农易 2013 年底的资产总额为 8,044.32 万元(其中应收款项总额 906.81 万元)、负债总额为 5,181.29 万元、净资产为 2,863.03 万元。2013 年度营业收入 6,994.25 万元、营业利润 828.23万元、净利润 897.80 万元,2013 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75.01 万元。经评估,上海农易(剥离资产后)价值在 2013 年 12 月 31 日的评估值为 19,676.72 万元,交易各方协商约定,上海农易的市场价值为 19,000 万元,其 60%的股权对应的价值为 11,400 万元。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江淮动力收购上海农易后,不仅使双方的产业方向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也是的上海农易单独IPO成为可能。如果上海农易IPO成功,上海农易将获得又一次加油发展机会。江淮动力将获得巨大的市场效益和投资收益。

  为什么是上海农易?

  江淮动力为什么选择了上海农易作为收购标的?其目的或可从上海农易的业务布局窥见端倪。

  作为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先行者,上海农易为传统农业提供包括软硬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主要着力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主打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上海农易搭建的信息查询系统详细记录了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安全数据,比如蔬菜的农药使用情况、禽类产品的检疫记录等。二是以电子政务为特色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终端、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手段,搭建起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农民更便利的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从农作物生长期间的远程诊断、病虫害预警,到农村的村务公开、农民就医的自助预约挂号等等。三是着眼于农业转型的农业物联网架构。利用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搭建智能监控系统,减少人工投入和损耗,加工提高农业生产率。

  凭借这三大业务,上海农易旨在打造“智慧农业云计划”,通过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公开,全面服务于农业生产经营。

  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可追溯”

  上海农易董事长占锦川这样描述自己做农产品交易平台的初衷:“过去人们只想吃得饱,现在还要求吃得好、吃得放心。就算是自己到菜市场买菜,你也不能肯定是不是施了过量的农药,甚至有没有使用过激素。”因此,上海农易做农产品电商,主打的就是“安全”,平台上销售的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动物产品生长全程都有安全记录,真正做到让消费者餐桌上每一道菜都吃得放心。

  上海农易独立开发了“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

  该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与条形码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追溯到的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厂商信息、品牌、认证信息、生产地、加工地、药物残留、检疫检测情况等。

  上海农易技术人员介绍,该套系统由信息查、生产管理和统计分析等三个子系统组成。通过与质量技术监督局联手,还可进行QS认证信息查询,辨别QS产品真伪,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产品检测质量报告、专项整顿信息、食品行业信息、查询通过认证的企业名录、每周投诉信息以及315案例分析等。

  此外,系统还设有农产品小常识、超市商品促销信息等内容。这个附加的功能为上海农易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以及有影响力的商业伙伴。目前,在上海农工商、麦德龙、易买得、家乐福、联华、华联等50多家超市大卖场,都设立了上海农易的“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并提供多媒体查询一体机。爱森、星辉、上食、阿强、丰科、海丰等50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也在使用这套系统,涉及农副产品包括蔬菜、畜禽、蛋品、乳制品等1万多种。

  目前,上海农易的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已经推广到浙江、江苏的多个省市。

  为农民“服务到家”

  上海农易立足于“服务农业、E化农业”,通过架设为农综合服务信息体系平台,让信息、科技、服务三进村,解决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政府有很多已经做得很好,但传达不到每个农民,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农民获得公共服务提供便利。”占锦川说。

  上海农易的综合服务信息体系平台,前端是类似ATM机的触摸屏终端设备,简单易用、坚固耐用。农民可以通过自家门口的查终端,获得农信、农技、农机、农资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这套终端设备还可以提供免费的农科热线专家远程视频诊断服务、即时市场行情查询服务、观看多媒体远程教育课件、农资在线订购服务。也就是说,农民在自己生活的村镇,就可以满足农产品种植、销售方面的信息需求。

  该套体系后端则是上海农易自主设计的信息维护与网络监控系统,可以灵活的根据不同权限配置功能界面。例如根据市、区、镇、村的行政区划,各级技术和信息服务单位可以将本部门的信息资源录入到系统中,然后即时下载到各村的信息终端上。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农易除了架设智能终端、提供信息服务以外,还建立了一套记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的数据库。据介绍,该数据库通过土地承包合同和经营权流转合同智能化规范,对各类承包合同、登记证进行自动编码,实现土地流转情况的档案管理。这样既方便了农民的实时查询,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信息和决策依据。

  物联网让农业“智能化”

  根据上海农易提供的数据,截止2013年底,该公司已在上海、江苏等地开辟了30万亩“智慧农业综合应用示范区”。农业如何变得“智能”?上海农易的技术人员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类似“碟”传感器。

  这台飞行器装有八具螺旋桨飞行臂,垂直起降、空中悬停等飞行动作都难不倒它,它的“眼睛”是一台微单相机。以前巡视农田需要人工来操作,但有了这台飞行器,巡视的工作就可以全权委托给它,在检测农作物病虫害,实施田地施肥都可以派上大用场。一般“飞碟”一次能自主飞行30分钟左右。这台安装有光学摄像头与各种传感仪的“飞碟”,就是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具体应用。

  “飞碟”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上海农易的“棋局”更大。目前,上海农易已构建了大田、大棚、食用菌、水产、农机、畜牧业、冷链物流等七大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同时,在农业物联网的基础上,搭建云计算中心,充分发挥物联网与云平台的聚合效应。利用云计算和虚拟化存储、融合、分析、应用大规模农业数据信息,统一建设“三农综合服务云”。平台可提供低廉、便捷的云端服务,让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民合作社、普通市民、农民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根据自身需求获取多样化可定制的信息技术服务。

  20亿现金将投向智慧农业等新业务

  占锦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江淮动力的合作可说是“一拍即合”:“江淮动力在市场运营、推广方面比我们有经验,又是具有规模优势的上市公司。而我们公司的新技术、新模式也是江淮动力非常看好的。”占锦川透露,整个收购过程的谈判推进得很顺利,并且“达到了优势互补”。——从4月初传出江淮动力收购上海农易的消息,到8月份江淮动力正式发布公告承认此事,不过四个月的时间。

  2011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农业信息技术作为农业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提出了“到201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农村农业信息化总体水平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的目标。这一布局从政策层面为企业发展“智慧农业”平台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江淮动力显然捕捉到了这个战略机遇。王乃强说:“江淮动力现在的探索,就是希望从传统工业向服务业转型,这也是国家经结构转型的大势所趋。以往我们一直是提供‘硬件’的生产者,现在借力上海农易,可以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服务者。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嫁接产业快速体现生产力的尝试。”

  王乃强透露,公司的转型思路是:利用上农信的农机物联网技术体系精准定位遍布全国的农业机械,实现管理出效益服务求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在坚守传统行业的同时联手信息化产业,把农业信息化产业培育成公司未来的增长点。这一转型思路及培育方向恰好符合上农信的发展追求。

  此外,江淮动力在股权转让的基础上还将向上农信投资1亿多元,加强农业生产云服务平台建设及移动互联网手持终端应用研发。与此同时,双方年内将共同投资1个亿,合力组建农业物联网专业公司,向农业物联网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目标迈进。

  8月26日,江淮动力发布2014年中报,201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1.9亿元,归母净利润4051万元,同减25.6%、46.2%;2014年第二季度收入6亿元,归母净利润1988万元,同增22.7%和52.3%。

  江淮动力此次收购上海农易,将有助于公司在农业信息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领域的拓展,符合公司大力发展农业装备的总体发展思路。公司表示,未来将通过合作拓宽上海农易的市场份额和业务空间,努力将其打造成一流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

  方正证券分析认为,江淮动力仍有较大的投资前景。江淮动力正处在转型初期,具备了基础条件,转型成功概率大:首先,发展目标已经比较明确。由农业机械提供商向“慧三农”的现代农业服务商转型,并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物联网领域拓展市场、引领行业。其次,资金实力雄厚。中报显示公司在手货币现金20亿元,将全部用于公司新业务的拓展。

  分析还指出,江淮动力的农机业务基本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后期主要关注市场的开拓以及用户对公司产品的认可情况,在农村劳动力人口减少、土地流转加快的大背景下,看好农机的发展前景看好。此外,最值得关注公司的是农业物联网以及互联网领域的拓展,此次收购上海农信意味着江淮动力在“智慧农业”方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另据宏源证券分析,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江淮动力在通过收购可以加快公司战略实施和转型的步伐,积累农业信息化和物联网业务的经营管理经验,同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yany

14-12-23 23:14

0
滞后”的农业现代化“加速”追赶!从国际经验看,现代化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都十分注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我国而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四化”同步中的薄弱环节。土地制度改革政策的实施,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追赶的起点。
  2.发展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此次会议中提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我们认为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只有耕地适当集中,才能将农机化、信息化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
  3.规模化经营最大受益是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农业机械化、信息化需要在一定规模之后才能发挥经济效益,降低农户使用成本。对农机行业的发展机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增量需求。农机使用范围会加大,2013 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9.5%,我们预计到2015 年将达到65%左右;二是升级需求。由于我国耕地的分割式经营导致我国农机以小型、低端产品为主,规模化经营之后,大型机、高端机市场将被打开,高端机企业将获益。
  农业信息化属于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交叉领域,是刚刚起步的小行业,土地流转将打破农业信息化瓶颈,推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我们十分看好产业趋势。
  4.江淮动力业务横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方向明确。公司转型方向十分明确,大笔资金投入农业和农业信息化业务,15 亿元投向农机, 10 亿元投向农业信息化(资金来自自有+搬迁补偿+资产剥离)。
  ◆进度加快。由于资金成本较高,经过近半年的审慎战略抉择,方向明确后公司将加快转型进度。农机以外延式发展为主,鉴于国内农机企业小而散现状以及公司与东洋合作历史,我们预计公司会与国际一线品牌合作,以市场换技术,明年大幅释放业绩;信息化未来两年会将成熟的“上海经验”推广到全国十省市,同时我们认为上农信将依托15年发展经验,成为国内农业云标准制定者。
  ◆态度坚决。在股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江动集团4月份以4.71元/股高价完成定增,足见大股东对公司前景的看好。
自由枫

14-12-23 23:13

0
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题为农业现代化。
yany

14-12-23 23:11

0
2014年10月,董事会同意公司出资7000万元(占70%)与上海农易
  信息、西藏德尚创投共同设立上海农易物联网有限公司。农业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
  括三方面:传感器、信息传输、应用服务。上海农易信息拥有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
  人才储备、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本次投资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为实现公司从农业
  机械提供商向“慧三农”的农业服务商转型的目标迈进。2014年10月,控股子公司
  上海农易信息下属上海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信息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共同签订农业云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在物联网、云计算
  与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进行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应用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
  的合作。由协议三方共建的“农业云联合实验室”以华东师范大学何积丰院士为首
  席专家、长江学者周傲英教授为特聘教授。随着农业云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为本公
  司未来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yany

14-12-23 23:06

0
2014年10月,董事会同意公司出资7000万元(占70%)与上海农易
  信息、西藏德尚创投共同设立上海农易物联网有限公司。农业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
  括三方面:传感器、信息传输、应用服务。上海农易信息拥有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
  人才储备、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本次投资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为实现公司从农业
  机械提供商向“慧三农”的农业服务商转型的目标迈进。2014年10月,控股子公司
  上海农易信息下属上海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信息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共同签订农业云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在物联网、云计算
  与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进行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应用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
  的合作。由协议三方共建的“农业云联合实验室”以华东师范大学何积丰院士为首
  席专家、长江学者周傲英教授为特聘教授。随着农业云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为本公
  司未来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