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蓝筹泡沫下的冷思考 写在上证即将见顶之际。

14-12-04 21:36 1532次浏览
timgu9076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分析中国股市特征,需要考虑两点。

1. 市值结构。 金融地产 占比高,受到经济周期影响大,因此中国股市过去有大量的脉冲式行情而无真正意义如美国 一样的技术创新推动的长牛。

2. 投资者结构。 投资者盲目跟风心理严重,爱好追涨,炒热点。因此大量的股票都是炒的时候猛涨,等下跌时一地鸡毛,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套。 这波所谓的蓝筹股大涨,在我看来和炒作题材热点没有区别,只不过进场资金规模较大。
因此长线投资中国A股

我的策略是:
1、需要主动缩容回避“泛地产产业链”。 经济转型,地产产业链上的公司,长期看无大潜力。地产一个是长期受到政策调控 地产基本就是政府用来防止经济衰退的对冲工具,不过随意使用又倒退回到以前的不良成长模式 二是业务模式受到新模式冲击,比如未来可能产生的众筹买房。

将传统的开发商建房子、购买者买房子的纯买卖关系,转变为购房者聘请开发商建房子的雇佣关系,从而达到了节约中间利润成本的目的。

互联网时代 房地产的利润空间会进一步压缩! 虽然很多众筹平台刚刚起步,但是未来对地产企业的影响深远。 同样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的越会有很大的冲击,这个是逐渐释放的过程。

地产相关唯一的机会 在于中国特色的炒地图 政策红利,比如这里建个自贸区 那里搞个自由港,不过很多机会这两年也都轮炒了一遍,后面还有什么区域有大发展有待观察。

2. 跟上证监会放开并购重组,15年股权投资基金处于新的一轮大的扩张周期,目的就是服务中国经济转型,为新经济 产业输血。 寻找有强烈外延式扩张动机的股票,参与大股东的市值管理,同时迎合的PE资本寻求退出的利益诉求。 (PE 前几的 九鼎投资,中信产业资本都有很强的政府背景)
相信市值管理相关的制度应该未来会更加健全,在产业整合中有一批一批市值不断变大的公司。
/ 对于部分引入战略投资者锁定3年的优质公司 可以中线逢低买入。这样操作长期看 收益平滑,基本无视指数的大涨大跌。 这里面的超额收益应该是长期稳定的。

另外监管问题可能会带来很多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比如公司3个月 6个月不重组。重组时间窗重新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有PE机构去上市公司踩点,中间的时间差为股价波动提供了空间。 这个属于另类套利法。

对于2级市场上的热点,能提前埋伏的尽量埋伏,如果涨了也不眼红,至少不会高位被套。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timgu9076

14-12-09 14:54

0
加杠杆的资金开始相互踩踏。 真是精彩。 
大隐于市

14-12-08 23:59

0
我一直不懂金证股份为何是所谓成长股。卖软件做集成,营收增幅和利润率都没有任何亮点可言。搞个电商还有客户增加的预期,券商还有无风险融资融券利差。行业软件虽然有壁垒,也不是一家做,而且市场容量是基本固定的。可能我对这个票不了解,20多块后再也没有碰过
timgu9076

14-12-08 23:42

0
今天看成交回报,很多机构在卖出成长股,可能是换股票,比如 600446  也有机构进去抄底,分歧比较大。另外涨停数量来看很多将近100家 跌停数量也不少 20家。个股分化严重,目前指数又处于阶段高位 在追逐大盘股,抛售小盘股的过程中,应该有不少股票会被错杀,这里面可能存在机会。 
另外新增的大量资金投资理念较为简单,是从银行转出来(存款保险制度不保50万以上是个契机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就是买低市盈率(便宜),买大国企(不会破产)。 短期形成很大的羊群效应,大盘股上涨的同时,小盘股中博弈的存量资金应该有不少眼红,抛售小盘,去追逐大股票,中国投资群体中大量的散户思考比较片面缺乏主见 因此会出现一种市场风格不断自我强化。。。
其中有很多有诱惑性的命题:
1、 银行股估值要和国际股市估值接轨。 
2、 场外还有更多的增量资金等待进场,目前只是一小部分。  
3.  上证50 便宜而且未来有期权炒作。 
4  外资会狂买非常便宜的中国股市股票

命题1 不成立: 
1. 中国大量的社会资源已经被挤占在地产体系中,银行大国企靠垄断赚钱。 业务模式简单粗暴主要靠息差和手续费。 另外中国的储蓄率也很高,未来储蓄搬家后进入其他领域对银行的生存空间是很大的挤压
利率市场化也是很大的打击。
 而且银行之间还会有大分化,起涨齐跌不可能存在,但是我预计脱颖而出的是新成立的民营银行(比如阿里的网商银行) 。 

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大多数银行长期表现会类似债券。当一个债券短期出现短期30%-40% 涨幅,而实际无风险利率没有对应的表现,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2 命题二不成立。
储蓄大搬家未必要都投向中国股市。应该会有大量新兴的金融工具供民众使用。 
比如P2P,众筹,新三板(未来可能调低门槛),还有我们很多现在想想不到的 。
我还看到还有一种模式是把针对大户的100万起认购年化10%的信托产品(国企全额担保的那种) 而且流动性不错 半年可以赎回,拆散了卖散户的。 未来的普惠金融影响深远。 因此目前我们国家的实际利率实际还是很高的。 

 未来全球股市开放之后资金也存在大量外流的可能。 港股通好像参与的人不多,但是美股开放之后就不一样了。。。 

3 命题三不成立
上证50 里面大量的国企 企业缺乏创新精神,未来民营企业会不断挤压国企的生存空间。不同的指数的市值 映射出来的是不同的社会资源。 
民营企业的成长模式符合客观的市场规律,实际上有很多民营资本家在一次又一次的并购中极大的扩张了自己的产业以及对应股票的市值。  比如。。掌趣科技 蓝色光标等等。。 未来还有很多。  
因此 上证50 是短期脉冲,最多在资金的赚钱效应下未来再持续几个月。 

4命题四 不成立
俄罗斯市盈率也很低,而且长期低。 
11月14日 美国苹果一家公司的市值超越整个俄罗斯股市! http://money.163.com/14/1114/14/AB137TF200251LJJ.html
发展中国家股市的市值结构以及历史变迁可能值得研究。 
不排除者一种观点: 如果没有真正创新精神的民营企业跑出来,上证在这次疯牛疯完之后再次陷入长期熊市。 真正良性的牛市是分子驱动,而不是分母下降驱动。
timgu9076

14-12-08 23:41

0
今天看成交回报,很多机构在卖出成长股,可能是换股票,比如 600446  也有机构进去抄底,分歧比较大。另外涨停数量来看很多将近100家 跌停数量也不少 20家。个股分化严重,目前指数又处于阶段高位 在追逐大盘股,抛售小盘股的过程中,应该有不少股票会被错杀,这里面可能存在机会。 
另外新增的大量资金投资理念较为简单,是从银行转出来(存款保险制度不保50万以上是个契机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就是买低市盈率(便宜),买大国企(不会破产)。 短期形成很大的羊群效应,大盘股上涨的同时,小盘股中博弈的存量资金应该有不少眼红,抛售小盘,去追逐大股票,中国投资群体中大量的散户思考比较片面缺乏主见 因此会出现一种市场风格不断自我强化。。。
其中有很多有诱惑性的命题:
1、 银行股估值要和国际股市估值接轨。 
2、 场外还有更多的增量资金等待进场,目前只是一小部分。  
3.  上证50 便宜而且未来有期权炒作。 
4  外资会狂买非常便宜的中国股市股票

命题1 不成立: 
1. 中国大量的社会资源已经被挤占在地产体系中,银行大国企靠垄断赚钱。 业务模式简单粗暴主要靠息差和手续费。 另外中国的储蓄率也很高,未来储蓄搬家后进入其他领域对银行的生存空间是很大的挤压
利率市场化也是很大的打击。
 而且银行之间还会有大分化,起涨齐跌不可能存在,但是我预计脱颖而出的是新成立的民营银行(比如阿里的网商银行) 。 

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大多数银行长期表现会类似债券。当一个债券短期出现短期30%-40% 涨幅,而实际无风险利率没有对应的表现,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2 命题二不成立。
储蓄大搬家未必要都投向中国股市。应该会有大量新兴的金融工具供民众使用。 
比如P2P,众筹,新三板(未来可能调低门槛),还有我们很多现在想想不到的 。
我还看到还有一种模式是把针对大户的100万起认购年化10%的信托产品(国企全额担保的那种) 而且流动性不错 半年可以赎回,拆散了卖散户的。 未来的普惠金融影响深远。 因此目前我们国家的实际利率实际还是很高的。 

 未来全球股市开放之后资金也存在大量外流的可能。 港股通好像参与的人不多,但是美股开放之后就不一样了。。。 

3 命题三不成立
上证50 里面大量的国企 企业缺乏创新精神,未来民营企业会不断挤压国企的生存空间。不同的指数的市值 映射出来的是不同的社会资源。 
民营企业的成长模式符合客观的市场规律,实际上有很多民营资本家在一次又一次的并购中极大的扩张了自己的产业以及对应股票的市值。  比如。。掌趣科技 蓝色光标等等。。 未来还有很多。  
因此 上证50 是短期脉冲,最多在资金的赚钱效应下未来再持续几个月。 

4命题四 不成立
俄罗斯市盈率也很低,而且长期低。 
11月14日 美国苹果一家公司的市值超越整个俄罗斯股市! http://money.163.com/14/1114/14/AB137TF200251LJJ.html
发展中国家股市的市值结构以及历史变迁可能值得研究。 
不排除者一种观点: 如果没有真正创新精神的民营企业跑出来,上证在这次疯牛疯完之后再次陷入长期熊市。 真正良性的牛市是分子驱动,而不是分母下降驱动。
timgu9076

14-12-05 10:12

0
认清真相,15年不仅没有大股票的大牛市 还要堤防个股的大熊市。 

主板的很多股票客观的评价:成长性较差类似债券
1. 信托即使打破刚性兑付未来利率下行,收益也有年化8%。未来究竟无风险利率能下降到哪里存在疑问。分红率和这个比还是低的。 
2. 从成交回报来看 基本没有机构买入券商股,这轮行情从大多数公募基金的表现来看是严重跑输大盘的。 因此说基金未来还会追涨这类股票存疑。很多做的成功的公募基金像 中邮这两年专注新兴产业 净值已经做到3.44 

这些做好的基金净值曲线拉出来这三年基本处于牛市中,牛市其实12年就已经开始,方向也很明确。至于银行股,我预计公募基金过去不配低配的,未来也未必会配。利率市场化,经济转型,未来银行地产没有大前景最多是政策导向下的脉冲式行情,有指数来定义牛市,片面而且失真。

3 因此对此轮的指数行情一直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未来大盘股也许还会涨,但我肯定不会去配置。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