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股市特征,需要考虑两点。
1. 市值结构。
金融地产 占比高,受到经济周期影响大,因此中国股市过去有大量的脉冲式行情而无真正意义如
美国 一样的技术创新推动的长牛。
2. 投资者结构。 投资者盲目跟风心理严重,爱好追涨,炒热点。因此大量的股票都是炒的时候猛涨,等下跌时一地鸡毛,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套。 这波所谓的蓝筹股大涨,在我看来和炒作题材热点没有区别,只不过进场资金规模较大。
因此长线投资中国A股
我的策略是:
1、需要主动缩容回避“泛地产产业链”。 经济转型,地产产业链上的公司,长期看无大潜力。地产一个是长期受到政策调控 地产基本就是政府用来防止经济衰退的对冲工具,不过随意使用又倒退回到以前的不良成长模式 二是业务模式受到新模式冲击,比如未来可能产生的众筹买房。
将传统的开发商建房子、购买者买房子的纯买卖关系,转变为购房者聘请开发商建房子的雇佣关系,从而达到了节约中间利润成本的目的。
互联网时代 房地产的利润空间会进一步压缩! 虽然很多众筹平台刚刚起步,但是未来对地产企业的影响深远。 同样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的越会有很大的冲击,这个是逐渐释放的过程。
地产相关唯一的机会 在于中国特色的炒地图 政策红利,比如这里建个自贸区 那里搞个自由港,不过很多机会这两年也都轮炒了一遍,后面还有什么区域有大发展有待观察。
2. 跟上证监会放开并购重组,15年股权投资基金处于新的一轮大的扩张周期,目的就是服务中国经济转型,为
新经济 产业输血。 寻找有强烈外延式扩张动机的股票,参与大股东的市值管理,同时迎合的PE资本寻求退出的利益诉求。 (PE 前几的 九鼎投资,中信产业资本都有很强的政府背景)
相信市值管理相关的制度应该未来会更加健全,在产业整合中有一批一批市值不断变大的公司。
/ 对于部分引入战略投资者锁定3年的优质公司 可以中线逢低买入。这样操作长期看 收益平滑,基本无视指数的大涨大跌。 这里面的超额收益应该是长期稳定的。
另外监管问题可能会带来很多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比如公司3个月 6个月不重组。重组时间窗重新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有PE机构去上市公司踩点,中间的时间差为股价波动提供了空间。 这个属于另类套利法。
对于2级市场上的热点,能提前埋伏的尽量埋伏,如果涨了也不眼红,至少不会高位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