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阿里推出“流量”新玩法
阿里方面介绍,用户“流量钱包”里的流量主要来自商家或淘宝官方的赠予,比如在淘宝、天猫店铺中购物满一定额度、参与互动游戏,或是收藏、签到、写评价、抽奖等简单动作,都可以获得5M、100M甚至上千M的流量。每次获得的流量多少由商家等赠予方决定,自动充至消费者的淘宝账号中。
随后,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运营商设置的30M-1000M不同的档位,只需一步,便可将流量充入手机号码中,提取成功后当月生效,全国不分地域均可使用。同时“流量钱包”中的流量,可在朋友和家人的淘宝账号之间互转,成为增进感情的社交方式。“如一位资深网购女性一个月可以赚5000M流量,自己用不完,就可以转给老公和儿子玩游戏。一人网购,全家不缺流量花。”阿里工作人员举例道。
在
阿里巴巴流量钱包产品负责人孙建看来,“流量钱包”作为商家、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将会实现“三赢”:对运营商而言,这是一种流量经营创新,开辟了新的流量分发通道;淘宝商家也获得了一种增加用户粘性的强互动工具;消费者则在日常购物中获取额外的流量,增加乐趣。
“流量钱包”将率先在淘宝双12活动中推广。而根据阿里方面的公开数据,目前已有约20万淘宝商家参与到流量赠送活动中。而阿里“未来消费者将会有更多的方式获得流量”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这一“新玩法”或将会被持续推广。
B多家运营商探索流量银行
在阿里将触角伸向“流量”的背后,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爆发式增长。
工信部统计数据,今年1-10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6.05亿G,同比增长58.6%。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到13.81亿G,同比增长93%,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的比重达到86%,成为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在这片巨大的“蓝海”面前,阿里并非首个探索者。作为传统互联网流量银行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一种演变产品,流量银行业务由于用户范围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加巨大,早已成为新热点。
11月21日,
中国电信(57.75, -1.34, -2.27%)对外发布基于流量可交易的互联网化产品——流量宝3.0,在经历了近一年的热身后,电信也为这款“做任务”赚免费手机流量的产品,引入了流量币概念,用户之间可以转赠、索要流量币,实现结余流量资源的高效利用。
无独有偶,时隔四日,
中国联通(14.51, -0.28, -1.89%)也正式推出流量创新经营产品“流量银行”。用户可以通过下载流量银行APP或者登录网页版,实现流量查询、存取、管理、交易、转赠等基础功能,还可为用户提供积分互换、为企业提供营销推广服务。同时,联通版的“流量银行”打破了传统运营商界限,所有运营商用户均可参与其中,进而实现无障碍的跨平台运营。
竞争显然不止于此。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的发放,拿到牌照的民营企业们也在蠢蠢欲动;而虚拟运营商巴士在线也已推出功能类似的流量银行。
C流量货币化演绎新未来
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流量银行”将使运营商加速进入移动2.0时代。在过去相当长的移动1.0时代,语音是最主要收入来源;而随着移动2.0时代的来临,运营商经营重心将彻底实现从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变,通过发展“流量银行”、“流量宝”等业务,通过流量入口的显性化,实现流量价值的增值。
对此,上述分析师认为,流量银行本身可以看成是一个中介及交易平台,纳入熟人社交、交易等因素,通过足够量的用户黏性和流量汇聚,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在“流量银行”之外,“流量币”也备受关注。据中国联通[
微博]宽带在线流量经营中心总经理周华介绍,未来“流量银行”将打通第三方积分 (如信用卡积分、超市会员积分等)与流量相互兑换,用流量来行购物结算,真正实现流量的货币化功能。
在有关分析人士看来,按照目前运营商的流量业务创新设想,“流量币”或成为虚拟货币的新成员。事实上,不论是已有的流量宝牛币,还是“流量银行”的流量币,都已间接或直接与货币价值进行连接,因此已具备二次交易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