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这次真的搞大了,阿里携三大运营商推流量钱包!

14-12-01 15:20 24104次浏览
菜鸟轩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新浪 科技讯 12月1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今日宣布,联手三大运营商推出面向网购用户的福利产品——“流量钱包”。用户在淘宝、天猫购物或参加商家活动,就可以获赠一定的流量。阿里巴巴称,这些流量可像零钱一样“零存整取”,快速提取到手机号码或转赠给家人朋友,兑换成联通、移动、电信等运营商的全国流量包。

阿里巴巴称,“流量钱包”将率先在淘宝双12活动中推广,目前约20万淘宝商家参与到流量赠送活动中。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在手机淘宝宝箱抽奖活动中获得流量。未来,消费者将会有更多的方式获得流量。

为什么聪明的阿里巴巴总能先人一步
因为他太知道这个市场上什么东西好了
流量将成为未来主导互联网的利器
打开淘股吧APP
63
评论(20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满哥

14-12-01 15:46

9
流量银行 阿里巴巴第一个
后面做网络营销的 金融的都会来
不排除券商也参与  炒股不要流量  按照交易额送流量等级
本韭菜

14-12-01 17:49

8
291还没解套啊,等明天割了再吹
哈哈
热点题材跟踪

14-12-01 17:40

7
[淘股吧]

电信运营商在面临被互联网边缘化的担忧下,提出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化的命题,而近年来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其尝试的勇气还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今年发生了两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开发运营中心于2014年11月21日对外盛大发布基于流量可交易的互联网化产品——流量宝3.0(事实上,该平台中心早在2013年8月份便成立,并于2014年1月召开了成立大会,流量宝产品便亮相,但未进行大规模宣传);一个是中国联通于2014年11月25日发布流量银行,直接给人以金融化的概念。

从发布会后的媒体报道、行业人士解读以及相关话题搜索关键词热度来看,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概念要比中国电信的流量宝的效果要好,这一方面是两家在发布会的传播策略差异,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流量银行的概念更具吸引力。有些媒体及行业人士将其流量银行称之为首创性,就个人了解的情况来看,这实在是有些扯的大了!从产品本身的功能来看,流量银行还是比较单薄空洞的,尤其是是所谓的打通三网,更是停留在画饼阶段。个人看来,流量银行的发布会传播效果,更多是运营商学有些互联网企业炒作先于产品的一种方式而已。实际上,现在就把流量业务直接推到虚拟货币阶段,这种做法还面临诸多问题的考验,尤其是运营商处于体制内企业的身份也是一大硬伤。因此,本文在个人以往关于流量经营的零散观察思考基础上,就流量业务虚拟货币化的相关问题谈谈,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流量货币化,虚拟货币世界里的新成员

随着网络虚拟世界的快速普及,网络世界里可使用的货币——称之为虚拟货币也孕育而生,且种类不断丰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网络游戏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游戏币,除了可以直接用于游戏消费外,玩家直接还可以进行交易;第二类是门户及即时通讯工具服务企业发行的虚拟货币,典型的便是Q币、Q点,还有百度币、新浪微币等;第三类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特殊算法形成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夸克币、泽塔币等,尤其是2013年被炒得火热如比特币。按照目前运营商的流量业务创新设想,流量币(目前有牛币、流量币)便是即将加入虚拟货币世界里的新成员。

问题是:流量币和已有的虚拟货币有何差异?个人认为差异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个是现有的虚拟货币绝大多数不具有通用性特征,无论是游戏币还是Q币、百度币、微币,这些都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体系内流通,尽管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体量已经很大了;另一个是产生的价值基础不同,现有的虚拟货币的产生是基于具体的互联网应用的,而这些应用是会随着所属互联网业务行业状况以及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发生变化的。流量币确实基于上网流量这种低替代性的稀缺资源(未来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按需分配的时候,则另说了)。总结起来,一句话:流量币这种虚拟货币的稳定性要更强,通用性更高。因此,这就决定了基于流量的虚拟货币很容易进入实体货币领域,后续二次交易的市场更加灵活多样。这就决定了基于流量的虚拟货币将面临更多的实践问题,尤其是还主打银行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联通的做法让人觉得很具有冒险精神。因此,在这条道路上,运营商还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资源来加以研究。

二、流量虚拟货币的监管问题

如前文所述,虽然大家还是把基于流量的货币化地界定在虚拟货币的范畴内,这样也就似乎可以比较好的回避货币监管单位对于虚拟货币的监管难题。但是,市场从来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的,尤其是当自己对市场缺乏有效的掌控力的情况下。当运营商创造性的把流量进行了货币化之后,后续是否能够严格控制在虚拟货币的世界里,这方面个人还是持保留意见的。如果是这样,从理论上分析,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这里面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如何评估,值得关注。

为了说明可能面临的交易监管问题,以腾讯公司与Q币虚拟货币有关的财务数据来做解释。根据腾讯公司的财报,其2013年度递延收入总额在118亿元左右,2014年中期已经达到147亿元。由于Q币销售后必须实际消耗后才能做收入确认,因此个人认为此负债类财务项并主要是由Q币体系带来的。如果运营商基于流量的虚拟货币达到这样的规模级别,相关监管单位将会做和选择?也许有人会说,目前也只是开始。但是,如果基于流量的虚拟货币达到不了这样的规模级别,则流量经营的业务创新将是失败的,不能有效支撑运营商的体量。因此,既然已经启动了这样一个受人民群众欢迎(无期限、可转让二次变现、可能还有利息等)的业务,就有必要现在就研究起来。

现在的情况是,包括Q币在内的虚拟货币尚未有效纳入到货币管理当局的监管中,这既有监管力量跟不上的问题,也有互联网企业游说力量的问题。但是,作为运营商而言,由于身份特殊,最佳的选择就是继续做好孩子,即便是要干点出格的事情,也要提前更家长打好招呼。因此,有志于在流量虚拟货币化方面干一番大事,就必须首先将可能面临监管的问题与当局保持良好的沟通,从运营商依然面临被互联网边缘化的困境的角度争取支持。如此,才能放开手脚,更加大胆的进行创新。否则,就是一个天坑!

三、流量虚拟货币的财会问题

大部分虚拟货币一般进行了虚拟世界的消费便可直接确认为收入,未消费之前,就如同运营商的预付费充值卡的情况一样。但是,流量虚拟货币在财务账务处理上却多了一个环节,一般的链条是用户购买或者通过后向方式获得流量币,流量币进行流量兑换,流量消耗后相应确认收入。但是,如果流量币没有进行流量兑换的操作,则就只能长时间挂账。按照这种传统的财会处理,其结果就是像Q币一样,在递延科目下的金额很大,但对收入的贡献则倒挂,这显然不是运营商所希望的。

面对这个问题,个人曾经提出过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激进的做法,直接按照收付实现制的方式进行列收,不与流量的实际消耗关联。如此,由于流量的实际消耗没有同步,使得成本费用列支不匹配。另一种做法就是要跳出流量币仅仅是流量消耗的小圈子,让流量币参与到更多运营商自有业务或者合作业务的消耗中,比如可以直接用于支付视频、音乐、阅读等会员费。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从利弊权衡角度来看,后一种方式将极大丰富流量币的可用范围,促进流量币业务的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现行的财会法规也有滞后业务创新的问题,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探讨。

四、流量币二次交易平台问题

不论是已有的流量宝牛币,还是流量银行的流量币,已经间接或直接的与货币价值进行的连接。这就具备了二次交易的基本条件。比如,目前在淘宝市场上已经有了对流量宝牛币的拍卖交易,最近个人看到的价格是1个牛币约为4.4分钱。这里引发的问题就是:二次交易平台谁来做?会有哪些形态?

目前,个人能够想象的有这么几种情形:

运营商自身以提供流量币的转赠、索取、红包、个人任务发布奖励等形式为主,直接提供二次交易平台变现为现金的做法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同样涉及到的监管问题。

由于运营商在二次交易上的身份局限,也就给第三方提供交易平台提供了机会,这样的交易平台,一开始会以较多的社会化渠道的方式存在,而后会逐渐形成比较集中的交易平台,乃至形成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如果运营商这个基于流量的虚拟货币要持续深入的玩下去的话。同样,运营商在这个创新上的作为,也就决定了那些在关注流量交易并进行流量交易平台创新的人士的风险程度。

五、与支付业务的关系问题

流量实现虚拟货币化,即意味着具备了支付的功能,也是对支付业务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化,因此就必然存在与支付业务的关系处理问题。支付业务也是运营商重点布局的关键业务,且已运营多年,按照中国电信支付公司对外发布的数据,2014年的交易总额超过3000亿元。流量虚拟货币化,是完全纳入支付业务体系,还是在创新业务体系内独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并产生较好的业务协同效应,这是影响流量虚拟货币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总之,当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个运营商开启了流量虚拟货币化的窗口之后,中国移动的态度值得关注。而流量虚拟货币化,是潘多拉盒子,还是避免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魔力棒,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不过,既然已经开启,还是希望能够下决心走下去,万一实现了呢!!!
海石

14-12-01 18:29

6
流量钱包是个很可乐的概念。
一个视频几百兆,基至上G,难道流量能1G1G的送。
现在 WIFI 密布,商家大都是免费的,耗流量的视频我可以用WIFI下载了,装在手机上看。
普通的微信,QQ流通包月的套餐基本上都够了。
挣来的流量不多不少,看直播肯定不够用,聊文字图片都套餐差不多够用,这看起来真有点鸡肋。
渔夫码头

14-12-01 17:18

6
楼主,“流量钱包”“流量银行”和中国联通到底有木有关系?
圣婴大王

14-12-01 16:50

6
300312 邦讯技术流量银行,历史新高加小盘
追风猎手

14-12-01 21:46

5
600289  亿阳信通龙头当仁不让
吾日无语

14-12-01 18:56

5
散了吧,都别吹B,这概念要是能炒起来,以后马云拉什么我吃什么
polidot

14-12-02 07:40

4
关于 600289 的深度分析(转载)

刀锋7746240614-12-01 23:16
加油券 0/0  推荐 4  收藏 1
对亿阳信通的资金炒作逻辑的个人分析

昨天亿阳意外涨停之后,昨天晚上完成复盘分析。今天周末一大早起来,第一件事就去分析亿阳的资金炒作逻辑。 从复盘分析结果来看,亿阳是因为电信运营商推行的“流量银行”和“流量货币化”等待概念被炒作起来的。属于同一概念的天音控股 也跟涨了,但是明显弱势。可是市场认定亿阳才是真正的流量经营概念股,是这个板块的龙头。 由于时间有限,昨天晚上没有想清楚亿阳为什么会成为龙头? 亿阳和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策略有什么关系。今天上午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查资料。终于想明白了其中一点原因。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和中国电信 这三大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OTT的冲击,有被管道化的危险。只有转变思路,拥抱移动互联网,进行流量经营,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这种转变,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实现后向收费。 以前的手机用户或者电信用户,都是先向电信运营商交钱,买流量,然后再使用。这种模式会造成流量费用由用户承担。对于流量需要较大的APP来说,高昂的流量费用由用户的模式,毫无疑问会限制APP的用户数量的增长。 现在的流量经营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流量收费模式,不是向手机终端用户收取流量费用,而是向企业收费。用户可以免费使用流量,流量费用由企业统一买单。这种收费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当然有利于APP的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以广东移动的”流量800"业务为例。2013年底,广东移动在国内推出“流量800”业务,这是主要面向金融、电商、IT等对流量需求较大的企业推出的一款流量后向计费产品。用户在使用这些企业的APP时将不再需要耗费自己的流量,流量费统一由企业买单。从最初的广发银行、阿里巴巴 ,目前流量800的阵营正不断扩大。今年以来,广东移动接连与新浪 微博、奇虎360 、土豆优酷网、豌豆荚、掌阅、百度 多酷、九游等15家互联网企业开展了流量800专项合作。4G 大流量时代,广东移动还将与金融、电子商务 、手机游戏 、视频网站、音乐阅读等领域几十家公司开展合作,流量800的阵营将会持续扩大,用户可享受的免费大餐将会越来越多。 搞清楚了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战略转变的背景,还要搞明白亿阳和流量经营有什么关联。 顺着这个思路,一则“亿阳信通通过试点成功分析出了微信的所有颗粒业务“的消息就有意思了。这则消息的内容如下: ”据亿阳信通(600289)公司2013年的半年报介绍,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如 OTT 业务)的蓬勃发展对传统运营商的业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去年投入运营的微信,运营商开始思考如何采用智能管道来应对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的冲击,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深度包检测(DPI)和大数据 技术来建设业务支撑系统(SSS系统)。数据业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迫使运营商放慢了对传统业务支撑项目的建设投入,转向深度包检测(DPI)类业务分析类支撑试点的前期研究。在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合作和预研在这个领域内做了一定的积累,通过试点成功分析出了微信的所有颗粒业务,帮助公司进入了数据业务业务支撑系统(SSS 系统)这个领域,为公司未来在数据业务支撑和流量经营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该说在以前研究亿阳的基本面时,也看到过这则消息。只是内容确实写得过于专业。看了也没明白这个”成功分析出了微信的所有颗粒业务“,对于亿阳和电信运营商来说有什么意义? 现在结合前面的分析,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这则消息如此重要。因为电信运营商要向发布APP的企业收费。比如说向腾讯收取微信的费用。腾讯一定会反过来问电信运营商,有多少微信的流量是微信用户通过你再转到我们公司来的? 现在的网络互联互通,电信运营商必须要向企业提供确凿的数据,来表明什么APP的用户,消耗了我多少的流量,这样才能向企业收取费用。 拿不出来这个数据,收费就没有依据。 而这个数据要拿出来,就必须对所有经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流量进行分析统计,得到针对某个企业某个APP的流量数据,这样才有理由向企业收取流量费用。亿阳关键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有了技术手段能够从整个运营商流量中分析出所有微信业务的使用的流量来。这就为电信运营商的后向收费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 所以想明白这一点,就会知道天音控股为什么不被资金认同。因为从事这项业务,必须和各大电信运营商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同时还要有一定资质才行。天音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只是概念上跟着炒作一下而已。 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战略只会加快,不会停滞。亿阳的这个流量经营的概念炒作是有实实在在的业务背景支撑的。后期还会不断的发酵!

zhenyan14-12-01 23:39
点亮 0
过于前卫,向用户收费仍是主流!不过289是龙头,毫无疑问!
沙发

polidot14-12-01 23:40
点亮 0
【 · 原创: 比什凯克的雪 2014-12-01 21:12只看该作者(-1)】 


捧场
点亮(2) 
咖啡卡


说点个人的看法,手机现在最重要的功能不是通话,而是通过移动互联工作、学、购物、游戏、炒股。。。

事实上,微信电话本已经可以实现  WIFI  和4G 下良好的语音通话。
未来,运营商争夺的重点不在于话费,而是流量的费用。
类似中国电信 ,固话业务基本都靠捆绑宽带才得以维系,那么将来,中国移动 是不是不是采取话费包月,而是流量包月免费送通话时间呢?
得流量者,可得天下。
板凳

polidot14-12-01 23:40
点亮 0
精辟
地板

lilienthal14-12-01 23:42
点亮 0
写的很好 支持
4楼

吴小树14-12-01 23:53
点亮 0
亿阳的这个流量经营的概念炒作是有实实在在的业务背景支撑的。后期还会不断的发酵!
5楼

我没醉14-12-02 00:14
点亮 0
刀锋兄一刀见血、超深度· 600289 炒的是题材料,涨的是实力.上涨动力强劲.持久,望兄广而告之、频而推之!!!
6楼
龙塘局势

14-12-01 20:10

3
每次柚子被套都能整个相关的概念新闻出来!尼玛真是牛逼啊!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