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烦恼:哪种模式可复制?
去年9月20日,市北高新集团登陆资本市场。作为上市公司,市北也有烦恼。一方面,股民对公司有利润要求;一方面,服务企业要舍得投入。平衡好这一对矛盾,他们重新思考服务业园区的“赢利模式”。
着眼于长远,市北提出了“产业社区”概念。以南北高架为界,西部园区要建白领公寓,规划中的东部园区开发,增加了住宅和商业指标,还要建酒店式公寓。
寸土寸金的土地,为何要让人在园区内住?市北到国外考察世界500强公司,发现都是“在远郊,就近住”,上班近是一件幸福的事。高端服务业,会集聚高端人才。因而,服务业园区与周边的住宅与商业,会形成良性互动。这是受物流影响环境的制造业园区,难以企及的。
在城镇化大背景下,能不能将“产城融合”,打造成一种快速招商、容易复制的园区发展模式?
园区是一种工业地产,随着开发成熟,地价会涨,但这种增值对园区本身意义不大。园区开发商要的是产业集聚。于是,市北“走出去”到南通,首先想到把未来的土地增值那部分,让渡给入驻企业。
市北高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明年坦言,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的选址,延续了在上海的特质。靠近城市中心,对内对外交通便利,关键是,未开发前的地价较低。规划中5.24平方公里,其中35%居住、15%商业,产业用地占50%。而住宅开发,选的是中海地产,商业开发商也在选婿阶段。
按照科技、微碳、乐居、商务的理念,把南通“近代第一城”的历史文化与产业招商相结合,一个“升级版”的市北园区正在长江北岸逐步绽放。
如今,十几家目标企业已“缘定南通”。上市公司
恒生电子 ,拿了100多亩地。恒生在全国有六七个园中园,与鼎晖投资合作进行二次招商,还会带来一批好客户;老客户智翔公司,将南通作为实训基地,打算招2000个软件工程师服务长三角;挪
宝新能源 公司,基地放到南通后,上海的总部将专注于营销与服务,南通基地则做展示与研发。
这些企业的入驻,会提升
南通科技 城的品质,高管和白领扎堆,也会让一旁的中高档住宅不愁卖,从而带旺紧邻的商业,形成一种产城融合的“小气候”。
市北的如意锦囊,是招募到200家这样的核心客户。未来,市北走到哪,它们就跟到哪,一起打全国市场。
当然,对市北来说,南通模式要能“裂变”,全国复制,资金是个瓶颈。
国外有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资产证券化,无论是住宅地产、商业地产,还是工业地产,都有多种融资手段。然而,由于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禁令未开,工业地产也被关在门外。城镇化,产业支撑是基础,服务业园区创造税收,提供就业,带来人气,推动当地经济升级转型。这样的上市公司融资,能否对其“网开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