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ORRICONE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上周4晚间648公布了在自贸区进行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工作的实质性方案,周五涨停,这两天感觉没有多少人把这个当回事,但是资金的嗅觉是敏感的,周五居然泽西进了不少,短期可能有些波动.
根据材料:
春节前后,一份名为“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工作方案”的文件悄然递交至商务部。随后,商务部将该方案下发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征求意见。
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当时业界纷纷猜测,此举将引发宝马、奔驰、奥迪、大众、捷豹路虎、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跨国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内建设产品展示、销售区域或授权经销店的一轮热潮。不过,跨国公司尚按兵不动之际,上海自贸区却先声夺人,直指进口车市场的矛盾焦点。
在谈到申请试点的初衷时,上海自贸区相关人士称,希望通过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强化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使进口汽车价格更趋合理,且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人士都将此次上海自贸区的平行进口试点,视作敲开坚如磐石的总经销商制的突破口。去年,因国内进口车定价虚高,呼唤反垄断之风在行业内盛行。不少业内人士一度以为,难产多年的《办法》修订版能够借此舆论压力顺利出炉,但最终的结果仍是不了了之。
众所周知,《办法》实施后,各跨国公司利用“独家授权并经销”制度,纷纷在华成立进口车销售部门或者销售公司,作为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经销商,削弱了平行进口等授权之外的第三方进口车销售商的权限,最终造成了市场的垄断局面。在实际经营中,跨国公司授权的总经销商,基本上被默认为某品牌车型进口的惟一渠道。其从进口渠道、品牌授权、经营模式、零配件等几个方面对进口车进行牢牢把控,最终取得了对市场的绝对支配权。
一位多次参与《办法》修订讨论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受制于国内汽车市场现有的利益格局,经销商若凭一己之力推动《办法》的修订,跟厂家“夺权”几无可能,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不过,这些年一些合资企业的中方也逐渐意识到外方合作伙伴通过进口车攫取的利润远大于通过合资企业取得的收益,因此外方在某些经营战略的制定上,利益天平自然会出现倾斜,对合资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鉴于此,他们也试图暗中推动《办法》在某些方面实现突破。此次,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正是一次机会。在试点方案中,一些大胆设想和对经营模式的创新探索,实际上已经是对《办法》的悄然修正。“既然从正面难以实现突破,不如通过零敲碎打的渐进式予以改变,以达到目的。”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信未来流通行业会出现更多试验田,以扭转国内失衡的利益格局,从而实现我国汽车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引用中国汽车报
目前对于平行进购汽车,国内合资汽车厂商态度暧昧,外资厂商坚决反对,为什么?利益太TMD 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