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这样的小盘股持股者而言,当下最大的风险来自
创业板 指数的风险,这里,九姑娘再来梳理一下沪港通背景下创业板的一些观点和对沪港通的一些看法:
=====================================================================================第一、这两年来,
创业板指 数从500多点涨到1000点的时候,有几个能看到1300、1400甚至1500?见1573点后的下跌不可谓不惨,市场大部分的声音都在喊见顶后面是大三浪下跌的开始,有看1000点的,还有看800点的;当指数在1200止跌反弹,市场最强的声音在说头肩顶,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当指数从1400往1500再进发的时候,这声音才消失。当下最强的声音非大双头莫属,呵呵,难道这次就对了?我看未必,这就是那些不理解背后上涨逻辑只看图说话人的韭菜思维。
第二、沪港通来了,低估值的蓝筹春天来了,高估值的创业板就应该下地狱了,初看有点道理,沪指有喊3000点的,更有甚者喊道5000、6000点的,咱们先不论这种“预见性”的正确与否,假设这种观点是成立的,并且也继续保持这种二八分化的跷跷板走势,那恐怕创业板估计要跌没了,这种逻辑也不是没人推崇,我就看到某著名股评人士已经在把中国创业板和香港创业板在类比了,但事实上,会这样吗?显然是不成立的:
1,沪指上3000,明后年还是有可能的,毕竟牛市来了,低估值有补涨需求,但要想更高到5000或6000点,那就不是补涨了,同样需要2007年那样的疯狂,但这疯狂有基础吗?在大部分是传统行业的大盘蓝筹股中,业绩增长平平,有爆发基因吗?比如,钢铁,有句话写照钢铁行业景气度“炼一吨钢只有1元的利润”,在当今“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深化改革过程中,去过剩产能和淘汰高耗能、低附加值是一个大背景,很难想象这这样的背景下,诸如此类的股票除了补涨还能风生水起。
2,沪港通来了,创小板就不能享受高估值,我看未必,创小板说泛点,就是说小盘成长股,从中国三大产业GDP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新型产业相比传统产业而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解决就业、与国际前沿技术对接、树立世界品牌、打造中国创造等很多方面已然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能与香港已经过了快速发展进入稳定繁荣的创业板同日而语吗?所以我觉得,一个戴着近视眼和只拿把尺子来看待问题的人,会让人觉得可笑。
第三,假如你是境外投资者,从周一开始,你可以买A股了,你会怎么选择?境外投资者眼睛有多贼,功力有多深,似乎这样的故事很多。最近市场资金将很多大蓝筹也不分基本面好坏,发展潜力有多大,一通乱炒,拉高百分之几十,他们想当然,等境外投资者来抬轿,那真的太小瞧人家了,人家只有这本事,也就不来A股混了,查看历史,精明的境外投资者大部分是抄大底逃大顶,从周一的沪港通开闸开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大盘股还是慢慢阴跌,做盘资金慢慢出货,境外资金也逢低进点货,等待一个平衡点,才有可能继续向上。这是九姑娘对后期蓝筹股的一个基本观点。再看大盘蓝筹股中那些才可能是境外资金可能青睐的品种呢?高股息是一个,另外就是有中国特色基本面的如中药、高铁,资源股中稀土等等具有唯一性的品种,有可能入人家法眼长线布局,其他大部分品种就算拿了也是为了砸盘的,要跟风,风险大于机会,呵呵,你现在也别说对与不对,让后面的走势来验证。
第四,有沪港通,上海的风头已经盖过深圳,深交所会坐以待毙?讲故事嘛,谁都会,不出意外的话,实施深港通也是一种必然,也很快会进入炒作阶段了,深港通与沪港通的炒作会有本质区别,沪港通炒的低估值,价值洼地,深港通必定是炒作“谁是下一个阿里巴巴”,千人千眼,比的是谁看的准。(等深港通提上议事日程再详谈。)
结论:
1、创小板已然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也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主要力量,不会因为沪港通这一个事件而改变其真正趋势;
2、沪港通只能弥补低估值、价值洼地的补涨,不可能是沪港通标的都得涨,金子就是金子,垃圾还是垃圾,很多票最终还是哪里来哪里去;
3、境外资金参与A股从下周开始由隐蔽走向公开,他们从来就不是解放军,不要低估你真正的对手;
4、沪深股市、大盘小盘,从长远时空看,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拉一个打一个是不会长时间持续的。(有懂道氏理论的可以展开补充。)一家之言,说给自己听,不要别人认同。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