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常态化?
新股发行一直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每每在股市下跌时成为焦点。去年以来,随着新股发行常态化,堰塞湖“水位”逐渐降低,股票供给有所增加,但也由于近期行情变化引起一些讨论。
监管层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新股发行是源头活水,只有活水长流,才能得清渠如许。在经历2015年6月开始的股市异常波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监管层根据市场条件,新股发行略有提速,恢复股市投融资基本功能的同时,也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227家企业成功IPO,创近5年新高;2017年1月9日至13日的一周内,15只新股相继申购,平均每天3只新股发行。IPO“堰塞湖”压力正逐步释放,相比去年年中约800家受理首发企业的“高位”,降低至600多家。
上证综指自2016年2月以来,大体上维持向好行情,从2730点攀升至3100点左右,期间未发生超过5%的月跌幅。
深证成指和
创业板指震荡比上证综指略大,但与2016年初相比,总体上都维持了向好行情。
近期,不少投资者把新股发行常态化看成是日前股市下跌的“元凶”,并进一步认为,如果股市下跌、股民离场,发再多的新股也没人买,无益于实体经济发展,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实,源头没有活水,股市就不可能枝繁叶茂。“IPO排队过会时间过长,会间接导致一些‘垃圾股’成为‘壳资源’,因此滋生诸如卖壳套现、圈钱、炒作、跨市场套利等乱象。”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单祥双说,这些会误导投资者短炒投机,忽略企业本身运营和投资合理估值,最终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多重原因使新股发行再惹争议
业界普遍认为,新版打新规则实施前,打新确实会扰动股市资金,但目前这一问题已经不突出,不过,新股发行常态化对“庄家”、职业炒新者、垃圾公司等股市投机者确实有影响。多因素叠加下,股市略有下跌时,新股发行便会再被提起。
近期行情持续下跌。截至16日收盘,上证综指六连跌,创业板指八连跌。但下跌行情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资金链、年关节点等各种原因,不能过度放大新股发行提速的影响。”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
其实,投资者认为IPO会影响股指涨跌的思维惯由来已久。特别是新版打新规则出台前,部分投资者需要卖出持有股票以留出资金打新,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股市的“抽血”,当时,IPO影响股指的观点较为盛行。但根据目前的打新规则,中签后才兑付,额外“抽血”现象已经不存在。
在投机炒作思维模式下,新股发行常态化也确实会损害部分投机者利益。“随着换手率将降低,以交易手续费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中介机构利益会受损;一些上市公司将回归正常市盈率,‘庄家’无法再随意抬高股价实现投机等等。”望华资本创始人戚克栴说。
“很多投机机构等希望股价能一直保持30%或更高的增长,哪怕短期行情只是正常回调几个百分点,他们就会觉得不满。”戚克栴说,其实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往往对中小投资者是不利的,投机者需要为短期下跌找到情绪出口,而新股发行提速是明显的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