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国内金矿即将易手 矿主愿跟上市公司交易发布日期:2016-07-11 来源:不详 作者:美元
莹辉集团吞下价值74亿金矿 股价一月翻倍9月29日,前一天刚摸到52周最高股价0.85港元的香港上市公司莹辉集团开盘下跌,半日内交易2000万股――这样的交易规模对其他上市公司可能是个小数字,但对于市值仅在5亿港元左右的莹辉集团来说,已是一年难得一见的“买卖两旺”。
惹来股市上“刀光剑影”的是公司前一天的公告――主营照明产品的莹辉集团称,拟以74亿港元代价购入大陆8座金矿。
莹辉集团宣布“镀金”的同一天,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将旗下河北黄金公司、夹皮沟矿业以及嵩县前河矿业6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加上近期出让新疆金矿的天山
金田,以及与Lala Exploration寻求重组的加拿大美星金矿、出售黑龙矿业股权的澳洲瑞祥资源公司(Leyshon Resources),一时间数以十计的国内金矿即将易手。
“这不奇怪,从历史上看金价走势纠结的时候,就是金矿大规模易手的时候。”双合矿业投资总裁陈斌说。
混乱中的“集市”“这年头谁都要买金矿。”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的合资金矿公司――澳华黄金的执行董事徐汉京对这样火热行情并不陌生:“金矿并不难买,关键是买不到好的。”
自2008年,黄金盎司价格冲破1030美元之后,国内的金矿亦是交投两旺。而在近期黄金盎司再度冲刺一千美元之际,又是黄金行业人心思动之时。
威尔鑫投资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杨易君说:“年底前刷新历史新高应是最保守的观点。”照此观点,持有金矿是最佳选择。
几个月前,瑞祥资源公司董事总经理保罗(Paul Atherley)也像杨易君一样坚定,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题为“全球央行青睐黄金”的稿件中援引他的观点称,“我绝对肯定,中国将继续增持,因为相对于其经济规模以及人民币日益提升的重要性,中国的黄金持有量还非常少。”
但不到四个月后,瑞祥资源就以2300万人民币转让子公司China MetaLS Pty Limited 70%的权益。
频繁的金矿易手突然形如一个混乱的“集市”,其“乱象”不止是看多、看空快速转换,更在于交易价格。
以莹辉集团收购的山东项目为例,该项目包括两个金矿探矿权,黄金金属含量共约30.28吨,交易总代价为10.6亿港元。
与此相比,香港公司
中国电力可再生资源(China Power Sino Renewable Resources)似乎占尽便宜。
截至2008年底,天山金田公司在新疆金山项目上投入了2320万美元。该项目矿石资源量为9470万吨,品位0.87克/吨,含金264万盎司(82吨),是莹辉集团收购的山东项目含金量的2.7倍。
而天山金田向中国电力可再生资源转让所有在华矿权――包括新疆金山项目九成股份以及天山金田其他在华勘查区块,价格仅为2250万美元。
根据莹辉集团9月28日披露的公告,交易总代价63.5亿港元的河北6个金矿,有三个未有盈利数字,另外三个金矿2008年度税前利润合计接近3600万元人民币。
而中国黄金集团挂牌的夹皮沟项目,2008年度净利润6092.71万元人民币,沃克森(北京)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此项目的评估值为3.79亿元人民币。
“储量实际上跟可开采的数量不是一回事。”中国
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武壮说,缺乏专业性的限定使笼统的数字更容易带上朦胧的诱惑,对于众多急于收购金矿以“镀金”的企业来说,恰当地评估金矿收购价格更是难上加难。
“实际上,很多企业也不希望外界看得太清楚,否则自己的利益怎么玩得转。”浸淫矿业投资多年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他所认识的许多矿主,都希望跟上市公司做交易,“桌面上赚一票,桌面下再赚一票,这样来钱才快”。